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191章 長崎(第一更,求支持)
    對於日本,大明並不陌生,不陌生的原因是因爲倭寇,曾幾何時,倭寇曾經劫掠東南沿海,爲患長達三百年之久。後來儘管倭寇被戚繼光等明朝將領平息,加之日本戰國時代的結束,由於豐臣秀吉發佈八幡船禁止令,也就是海盜行爲禁止的影響,倭寇纔在大明的土地上消失。

    而與此同時,大明與日本之間的貿易並沒有停止,“往東一船絲返程一船銀”的暴利貿易,成就了東南海商富豪,同樣也成就了鄭家,甚至就是江北,也曾依賴對日本貿易的鉅額利潤。即便是現在,大明同樣嚴重依賴來自日本的銅。

    不過,對日本的貿易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在過去的三十餘年間德川幕府共頒佈了5道“鎖國令”,大致內容是:禁止天主教在日本傳播,禁止日本人出國,在國外的日本人也不準回國,除荷蘭、大明外其它國家的人和商船一律不準來日本,荷蘭、大明商船的活動範圍也僅限長崎一地。

    長崎是外界進入日本的唯一渠道,但是在過去的幾年間,曾經不斷有荷蘭商船駛來的長崎港,再也見不到荷蘭人的身影,只有明船的駛來。

    又一次,當一艘商船駛入長崎港的時候,站在窗邊的青山忠雄放下手中的望遠鏡,然後長嘆道。

    “又是明國船,已經三年了不見蘭船了”

    身爲丹波龜山藩藩主的青山忠雄,是輪值的長崎聞番役,自從他擔任這一職務以來,就不曾見過荷蘭商船。

    寬永18年,隨着幕府頒佈鎖國令日本完全鎖國。幕府又規定:來日通商的巾,荷船隻,在長崎入港時必須向幕府提交有關海外世界情況的報告書,並設立專門落構“風說定役”專門負責收集,整理這些報告書。這種情報,信息的書而呈遞書,“風說書”,所謂的“風說”也就是傳聞,傳言,謠傳之意,風說書的內容

    是由“風說定役”這一專門機構負責統一收集,翻譯,整理並交由長崎奉行轉呈江戶幕府的,風說役的最高長官即風說聞役,又稱長崎聞番役,也就是長崎在番或者長崎在役,這一職務由幕府的關西十四藩輪流擔任,並接受長崎奉行的領導,而長崎奉行則由關西四大藩即福岡,佐賀,熊本與長崎地方輪流擔當。

    身爲現在現任的“長崎聞番役”青山忠雄,之所以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是因爲他已經從不見蘭船的異常中,發現了日本之外的世界或許正在飛速變化着。

    “是啊,蘭船不來的,在過去簡單不敢想像,當年爲了壟斷對日本的貿易,荷蘭人可以積極響應我們,在將軍決定鎖國時,向幕府做出了保證,絕不在日本傳教,也不支持任何傳教活動,爲取得幕府的信任,荷蘭商人還對幕府鎮壓教徒起義的行動提供支持。可是,現在,在這裏卻已經看不到他們的商船了,就連荷蘭商館,也荒廢了。”

    吉雄太郎恭敬的站在青山忠雄的身後,輕聲說道。

    “以在下看來,荷蘭人之所以不再駛往長崎,極有可能是明國人所爲,幾年前,他們就已經將荷蘭人趕出了臺灣,現在他們甚至有可能已經佔領了巴達維亞,把荷蘭人趕出了巴達維亞。”

    與另一個時空中的鴉片戰爭前,滿清的皇帝會問出“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無旱路可通”這樣愚蠢的問題,官員會認爲英人“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僕不能復起”,因而無法下跪不同。

    儘管日本鎖國的嚴厲程度遠甚於另一個時空的滿清,可是他們卻通過“風說役”編寫的“風說書”對世界有着基本的瞭解,而風說役中就是“通詞”舊文稱,人數因時而異,通詞是作爲世襲職業而存在的,大的通詞家放有40多個,其中吉雄,小西,馬田,本木四家人才輩出,被譽爲四大名門,而吉雄太郎正是出身于吉雄家。

    “可是每一次我們與明人接觸的時候,都無法從他們那裏獲得一丁點信息,吉雄,我覺得也許”

    盯着駛進港內的明國商船,青山忠雄說道。

    “明國人或許是在刻意而爲,也許,那些唐船上的明國人,甚至可能有明國的官員,他們刻意封鎖消息,這樣我們就無法獲得外部世界的消息了。”

