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3章 黃與淮(求月票,求支持)
    鬱洲島,幾乎每一次來到鬱洲島,朱明忠都能夠感受到這裏的變化,此時的鬱洲島不僅僅只是海軍的大本營所在,同樣也是江北最爲重要的港口。請()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在海州與鬱洲島之間那寬不過數裏的海峽,正好形成了一座大型的避風塘,鬱洲島的存在阻擋了海的風浪,即使是外海颳着颱風,這裏同樣也是風平浪靜的所在。而海州的朐山與鬱洲島的鬱洲山,兩座山的炮臺又拱衛着這座海港。“誰能想到,在江北居然會有這樣的天然良港!”置身於鬱洲山棱堡炮臺,凝視着黃色的海峽,朱明忠感嘆道,在幾百年後的蘇北一直苦於沒有良港,從而制約着蘇北的發展。可是誰能想到,這個時代的蘇北,卻有着這樣一座天然良港。而現在,海峽兩邊已經發展出了兩座港口,海州一側是民港,專門泊停各國商船,至於鬱洲島的港口則是軍港,爲忠義軍艦隊的母港。“大王,只怕早晚有一天,這港口非得遷走不可……”相於大王的感嘆,作爲艦隊提督的王安民神情卻顯得有些沉悶。“哦,這是爲何?”朱明忠有些不解的看着王安民,“大王,你看這海峽裏的海水?是什麼顏色?”手指着海峽說道。“黃色的?”黃海的海水本身不是黃色嗎?“大王,出鬱洲往南不到兩百里,是黃河口,這黃河泥沙之多,世所罕見,黃河巨量泥沙於河處口傾入江北海岸帶,使江北海岸線向海淤漲,而更有許多泥沙被流浪搬運衝擊至海州,與海峽之間形成水下沙壩,久而久之,便會導致港口淤積,史書曾記載,唐時海州水深逾十餘丈,而今日最深處亦不過數丈深,久而久之,這海峽必定爲流沙淤滿,到時候,這港口自然也不堪使用了。”聽着的講述,朱明忠的腦海立即想到了黃河奪淮!歷史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江北的海岸線都是極爲穩定,沿岸的沙堤發育正常,但是自12世紀黃河奪沙之後,蘇北海岸便不復當年的穩定,儘管巨量的泥沙沉積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卻給江北海岸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以至於在後世蘇北漫長海岸線,無一良港,更幾乎沒有真正的海濱城市,甚至是所謂沉積土地,如果不是因爲修建了大量的防護壩,其海岸也會被海浪蝕退。蝕退……想到曾經看過的一篇章,朱明忠的眼前突然一亮,朝着南方,黃河的方向看去,然後說道。“黃河奪淮數百年,可謂是爲害一方,且不說其他,單是泥沙倒灌導致淮河牀擡高,從而導致淮河流域從當年的魚米之鄉,變成今年的旱澇頻發之地,以至於每年江北皆苦於沿淮賑濟之苦,自高皇帝以來,我皇明兩百餘年,雖苦心經營黃淮,卻一直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沒有出海口的淮河依然是爲害一方,淮河兩岸千百萬百姓每每屢遭水旱之苦……”身爲江北的主政者,朱明忠自然知道江北的軟肋在什麼地方,是淮河!淮河是條害河,十年九澇,兩岸洪災不斷,兩百餘年來百姓每每流離失所,皆是因爲洪災,而之所以洪災不斷,正是因爲淮河沒有出海口,甚至連那江北的大湖——洪澤湖,也是一語道出了其形成的原因,因洪水而成,而這洪水正是流不出的淮河水。從元朝末年不得不治淮,再到20世紀,前後七百年間,歷朝歷代皆想從根本解決淮河的問題,而解決淮河的問題很簡單,一個是黃河北歸舊河道,二是淮河入海。從咸豐年間黃河北堤決口,北返舊河道入渤海,從此之後,淮河入海成了解決淮河爲害一方的選擇。