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120章 大人物(第二更,求支持)
    當牛頓等人對未來滿懷着各種各樣的憧憬,在那裏期待着未來的生活的時候。十餘輛滿載的馬車卻沿着滿是積雪的道路將貨物運進了的中都,這些貨物都是從歐洲帶回來的,其中不少都是所謂的新鮮玩意。

    其實,對於興乾五年的大明來說,現在早就過了最初對西洋的那些新鮮玩意的喜好了,在過去的幾年間,隨着一批西方工匠或者技術人員被引進大明,現在大明可以製造從天文望遠鏡到顯微鏡,不但可以製造,而且性能更爲優良,畢竟,大明擁有這個時代世界上唯一的光學玻璃生產技術。

    至於那些充滿異國情調的繪畫、雕塑以及工藝品,這些東西在大明士紳的眼中同樣也算不上什麼新鮮玩意,甚至在清河書院都有洋師教授西洋繪畫,總之,興乾五年的大明是開放的,主動的向西洋學習着他們的長處,取長補短而沒有絲毫的顧忌。

    不過即便是如此,當這滿載的二十三輛馬車駛入皇宮之後,仍然讓那些見多識廣的官員們爲之稱奇,不僅僅是因爲大量的相對新鮮的科學儀器,當然也不是那些讓人眼花繚亂歐洲特產。

    而是一個朱明忠特意叮囑過的一項重要任務。此時,在皇宮的御書房內,足足擺放幾十個箱子,而打的箱子裏,無一例外的擺放着大量的書籍。對於這種場面,衆人無不是暗之略微有些喫驚,但是想到在過去的四年間,大明海關特殊的入關條件各國船隻進入必須上繳幾本本國的書籍,正是利益於此,大明的皇家圖書館中,纔會擁有數萬冊來自各國的書籍,而其中不少書籍都被同文館翻譯成了漢文,少則印製萬冊,多而數萬冊,除了於書坊出售之外,還會送至各地圖書館,供百姓借閱。

    正是隨着那些西學著作於大明的流通,使得原本在滿清奴役下趨於消亡的西學再一次於大明流行,與朝廷對實學的重視相輔相成,使得不但偏於實學的西學日益受到讀書人和書院的重視,甚至就連同西方的哲學也在影響着大明。開拓了人們視野的同時,又爲儒家哲學注入了一種新的活力。

    “這些皆是下官奉陛下之命特意從歐洲收集來的書籍。其中六成的書籍購自於法國、英國等國圖書館,四成購於私人書商或者學者,而這些書籍的內容涉及西洋政治、哲學、法律、藝術、建築、經濟、物理、化學、植物學、地理學等等諸多方面,共計十三萬六千餘冊。請陛下過目。”

    陳志堅手持笏拱手行禮道,他的神情顯得頗爲得意在,不過三十幾歲的他,此次出訪歐洲的目的就是爲了購書,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這些書獲取的極爲順利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任何所需要的書。

    “這這些書,都是西洋圖館的藏書”

    朱大咸微微一楞道,目中盡是不可置信的模樣,畢竟,大明的圖書館是不可能隨意售出藏書的。

    “確實,次輔,當時下官初抵歐洲時,還曾以爲西洋人或許不願售書於我,可誰曾想,不過只是稍加試探,西洋人便立即同意售出,當然,只要我們能夠提供足夠的銀子,於西洋人看來,只要有錢,便絕無不會出售的道理。”

    陳志堅的回答,讓朱明忠笑着說道。

    “嗯,不錯。西洋人性格如此,其貪財好利,絕不會不願出售這些書籍的。”

    看着這些書,朱明忠滿意的點頭道。

    “這些並不是全部吧,畢竟有十幾萬冊”

    足夠開設一個圖書館了

    當然,現在中都同樣也有一座大明皇家圖書館,其規模極爲龐大藏書不下百萬冊,沒有經過滿清禁燬的中國書籍之多,遠遠超過朱明忠的想象,而且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許多私人藏書者,紛紛獻出了他們的藏書,當然,除非是他們表示捐出,否則書籍會在翻印後還給其主人。

    而私人藏書者之所以願意獻書,正是因爲其所獻的書籍被翻印後,會在書頁上印下“省府縣義獻此書”。因爲這些書會被髮放到全國各地的皇家圖書館,如此一來,獻書者自然也就可以名揚天下了。

    這種幾乎不費一文一錢,就可得到名聲的好事,自然會讓天下人趨之若鶩,讓他們紛紛拿出家中藏書,當然也讓朱明忠見識到了民間藏書的豐富,和華夏文明數千年的積蓄有何等之驚人。

