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72章 南蠻(第一更,求支持)
    來自天朝

    如果來自天朝的是使節,那麼所引起的必定是轟動,無論是在任何地方。

    但如果來的是天朝的大軍呢

    興乾四年的新年將過,不過只是將出正月,一隻龐大的船隊就悄無聲息的從廣州駛出途徑海口,直指紅河口。甚至都沒有經過什麼激烈的戰鬥,陸戰隊就奪取了河口越南人的要塞,然後艦隊就逆流而上,直指升龍府,也就是幾百年後河內,鄭氏安南的京城。

    當安南人面對這支來自天朝的大軍時,瞬間就被明軍氣勢所震懾了,三十餘艘多槳炮船於紅河中航行,而在紅河兩岸,近兩萬明軍沿着河岸在艦隊的護衛下,沿河推進。一時間,紅河兩岸的氣氛好不緊張。然而明軍卻像是如入無人之境似的,完全無視於越南人的“嚴防死守”,大搖大擺地進行着自己的武裝遊行此時,鄭主鄭柞正率領其大部分兵馬進入高平,再加上少量的人馬部署在南方,用於防備阮氏的進攻,現在升龍府完全是無兵駐守,也正因如此,明軍所過之處的安南地方官,無不是紛紛開城投降。

    投降

    對於安南的官員來說,這並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畢竟,至少在名義上,他們是安南的官員,同樣也是大明的臣子,安南畢竟是接受大明的冊封,向天朝大軍敞開城門,這又有何罪。

    “現在鄭柞在什麼地方”

    坐於艦上的白文選,又一次出言詢問道,在他的面前是高平來的莫敬寬,他是莫敬宇的弟弟,也是他們此次出兵安南的嚮導。

    “回大王,那逆臣鄭柞目前正率鄭根、鄭棟、丁文左等部於邊境,試圖阻擋天朝大軍,可卻全不知道,侯爺用兵如神,會從海路直取升龍,待到升龍府一降,那逆臣鄭柞必定如喪家之犬一般”

    從去年鄭柞率領號稱十萬的安南大軍攻打高平,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奪下了高平。儘管已經獻出國土,莫敬宇只能棄城遁往雲南的鎮安州避難,等待着大明主持公正。而在此期間,鄭柞先後多次派出使節,都被趕了回去。面對大明不斷增派的兵力,鄭柞只得從南方再次調兵北上,以防備明軍的進攻。同時千方百計的想要與大明與得聯繫。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經過長時間的等待之後,在升龍府一帶兵力空虛時,作爲此次入越的總兵,白文選出兵了,這一路上自然是銳不可當。

    當然,這並不是白文選的計劃,而是五軍都督府參謀部制定的作戰方案,從意識到海洋的重要性之後,尤其是在經歷過緬甸以及遼東之戰,海上取勝的經驗之後。對於大明來說,戰爭的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戰爭是立體的。艦隊在任意時間,把陸軍送到任何一條海岸線上,或是沿海岸進攻,或是沿河進攻,而許多城市,往往都是沿河而建,這也爲他們的進攻提供了便利。

    “喪家之犬”

    冷笑一聲,白文選冷哼道。

    “越是如此,他就越會往升龍趕,通過中軍,把速度放慢些,讓姓鄭的有時候趕回來”

    作爲久經行伍的老將,白文選非常清楚,對於這樣喪家之犬,他們最害怕的是什麼,是失去自己的根基,而升龍府,就是鄭家的根基。

    “大王,爲何不直取升龍府大王,現在安南雖是鄭主主政,可升龍府中卻有黎主黎維祺,此人形同傀儡,天朝大軍如果兵抵升龍,他必定會投降天朝,然後大王就可以命其下旨各地,命各地投降天朝,這樣自然可以兵不血刃奪取安南。”

    所謂的“黎主”其實就是後黎朝的“皇帝”,這關起門來稱的“永壽皇帝”,雖說於大明來說,不過只是個笑話,甚至就是在安南,這個“皇帝”也被權臣鄭家挾持近七十年,黎皇只負責臨朝聽政及接見使節,也就是“黎氏爲皇,鄭氏執政”,可即便是如此,對於在這裏,這個皇帝也是一個頗有用處的象徵。

    象徵

    僅僅只是象徵

    “你不懂,不丟根骨頭給鄭柞,他又怎麼會拼命趕過來,要是沒有了這根骨頭,沒準,他就會領兵藏於深山之中,形同賊寇,如此,將來豈不讓我軍疲於奔命,整日奔走于山林,以平定賊寇”