    青山忠雄的話讓吉雄深以爲然的贊同道。

    “確實有這種可能,但是下官不知道,他們爲什麼這麼做,或者說,這麼做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唐人有句話叫“無利不起早”,如果沒有

    好處的話,他們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吉雄的反問讓青山忠雄眉頭緊鎖,他同樣不知道會有什麼好處,但是他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

    “吉雄,你應該知道,最近幾年,唐船經常出現在北方,蝦夷地和北蝦夷地一帶,到處都是明人的捕鯨船,當我們把大門關上,禁止日本人離開的時候,接觸西洋人的時候,明人在復國後,卻把他們船駛向了從不曾駛往地方,幾十年前,蝦夷地什麼時候出現過明國船北蝦夷地什麼時候,出現過明國人可是,那裏現在都已經是明國人的國土了,甚至他們還在那裏設立了黑水都督府,在那裏還有大量的移民,明國,早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明國了”

    儘管身處長崎,但是青山忠雄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渠道獲得北方的消息,他口中的蝦夷地就是另一個時空的“北海道”,至於“北蝦夷地”就是庫葉島,儘管幕府下達了鎖國令,但是日本仍然保持着與蝦夷地夷人的聯繫,通過那些夷人可以瞭解到一些北方的消息。

    “這艘船進港之後,吉雄”

    看着吉雄,青山忠雄說道。

    “你親自與他們聯繫,要儘可能的獲得一些消息,至少,要弄清楚,荷蘭人去了什麼地方還有就是明國可曾發生過什麼變化。”

    “嗨”

    當青山忠雄向吉雄下達命令的同時,在剛剛駛入長崎港的商船上,王石平看着船上的水手說道。

    “你們都明白自己的責任吧”

    船上的四十多名的水手,至少有一半都不是真正的水手,他們都是即將加入軍正司的軍正,而長崎正是他們的“考場”,他們必須要通過這個考試,才能真正成爲軍正。

    “好,我再最後重複一遍,你們每個人所需要的,就是把你們在學校裏學到的在這裏活學活動,與你們打交道的人,都是世代收集情報的行家,他們知道如何在聊天中輕易獲得所需要的情報,知道如何分辨情報的真假,所以,這裏纔會是你們的考場。”

    以長崎爲軍正的考場,這是多年前在瞭解到了日本的“風說役”一職的功能後,當時軍正丞石磊作出的決定,當然,一開始的時候,只是爲了學習,學習他們如何蒐集情報,而後來這種學習就變了味道,變成了戰場,這些軍正來到這裏的目的,就是爲了向他們散佈假消息,讓日本人無法獲得外部的信息,無法對世界作出判斷。

    甚至直到現在,日本人都不知道巴達維亞已經被大明佔領,更不知道大明在南洋實施的封國,他們對於大明的瞭解,往往仍然侷限於舊時的情報,當然還有就是大明有意散佈的假消息。

    “船長,您說放心吧,我們知道怎麼辦不說是聊天嗎”

    聊天是個技術活,尤其是在聊天的時候,散佈一些混淆視聽的,讓對方深信不已的假消息,更堪稱是一種過人的能力,而這也是軍正們所必須掌握的,當然,每一次,每一批人來到這裏所透露出的所有的消息,都是經過軍正司精心準備的,不會出現任何漏洞的假消息。

    對於這一切吉雄當然不知道,看着那越來越近的大船時,他仍然在不時的叮囑着吉雄家的人,叮囑他們如何獲得消息,讓他們儘可能的把話題往荷蘭等的問題上引導。

    終於,船在查驗之後,進港了。在那艘唐船駛入長崎的時候,置身於觀海樓上的青山忠雄的神情卻顯得有凝重,身爲藩主大名的他,看着大海的時候,心裏有着無數個疑問,

    “外面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在他的心裏,這問題翻滾着,可是他卻沒有任何渠道可以瞭解這些消息。

    “如果能夠駛往明國的話,或許可以真正瞭解這一切,可是”

    眉頭緊鎖,儘管他的心裏這麼想,但是他同樣知道,這有多麼的不現實,因爲鎖國令是禁止日本船出海貿易和日本人與海外往來的,偷渡者要處以死刑,在鎖國令的約束下,根本就不可能往外派出船隻或者人員前往大明瞭解信息,唯一的渠道,就是通過長崎的“風說役”了,只是,明國人似乎對這一切已經瞭然於胸了,風說役獲得的情報準確嗎

    “也許,應該說服將軍同意,至少派出幾個人去明國查探一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