但是受限於時代,在人力時代“淮河入海”工程無疑於天方夜談,畢竟數百億立方的土方或者清淤,依靠人力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甚至直到21世紀之後,其技術條件和政府財力才能夠支撐這一工程,即便是如此,也不過是將“淮河入海”變成了“引淮入海”和“引淮入江”兩個工程,從而降低了70%以的工程量,可即便是如此,按照規劃,也需要長達十數年的跨度,分期完工。尤此可以想象這個工程的難度。淮河入海!在人力時代,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並不意味着做不到!甚至想要完成這一工程很簡單,只不過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想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必須要讓黃河舊河道出海,所以此次北伐之後,無論如何,都必須把黃河引出舊河道出海,非如此,不能解決淮河問題!”朱明忠的話聲不大,但是聽在耳卻掀起了一陣波瀾,曾經遊歷過北方的他自然知道,在黃河奪淮數百年後,現在黃河下游地區人民的生活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黃河故道已成爲新的生活區,居住有大量的百姓,而現在大王卻要重新讓其迴歸舊河道,這……這。“大王,這舊河道年修失修,若是冒然把河道北遷,只恐怕會帶來隱患……”“隱患?”眉頭略微一挑,朱明忠笑說道。“什麼隱患,無非是重修大堤罷了,這筆錢,相於每年淮河兩岸賑災的銀子,根本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黃強淮弱是淮河出海不暢的根本問題,想要解決問題,必須要讓黃河北歸舊河道,如此一來,還可以解決海州港淤積的問題,一但沒有黃河的泥沙作爲補充,這些年江北海岸淤積的泥沙會因海浪衝刷蝕退,不出百年,江北海岸可以恢復正常……”當然,那些被蝕退的海岸泥沙會沉入海,只不過會在海流的作用下,沉積於南方,形成後世所謂的“蘇北灘塗地”以及“蘇北沿海暗沙”,只不過不會像後世的面積那麼大,畢竟,現在黃河搬運的泥沙不過只是讓范公堤距海數裏罷了,遠不像後世那樣距離百里。“至於淮河……”凝視並江北大地,想到在另一個時空之,曾經看過的一篇章。“只要解決了黃河的問題,黃強淮弱的問題不復存在,然後所需要是藉助自然之力去恢復淮河,淮河下游的淤積,可以採用“束水攻沙”等方法加以解決……”朱明忠所提到的“束水攻沙”是明朝潘季馴發明的一種治河的方法,按後世的說法“潘印川以堤束水,以水刷沙之說,真乃自然之理,初非嬌柔之論,故曰後之論河者,必當奉之爲金科也。”或許這種方法在治理黃河的時候,限於歷史條件,潘季馴採取的治理措施,在當時是不可能根本解決黃河危害的問題的。“潘季馴治河只是侷限於河南以下的黃河下游一帶,對於泥沙來源的遊地區卻未加以治理。源源不斷而來的泥沙,只靠束水攻沙這一措施,不可能將全部泥沙輸送入海,勢必要有一部分泥沙淤積在下游河道里。所以治河後,局部的決口改道仍然不斷髮生,同時蓄淮刷黃的效果也不理想。因爲黃強淮弱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可是如果我們把黃河迴歸故道,自然也沒有了黃河淮弱的問題再借助“束水攻沙”之法,沖走下游泥沙,沒有了黃河泥沙作爲補充,那麼江北境的廢黃河水道內的泥沙,自然會被不斷被淮河水帶走,久而久之,淮河出海河道亦可恢復正常,或者基本恢復正常。”當然,這並不是朱明忠提出來的,實際,早在晚清、民*國以至於新國都有水利學家提出借廢黃河水路引淮出海的問題,但是當時廢黃河高擡的河牀問題制約着這一想法的實現,而現在卻不同,未經過未來200餘年黃河奪淮的經歷,加之黃河帶來帶來的泥沙以17世紀後爲最多——江北海岸向大海深出百公里是17世紀後,在此之前,江北海岸不過前伸數公里。