    骨頭

    提及骨頭的時候,身爲大明鞏昌郡王的白文選所想到的並不是鄭柞,而是自己,此戰之後,他麾下的人馬,就會被打散分予大明諸王補充其府衛,而他這個鞏昌郡王的將來,又在那呢

    於一國爲臣,這就是他的歸宿,這個歸宿對於他來說,未償不是大明給他的骨頭。其實,白文選並非沒有其它

    的選擇,只不過相比於交出兵馬,前往京師,他更願意往藩國之中,至少於那裏,作國家中流砥柱的他,不需要擔心爲他人謀害,況且他是爲桂王的大臣。

    就是一根骨頭啊

    這根骨頭不僅讓他願意叼咬他,就連李來亨聽說也接受了,甚至還自請去除了王號,無非就是爲了生存罷了

    現在,白文選只是把另一根骨頭丟給了鄭柞,剩下的只要讓他追着就行

    正像白文選計劃中的一般,幾乎是在得知明軍沒有從雲南或者廣西打進來,而是改從紅河口攻入大越的消息,身處高平的鄭柞就立即命令侄子鄭棟率領三萬人馬趕回升龍府,隨後又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完全不顧剛剛奪取的高平。

    “明人狡猾”

    在往升龍府趕回的中處,鄭柞憤恨不平的說道。

    “我屢屢派的使節求見黔國公,可是皆被黔國公驅趕,他們根本無意與我大越安好現在明人更是趁我等領兵於高平時,意圖攻取升龍,滅我根本,實要是可恨至極”

    如果現在有選擇的話,鄭柞恐怕連腸子都悔青了,畢竟,當初他之所以選擇出兵高平,一來是爲了懲戒莫家,奪取高平統一越北,至於這二來,就是想借此與大明取得聯繫,自從接受了滿清的冊封之後,於大明的眼中,大越就是亂臣賊子。儘管他屢次派出貢使,但是貢使屢屢於被趕了回來。

    以小事大,總是要百般謹慎,當初他也沒有想到,滿清會敗亡的那麼快,如果不是因爲滿清入主中國,他又怎麼可能有會接受滿清的冊封

    也正因如此,他纔會選擇出兵高平,就是想要通過攻打被大明冊封的高平,然後與明朝取得聯繫,那時候他的算盤打的很好,只要一打高平,莫敬宇必定會向大明求救,到時候,明朝就會派遣使節過來,正好順勢請求進貢,請求大明的冊封。當然,他壓根就沒有想過趁機取代黎家,從他的高祖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就掌握大越官吏任免、徵稅、抽丁、治民等權,地位世襲,人稱“鄭主”,到他這裏已經傳了第五代,與大越皇帝又有何區別

    “父親,當時,爲何北朝不願納我爲臣難道僅僅只是因爲父親曾接受清人的冊封”

    跟在父親的身邊,騎在馬上的鄭根有些不解的問道,他很難理解明朝的舉動,於他的口明朝,變成了北朝,即便是國力弱小,也不妨礙他自稱南朝,就像他們對待老撾真臘等地“蠻夷”自稱爲“漢”一般。

    “現在北朝皇帝,不同於歷代北朝皇帝,他雖說出於皇家,可卻也是起於草莽,此次出兵我大越,難道”

    難道是想效仿永樂想要奪我大越國土

    “不會啊,現在他們還沒有解決清虜,爲何會如此狂妄,居然意圖吞併我南朝”

    儘管非常清楚大越不過只相當於大明一省,但是仍不妨礙鄭柞自稱“南朝”,自從交趾於唐朝分離中國之中,同樣傳習儒學的他們就於南方繼承了中國的華夷之辯,以華夏自居,更是對真臘等國建立了他的“朝貢體系”。這也是他們自稱“漢”以及“南朝”的原因。

    當然,因爲曾被大明狠狠的收拾過一頓,也就是關起門來在自家稱王稱霸罷了,對於明朝來說,仍然只是明朝委任的土官,不過只是在幾年前,黎氏才被永曆冊封爲安南王。

    “父親,此次北朝發兵數萬犯沿河北上,意圖直取升龍府,如果讓他們奪了升龍府,到時候其必定會以永壽帝爲傀儡,令我大越各城太守投降,所以孩兒以爲,不如”

    壓低話聲,鄭根悄聲說道。

    “斬草除根,趁升龍還在我們鄭家之後,誅盡黎家之人,如此,自然可絕後患否則,萬一要是黎維祺與北朝勾結,只恐怕必將爲我鄭家之患”

    過去,沒有人干涉的時候,世代黎皇爲了保命,只能聽由鄭家的擺佈,現在明軍來了,黎家的人還會那麼老實嗎

    兒子的建議讓鄭柞猶豫片刻,弒君,對於鄭柞來說,並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畢竟在接過平安王的王位時,父親就曾經有過交待,時機成熟時可以取爾代之。

    現在的時機或許不成熟,但如果黎家與明朝勾結,那鄭家可就全完了

    “嗯”

    沉吟一聲,鄭柞並沒有反對可也沒有贊同,而是對兒子吩咐道。

    “傳令下去加快行軍速度,我們要趕在他們之前返回升龍,萬萬不能讓皇帝落入明人手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