    不過,相比於那些藏書,這些來自歐洲的書籍,無疑更顯珍貴,畢竟,這些書籍中所貯藏着的是來自西方的科學知識以及與儒家思想截然不同的西方哲學,對於華夏文明而言,是一個更爲有力的補充。

    “陛下,我天朝文化雖是博大精深,可卻不曾想到,西洋亦是如此,使團往歐洲不過只是匆匆數月,便帶來回了十幾萬冊書籍,若是待到使團歸來時,只恐怕這皇家圖書館內,將會存入不下數十萬冊書籍,如此來看,我等過去確實夜郎自大之嫌”

    這些年沒有少接觸西洋學問的顧炎武道出的這句話時,語氣中全是發自肺腑的讚歎。

    數千年來的優越感,讓華夏的士大夫們一直認爲天朝就是萬夷來朝的天朝上國,是世界的中心。即便是士大夫、學者們對於西洋的學術傳入興趣十足,沒有絲毫的牴觸,可是難免在他們心中,仍然有“天朝上國”之外皆是藩邦蠻夷的想法,既便是其實學擅長,但也不過只是左道罷了,可誰曾想,現在不過只是短短數月,便從歐洲帶來各種書籍不十餘萬冊,這如何不讓人驚訝。

    這纔是真正的漢人士大夫

    看着那些爲西方文明而讚歎的大臣,朱明忠自然想到了晚清的那些“士大夫”,竊據中國的滿清選擇了更有利於其統治的理學,而本就已經式微的理學在他們的推崇下再次發揚光大,而在異族的文字獄下,士人只能選擇考據學,不敢再問其它,最終造成了一個極端保守的士人氛圍,這種保守甚至排斥變化,變革。而更何笑的是,後世的人們,居然認爲這種保守、排斥外來文明的就是儒家,就是古代士大夫的形象,他們完全無視了明末長達百年的“西學東漸”,完全無視了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裏,西學著作在大明的流行,無視了士大夫以談論西洋學問爲樂的事實。

    “我漢人爲何能夠居於世間數千年而文明傲立於世”

    朱明忠微微揚起下巴,神色傲然的看着衆人說道。

    “正是因爲,自先秦起,我漢人便不斷的向外人學習,取長而補短,如此方纔有漢人文明領先諸夷的現實。自大,夜郎自大從不是我漢人之弊唯有學習,方纔能令我華夏文明,能夠傲立於世古時如此,今時亦然”

    “陛下英明,有道是學海無涯。春秋尚有“胡服騎射”,縱是藩邦蠻夷,也有其可取之處,更何況是同是文明幾不遜於我華夏的歐洲呢。”

    有了皇帝定下基調,又有閣輔於一旁贊同,而周圍其他的大臣無不是跟着點頭起來。他們當然並不是唯唯諾諾地點頭稱是,而是打心底認同這一點,因爲,他們都很清楚,大明能夠有今天的中興,離不開實學,離不開西方的學問,而且西方學問確實也有其可取之處。

    這幾年,大明的士大夫同樣也在學習着西方,甚至就連最驕傲的治國之術上,同樣也不介意借鑑歐洲,當然他們絕不會承認,在這方面西方領先於大明,頂多只是有限的學習。

    當然,這確實也是事實,畢竟,至少在滿清用“三跪九叩頭禮”取代了漢人“九拜禮”,把奴役化華夏,把華夏推入黑暗的深淵之前,歐洲在很多方面遠遠落後於華夏。

    衆人的贊同,讓朱明忠當即將話鋒一轉說道。

    “但是正所謂南桔北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所謂之學習,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例如此次帶來的書籍當中就有歐洲各國的民法,我大明可以加借鑑填補於在民商法等方面的缺失,畢竟,這幾年咱們在商法上確實碰到一些問題。”

    即便是不願意承認,與推崇重商主義的歐洲相比,大明的商法不過只是剛剛起步在這種情況下,借鑑和吸取歐洲的商法,促進本國商法發展,規範商法,就成了一個捷徑。

    陛下的吩咐,讓在場的文武大臣聽着也覺得有道理,他們對大明在商法,甚至於民法上的缺失更是感觸頗深。於是顧炎武當即便出列持笏拱手道。

    “陛下聖明,法部會盡快組織人員與同文館翻譯研究西方的律法。”

    “嗯,除此之外,這次我們還從歐洲請來了不少的人才,其中也有法律方面的的人才,朕相信有他們亦會對我大明完善商法也會有一定幫助。”

    在提及那些人才的時候,朱明忠自然想到了其中的的一個人牛頓,在數百年後,伽利略、牛頓以及愛因斯坦被犯視爲以來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現在他已經來到了大明,在未來他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偉業呢

    想到這,朱明忠甚至暗自期待着他的到來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