正是因爲現在河牀相對較少的泥沙量,使得朱明忠才相信,採用束水攻沙的辦法可以讓淮河重歸攻道,至少有這個機會,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甚至百年的時間,但是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百年之後這江北甚至河南便重新恢復爲往日的魚米之鄉,畢竟整個淮河流域並不侷限江北,同樣也包括河南南部地區。至於什麼所謂的黃河改道入黃海,可以在黃海淤造新土地,那些貧瘠的淤積鹽鹼地相於整個淮河流域的利益根本是不值一提的。與其以犧牲整個淮河流域,讓其成爲一條害河,令流域內的千百萬民衆陷入旱澇災荒不斷的境地,去換取一點淤積鹽鹼地,遠不如把這份精力、財力用在海外領地以及殖民地的拓展,畢竟,這個時代的世界,根本是一片空白,等待着大明的艦隊去填補,等待大明的百姓去移居。至於移民所需要解決的航海等問題,總是能解決的,即使是暫時不能解決的,也可以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去解決,至於這國內……倒是可以休養生息,藉助自然之力去恢復自然。“大王高屋建瓴,絕非臣等所能領悟!”儘管作爲軍人,王安民並不擅長拍馬屁,但是,卻早已經超過他所理解的範圍,也正因如此,他纔會說出這番話來,這時朱明忠才意識到,身邊的這是艦隊提督,而不是他參軍府的參軍。於是便笑說道。“如此一來,這海州港也能保住了,甚至因爲海流的作用,這原本有些淤積的海峽,也會變得更深,到時候你又豈需要爲艦隊港口被泥沙填平而煩惱?”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朱明忠的腦海自然浮現出了國的海岸地圖,海軍的大本營來說,青島太北、海南太南,旅順太小,大連卻又沒有屏障,相之下,沒有海州更適合充當海軍大本營的地區了,不僅僅是因爲鬱洲島的面積以及海峽的面積,更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正好位於國的海岸線的線,只要解決了泥沙的問題,這裏是作爲海軍母港的最好選擇。而且這不是隻有一個狹窄出海口的海灣,它是以海峽爲泊澱場,即便是敵人想要實施閉塞戰術,無無法封閉這寬達數裏的海峽,只是水不夠深啊!“大王,若是水太深了也不好……”不待他說完,原本還擔心着水深不夠的朱明忠笑道。“水深有水深的好處,畢竟,這將來,船總歸是越來越大的……”沒準按照現在的發展態勢,也許百年之後,國會建造出鐵甲艦,誰知道呢?看着要塞附近山嶺種滿的櫟樹樹苗,這是艦隊爲了解決造船木材問題制定的“育林”計劃,江北官道兩側10丈以及河堤、荒山都將種滿櫟樹,當然,將來會種植材質更爲優良的北美紅橡,現在只能種植同科櫟樹。而將來這樣的政策會推廣至整個大明。木材決定艦隊!爲了解決造船所需要的木材,海軍作出了一個費時漫長的選擇,可,他們並不知道,或許,再過百年當這些橡樹成材的時候,也許,那個時候木帆船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也許,那時世界已經進入了鐵甲艦的時代,誰知道呢?不過,對於海軍這種育林的規劃,朱明忠當然不會反對,畢竟將來並不僅僅只是造船需要橡木,橡木還有其它更爲廣泛的用途。“你看這些船……”手指着海峽那一艘艘帆船,這些帆船都是爲這次遠征從各地調集的,可以說雲集了江北包括臺灣在內的幾乎所有的船隻。“爲了運送五萬大軍北伐,我們調動了超過300艘船隻,如果船更大些,也許只需要數十艘船,便能運送這麼多部隊……將來,船隻會越造越大!”嘴說着北伐的時候,朱明忠的雙眼盯着海峽的那密佈的白帆,北伐,相於鄭成功的北伐,或許,這纔是真正的直搗黃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