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169章 書院(第一更,求月票)
    從去年入冬開始,一連幾個月的酷寒之後,進了三月這天氣一天比一天溫暖,雖然這不過是春天剛至,但是掛在屋檐上掛着的冰棱已慢慢消融,只有在屋頂上和牆角樹根下,還能看到積雪的痕跡。儘管那運河上的冰凍尚未完全消融,可卻已經有船伕憑着船身撐篙撞開那已經鬆散的浮冰,隨着運河的復甦,這清河城也慢慢恢復了平日的熱鬧。

    與年前不同,這清河城似乎多了些東西,比如那車廂顏色醒目的黃色馬車,而那些馬車不同之處,並不僅僅只是顏色,就連輪子也不同它有四個輪子,這是年後纔剛時興起來的四輪出租馬車,相比於舊式的兩輪馬車,它的運載量更大,而通過那前輪的轉向裝置,使得它可以更方便的在城中轉向,也正因如此,它纔會在短時間內取代清河城中馬車行的舊式馬車,當然這也與官府的督促有關。

    而對於坐在車上的不過只有十二歲的萬斯同來說,他卻總是好奇透過那馬車上的水晶玻璃窗往外着,儘管那玻璃窗把車外變得有些扭曲,但他仍然顯得很是好奇,而他的兄長萬斯大,同樣也是如此。

    別說是他們兄弟,即便是二十幾歲的黃百家,偶爾也會用力的搖晃一下車身,而那車身儘管隨着道路的顛簸搖曳,但坐在車上卻一點也不覺得顛簸。

    “父親,這四輪馬車委實新奇的很,如此這般奔馳,卻幾乎不覺顛簸。”

    黃百家並不知道,與中式的兩輪馬車不同,行駛緩慢的兩輪馬車,在坑坑窪窪的道路上,其顛簸程度還能被承受。如果換成幾匹用快馬拉的馬車,其顛簸程度就難以想象了,飛奔的馬車,人是坐不住的,也許只能站在馬車上來緩解顛簸程度。所以在設計四輪馬車的時候,朱明忠首先考慮到了減震,受限於鋼材的價格與質量,他並沒選擇18世紀發明的板簧,但是人們可以通過設置牛皮拽拉模式來減震,這是羅馬時代的發明。不過在歐洲的黑暗時代失傳了數百年,直到16世紀時,這種用皮帶將車廂懸掛起來的減震技術才得已復原。

    如果黃百家注意查看的話,可以注意到四輪馬車的車廂處於懸掛狀態,這可以明顯減輕水平晃動的力度,而且牛皮也具有一定的彈性,豎直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減震效果。這讓四輪馬車具有了一定的舒適性。

    “這是西洋式樣的四輪馬車,其車輪置於梁身,前輪可以轉向,車廂中懸於樑上,如此,自然可免顛簸之苦。”

    相比於兒子,曾接觸過西學的黃宗羲自然知道這四輪馬車是何物,也知道這四輪馬車出自於何地。雖說於這裏見到四輪馬車感覺有些奇怪,但心有所思的他倒也不覺新奇。

    不過只是盞茶功夫,馬車便停了下來,同時傳來車伕的聲音。

    “先生,這清河書院到了”

    黃宗羲一行四人下車後,映入眼簾並不是他們想象的書院院門,而是一片茂密的梅林,雖此時已過花期,但可以想象若是於冬時盛開之時,此處是何等清雅。於林丘之間,依稀可以看到一處小湖,因結冰尚未完全消融,那湖心處還可以看到一層薄冰。而在梅林與小湖之間,有幾條平整小路蜿蜓而入,不知道通向什麼所在。舉目望去,在梅林之後,可以看到重重建築的屋頂。

    “這便是清河書院吧”

    黃宗羲暗自忖道。

    “當真是如世外桃源一般。”

    一行四人就這般緩步而行,一路欣賞着這沿途的景緻。而此時一行四人無不是驚訝於書院之大,他們並不知道,去年朱之瑜任書院山長之後,經略使府直接撥6000畝官地用於擴充書院,而與過去書院將官府劃撥土地出租收取谷租不同,這些土地都在朱明忠的親自規劃下,借鑑後世的園林規劃,移來了大量的林木,使其變成了一座園林,而這園林本身就是書院的一部分,只使得曾經狹小的書院,變成了宛如世外桃園般的園林。

    而對於那些從未曾目睹過近代園林景觀的人們來說,他們爲其景緻所吸引,嘖嘖稱奇之時,皆言書院宛如世外桃園。

    而這並不是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最令人嘖嘖稱奇是,這原本位於清河郊外的書院,本身其地價最底,經過一番整治之後,其地價飛漲,而這時人們才發現,這書院周圍的土地早就爲官府收購或者凍結交易。

