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503章 鐵路狂想曲 (新書發佈,求支持)
    對於在火車上經過了十天的彼得來說,他並沒有感受到漫長的旅途,非但如此,整個使團上下,在經過的十天的旅程後,都被火車征服了。

    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火車給陸上交通帶來的改變。

    甚至在中都火車站下車之後,和其它人驚訝於中都火車站的富麗堂皇不同的是彼得特意跑到了月臺的盡頭,去打量着那個仍然噴吐着煙霧的火車頭。

    “他全部是用鐵製成的?”

    說明着並不流利的漢語,彼得問道火車司機。

    穿着鐵路制服的火車司機,顯然早就已經習慣了像他這樣的人,畢竟但凡是人都有好奇心。

    “對,全部都是鐵的,上萬斤鐵製成的,你瞧,這麼大的鐵傢伙,只要一燒煤,跑得那可比馬快多了。我告訴你,早些年的時候,還有人不自量力,騎着馬和火車比賽,你猜結果怎麼樣?”

    即便是作爲沙皇,彼得也對這些事情充滿了好奇,他立即問道。

    “怎麼樣,當時是怎麼回事?”

    那怕就是明知道結果,彼得仍然好奇的問了起來。

    “你知道驛站馬車嗎?就是在官道上跑着的客運馬車,他們當年瞧着生意被火車搶了,就試圖想證明馬車比火車更好,所以他們就向火車發起了挑戰,讓馬和火車進行比賽……”

    在火車司機的的講述中,彼得似乎看到了當年的那場比賽,在起跑線上一邊是馬匹呼哧呼哧地喘着氣,一邊是火車司機在往爐膛裏點着火。

    “……發出信號後,那匹馬飛奔到一里多裏開外的地方,那時候火車纔剛加好壓,然後火車頭噴出了一團蒸汽,就飛似的追了上去,不過只追了三四里地,就追上了馬車。到最後自然是火車贏了,火車肯定領先於馬,畢竟,火車只要有煤有水,就能不停的開下去,可馬不行,我告訴你,再過幾十年,大明的每一個縣肯定都通火車了,我估計到那時候,也就是城裏頭還能見着公共馬車,不對,也許公共馬車都沒有了。”

    火車司機像是想起什麼似的,朝着城市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後說道。

    “我聽說在中都已經開始修什麼地鐵,對,就是地鐵,說是在地下跑的鐵路,專門在城裏跑的,誰知道呢?興許再過幾十年,這城裏頭跑的也都是這個什麼地鐵了……”

    地鐵!

    又一次,彼得被剛剛獲知的消息驚呆了,他和所有初來中都的人們一樣,對這座城市充滿了好奇。

    興乾三十二年的中都,比人類史上任何一座城市發展得都要快,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們通過四通八達的鐵路和水路來到在這個龐大帝國的中心,大量人口的涌入,同樣也讓城市迅速擴張起來,當數以千計的新房屋、商店、辦公樓和工廠爲日益膨脹的勞動大軍而建造起來時,城市也變得的日益擁擠。

    中都人口不下兩百萬!

    這是史無前例的人口數量,儘管一棟棟三層左右的樓房取代的舊式的瓦房,爲涌入的人口提供了足夠的住宅,可即便是如此,幾乎每一個來到中都的人都感覺到城市的擁擠。城市在不斷的擴大,但是交通工具卻受到種種限制。公共馬車、私人馬車、有軌馬力,在擁擠的街道上擠撞着,幾乎每天,各種各樣的交通事故層出不窮。

    幾乎每一個人都在渴望着需要新的交通工具!

    從興乾二十五年,類似的呼籲就出現在中都、南京、廣州以及天津等大城市的報紙上。

    把鐵路修到城市之中!

    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鐵路,投向了火車,可是火車如何在城市中運行?儘管有人研究了小型的蒸汽機車,試圖將機車與有軌馬車結合在一起,但這種嘗試卻因爲街道的擁擠而化爲泡影。

    爲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內部的交通現狀,就必須得到改善。人們需要有比狹窄的街道所能提供的更好的運輸工具。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剛剛從南京的鐘山書院畢業的青年人提出了野心勃勃的方案——在中都的地下設計一條鐵路,通過鐵路相連,可以讓人們能從更遠的地方趕至市內,在地下避開地面的擁擠。而交通方便了,意味着人們可以住的更遠的,人們就可以擁有更好的居住空間,生活的品質也會因此而改善。

    這位個剛剛畢業的年青人,爲此開始了他的奔走,想獲得各個方面的同意。如果只是普通年青人的話,他的呼籲也許會被忽視,這個年青人有着極爲特殊的身份。

    “所有人都說,因爲家父是皇家鐵路公司的第一任總經理,兄長是工部侍郎,所以順天府纔會同意修建地下鐵路的請求,可實際上,根本就是胡扯!”

    面對到訪的這幾個俄羅斯使節,張廷玉的語氣中盡是不滿,不過只有二十幾歲的他,顯然不願意把這一切“歸功於”父兄。

    “順天府之所以同意我的請求,是因爲如果中都的交通問題不解決,這個城市就會陷入衰退。交通問題早成了影響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

    把事情簡而化之的張廷玉並沒有說他用了2年的時間,花費了全部的業餘時間和幾乎全部的薪水,對中都進行的一次全方面的調查,正是他的調查報告說服了順天府。根據他的統計了在上午8點到下午8點之間進出中都的人流,結果令人喫驚:每天有20萬人進入中都!他們大都是依靠步行穿梭於不同的街道之間。除此之外,公共馬車是中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5000輛馬車運載了4.5萬名乘客,相比之下,只有3.2萬人乘坐火車進入中都,另外還有3萬人選擇乘坐自己的私家馬車或者出租馬車進城——許多富人擁有自己的馬車,這進一步造成了城市的擁堵——在狹小的馬路上人頭攢動,每逢馬車通過,整條馬路就會被堵得水泄不通。

    馬車造成的另一個麻煩在於,隨着馬車的數量增加,每年中都要處理幾十萬噸馬糞,這些東西實際上一文不值,賣給農民當肥料的價格每噸只值不到一百文錢。

    正是他的調查報告說服順天府,同樣也說了銀行——每天20萬人進出中都,意味着鉅額的利益。

    最終,銀行界的推動下,張廷玉努力沒有白費,中都的地下鐵路工程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不過作爲推動者和發明者的他,並沒有成爲總工程師,畢竟,他還太過年青。

    但是這並不妨礙中都推動中都的地鐵工程,而現在地鐵一號線,實際上就是一條沿着中都的中軸線——朱雀大街自北向南延伸的地鐵線路。

    在人羣中的彼得,看着這個年歲與自己相當的年青人,眼裏充滿了佩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