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80章 傳統
    往往出身確實可以決定命運

    儘管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是面對事實的時候,人們總是無法迴避這一切,很多時候,有一些人,他們剛一出生,他們的身份就已經被決定了。

    就像現在的清河學堂,也是報紙上所謂的“貴胄學堂”,就雲集着大明的勳貴的子孫,或許他們之中的很多人並不是剛一生下來就得到了,現在的地位,但是,父輩的功勳卻讓他們可以擁有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地位。其實在這所學堂之中,不僅僅只有大明的勳貴子弟,同樣也有來自藩國的貴族子弟。比如作爲大明的親藩朝鮮,按照新制定的宗藩制度,朝鮮的世子、王子以及兩班貴族的嫡長子,都會在12歲的時候,離開朝鮮,進入這所“貴胄學堂”學校,在天朝接受符合其身份的教育。

    當然這並不是古代的“質子”,而是一種教育,他們可以在六年後學業合格後回國,也可以繼續在大明就讀。實際上,對於朝鮮的大明上下的感情是頗爲複雜的,一方面,固然將其視爲“親藩”,而且朝鮮對大明也是恭順至極。但在另一方面,在是否吞併朝鮮的問題上,朝堂中也發生過後爭執,最終,還是皇帝做出了決定,重新冊封李棩爲朝鮮王,不將其納爲行省,但朝鮮的王族以及貴族都要送到大明接受教育,以免他們再作出了“棄華之舉”。對此,朝鮮王族以及貴族非但沒有絲毫的牴觸,甚至還激動萬分的將自家的子弟送到天朝,接受天朝的教化,在他們看來,這完全就是天朝對他們三百年“赤誠事大”的格外恩賞。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這與朝鮮各城設立的“天恩門”感激天朝之恩,都是爲了將來的吞併,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十幾二十年,而是更爲久遠的未來,最終朝鮮會主動的成爲在大明的行省。

    而推動這一切的,正是與這所學校中就讀的朝鮮貴族。他們將會在未來成爲朝鮮最堅定的事大派。他們同樣也會成爲主張朝鮮併入大明的一羣人。

    只有十三歲的李龍新是朝鮮的王族,也是第一批來這裏就讀朝鮮人,與其它的同學一樣,在過去的兩年間,他們曾經用長達一年的時間去適應着這所學校。現在非但他們早就適應了這裏,而且在他們看來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天朝,而且以此爲榮。

    當又一批從朝鮮過來的學生,他們穿着明式的儒袍進入學校時候,原本對於天朝充滿着各種憧憬的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第一課,就是來自學長們的訓斥。

    “把這些綾羅綢緞製成衣服全都脫掉”

    被學長們圍成一團的新生,無不是有些不安的看着這個人。

    “我,我來自榮州鄭家,家父是”

    不等鄭則林把話說話,那邊就有人主動介紹道。

    “李學長的父親是麟坪大君,可是在這裏,也只是學生,這是最普通的學生。”

    “記住,在這裏,沒有王族,也沒有兩班士大夫的兒子,只有一個身份,就是學生。”

    瞧見那邊的那一羣朝鮮學生,在那裏於自己人面前顯擺着威風,張萬祺只是微微一笑,並不言語,無論朝鮮學生在朝鮮的身份有多貴,在這裏也是不值一提,因爲在這裏,別說是像他這樣的忠義伯的兒子,就是侯爺的兒子又豈止一人,而且也不乏宗室子弟。

    但是在這裏,他們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學生。沒有任何人會去在意他們的身份,其實。他們的身份也不夠看。

    畢竟清河學校的校長石磊,既是陛下的近臣,同樣也是外戚,於他的面前,即便是大明自己的宗室、公侯伯都不夠看,更何況是朝鮮兩班貴族

    不過,對於這樣的下馬威,張萬祺並不反對,因爲接下來的下馬威會更厲害。其實,儘管這裏名義上是皇家設立的用於教育勳貴子弟的“貴胄學堂”,但是這所學堂卻截然不同於中國古代任何一所皇家書院。

    這所學堂是一所軍事化的學堂,與舊時的學堂所謂的“培養聖門子弟”不同,這所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從道德、體魄和智力方面全面培養學生成爲有男子氣概的大明勳貴。學校裏的教育同樣也是推崇科學、德行、運動以及軍事,當然,理要的是軍事化的嚴格管理,甚至這裏的生活也是“苦修”,實際上就是“斯巴達式”的。每個男孩都住在1.8尋寬3尋米的小臥室裏,裏面只有一張牀,一張書桌和一把椅子,學生們的每個房間的配置都一樣的,房間裏沒有衣櫃,取而代之的是釘在窗子上的衣鉤,每個人的房間都沒有門,而由一個門簾代替。甚至就連同他們蓋着的毛毯,也是最粗糙的粗羊毛毛毯,目的就是爲了讓他們睡不舒服。

    在學校裏學生們每夭清晨6點起牀,然後在操場裏跑步,每天6里路,如果下雨就改成室內的運動,然後再進入公共浴室洗冷水澡,即便是在外面滴水成冰,他們也只能用冷水擦身。早餐過後,是清晨省身,就是上午的三堂課,一切都進行得分秒不差。午餐是一天當中的正餐,午餐過後是下午的兩堂文化課,然後是體育課。運動過後,學生們要再洗個冷水澡,然後喫晚晚。晚餐時要求所有學生着校服,晚餐過後是晚上的省身,接着是自修。

    雖然在這裏的學生之中,有不少人從小是錦衣玉食,便是卻能很好的適應這裏嚴格的管束。但所謂的錦衣玉食,往往指的是朝鮮人,實際上,現在大明的絕大多數勳貴他們的小時候,都不是錦衣玉食,甚至可以說是“喫過苦”,即便是張萬祺,也曾因爲父親反清,與母親顛沛流離受盡苦楚。

    也正因如此,相比於朝鮮人的“嬌情”,大明的勳貴子弟反倒能適應這裏的生活,當然,他們中的不少人,因爲出身貧寒,所以在學識上總有些欠缺,只能在這裏拼命學習,以爭取“不丟大明的臉”。

    但是這對張萬祺並沒有任何影響,或許他父親不在身邊,但是出身書香門第的母親仍然可以輔導他的學業,所以在這裏,他只需要專注於其它不曾學過的課業,儘管,他每隔一週都會給父親裏寫一封信,但卻從來沒有在信裏抱怨過什麼。除了沒法適應洗冷水澡外,他用另一種心態來取代了被嚴格管束的生活。在他看來,這所學校無疑是完美的,尤其是從春天到秋天接連不斷的足球賽,總能讓他爲之興奮不已,即便他不是球員,也會爲球員歡呼。到了冬天,溜冰和滑雪等比賽又取代團體運動,而到了春天就將開始划艇、還有游泳。即便是到了夏天,對於大多數男孩們來說,也是件非常興奮的事,就像水手即將起航。

    他們會前往海州島上過署假,在那兒,他們可以在盡情地玩鬧那裏是皇家的私人別業,正在建設中的園林是向他們開放的。而且他們還會向水兵一樣駕駛着一艘小帆船暢遊大海,在風浪中學會勇敢與堅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