    在人們不知所以的時候,這書院附近又新建起兩條市街,這市街中的宅子雖價格不菲,但卻輕易賣了個乾淨,甚至這年後欲新開的兩條街坊,尚未開工就已經賣了個乾淨。對於很多於此處購宅的人來說,他們並不僅僅只是爲了沾染些許書香,同樣也是受這裏的景緻所吸引,畢竟每天能於這世外桃園處散步,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而更何況,那些新市街之間本身就規劃有大小的公園。而直到戶房傳出消息說,僅通過新闢市街,出售房屋,即便是扣除贈地和整治園林的開支,官廳收益仍然高達十數萬兩的時候,人們才隱隱約約的意識到,官府贈地建園予書院的用處。

    甚至瞧着那以書院爲中心新闢的市街,一些頗有眼光的人隱約的意識到,這是經略使衙門有意於此地另闢新城,寬達近十丈的市街兩側,盡是高達兩三層的屋宇,層前的人行道、供馬車奔馳的主街,這裏所有的一切都截然不同於舊街,甚至就連陰溝排水,也是通過於地下鋪設半人高的蛋形陶管將雨水、污水引出。

    總之,這個以書院爲中心的新城,完全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而這些人並不知道,這新城,正是由朱明忠自己親自設計規劃的,儘管城市的建築仍然保留着中式的特色,但是卻充分借鑑了21世紀的城市規劃,比如路邊那些高爲三層的層宇,儘管屋宇仍然是中式的。可其原料已經發生了變化,由徐州水泥廠提供的水泥在這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代了粘土用作磚瓦粘合。

    當然,對於這一切,初抵清河的黃宗羲一行人並不瞭解,甚至因爲他們是沿着黃河堤壩過來的原因,並不曾知道,書院會是新城的中心,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這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書院,既然是見慣了世面的黃宗羲也是時而驚奇,尤其是過了一座小橋後,腳下那用碎石子鋪成的道,更是讓他倍覺疑惑。甚至還特意彎腰查看了一下這碎石路,這石子大都是雞卵大小,整齊的在路上鋪了一層,似乎石子還經過碾壓。

    “說來也是奇怪,爲何以這樣的碎石鋪路若是鋪路的話,爲何不用石板”

    疑惑間,看到路邊一個穿着弁衣的年青人,似乎正在那裏彎腰查看着什麼,心下有些疑惑的黃宗羲便朝着那青年走過去問道。

    “這位小哥,爲何這林間小徑全由碎石鋪成,而不用石板”

    “石板太貴。”

    站起身的朱明忠笑着說道。這是他之所以不選擇石板鋪路的原因。

    “石板太貴”

    朱明忠的回答,讓黃宗羲不解道:

    “怎麼可能太貴,且不說其它,單就是錘制碎石所費,恐怕就不遜於石板吧”

    “若是用人力,石子肯定不比石板便宜,可是如果用水力,甚至畜力,肯定便宜。”

    瞧着這中年人身邊跟着的兩個少年,朱明忠倒是頗有耐心的解釋起來。

    “製作石板需要石匠選擇石料,然後再製成鋪路的石板,而這碎石卻可以直接炮採石料,然後用水力碎石機破碎,如此一來,這石子價格自然極爲廉價,”

    水力碎石機,是朱明忠爲了實現城區道路硬化的目標特意設計的,畢竟無論是相比於土製的水泥或者石板,碎石路更便宜,水力碎石機的結構倒也簡單,與舂米用的的水碓有些相似,藉助的水力壓起錘把,錘擊碎石,這是借鑑五六十年代的土法碎石機,這種碎石機不需要使用鋼材,雖然工效較低,但勝在結構簡單。一臺水力碎機石每天可以碎石數十方,只需要設立幾部碎石機,基本上可以滿足城區鋪路的需要。甚至在將來,也可以逐步的用碎石鋪設官道的路面,從而實現官道的硬麪化,當然,這不過只是一個設想。

    “可是,這用碎石鋪路,這石子豈不容易彈飛”

    萬斯大好奇的問道,瞧着那大小均勻的石子,他更擔心若是鋪在路上,被人拾回家中鋪設院子怎麼辦畢竟,對於尋常百姓的來說,這石子鋪在院子裏豈不是更好。

    相比於兄長,年少的萬斯同倒是心直口快的說道:

    “用這石子鋪路,若是有人將石鏟回家中鋪路怎麼辦”

    隨着他們一同往前走的朱明忠,並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在他看來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繼續往前走着,他指着前方說道。

    “你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