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13章
    第13章

    出了衙門,一身青衫的吳品亞看起來和這清河城中的書生沒什麼兩樣。這清河雖說地處江北可憑着其市井的繁華,卻也是文教興盛之地,其更是有江北極有名氣的書院,也正因如此像他這樣的中年不第的落魄書生,於這城中更是數不勝數。所以幾乎不會有什麼人會注意到他這樣的書生。

    行走在這街頭上,吳品亞偶爾總會打量着這市井的繁華,在這方園數百里,怕也就只有這裏因爲未曾遭兵火的清河還保留着前朝舊時的繁華。

    “若非是李闖,那清虜又豈能進關這天下又怎會如此”

    心下略微感嘆着,那神情中還帶着一絲懊惱和後悔,然後他繼續往城外走着,只是那腳步比過去顯得有些沉重。

    有時候,他會把目光投向前方的路人,只見在他們的那看似剃光的腦袋上,只有一片銅錢大小黑烏,些許烏髮編成尺長小辮,如鼠尾般垂於腦後,隨着行人的腳步,左右搖擺着。

    當年滿清入關的時候,就爲了這“金錢鼠尾”,不知死了多少百姓,那滿清的屠刀,不知殺了多少人億兆百姓慘死於刀下。

    儘管並不願意看,但是那所謂的“金錢鼠尾”在左右搖擺間仍然不斷地闖入他的視線之中。讓他根本無法忽視,忽視這一切。

    而路人的“金錢鼠尾”只讓吳品亞的感覺到光禿的頭頂處那若人心酸的清涼,更多的是一種悲傷。

    吳品亞只是倒揹着手走着,心有所思的他在轉入路邊的一處的街巷間作閒庭信步狀時,而每當他試圖如過去一般借信手撫須,查看後面是否有人跟來的時候,卻發現下巴處早已光潔非常,那面上的鬍鬚,除上脣鬍鬚只留左右十餘根鼠須外,早都據本朝發制全都鑷子鑷去了,指間傳來的光潔,卻讓他的臉色微微一變,那目中不由的一陣微熱。

    作爲滿洲人的包衣奴才,她不僅要留所謂的“金錢鼠尾”,甚至就連鬍鬚,也要按照滿洲人舊時候的規矩,用鑷子鑷掉,只留下十幾根鼠須似的鬍子。

    “辱人致此,但凡爲人又何以能忍”

    內心突然的聲音,讓吳品亞整個人都變得越發悲憤起來。

    可你不還是忍下來了嗎

    在心底冒出這個念頭的時候,頓時萌生出一種羞憤之感的吳品亞,連忙扭開頭去,微仰其首試圖掩去內心的酸澀與羞愧,可是那面上的羞愧,確實難以掩飾的。

    “十餘載忍辱負重,中有得見天日之時想來那一天也不遠了”

    那握着摺扇的手,也握的更緊了,甚至就連那苦澀的目光中也流露出此許堅毅。甚至就連了腳步也變得輕快許多。

    很快,他便進入巷間一處宅子,那守在宅外的壯漢,只是看了他一眼,並沒有阻擋他,而是任由其進入宅中。

    進入房間後,他就看到屋裏坐着兩個人,其中一位正是漕幫幫主潘子欽,而另一位相貌顯得頗爲富態的卻未曾見過,

    他又是何人

    “吳先生”

    在吳品亞疑惑時,潘子欽已經抱拳向他介紹着身邊的那人。

    “今個請先生過來,是有要事與先生商量,這位是從揚州過來的鄭俠如,鄭老爺,他是奉朱軍門之命,來清河聯絡我朝遺民志士,以策應軍門北伐”

    “朱軍門”

    一聽到這三字,吳品亞整個人就變得激動起來。不待潘子欽把話說完,他便急忙問道。

    “可是那血戰通濟門,勇奪南都的朱軍門”

    別說是吳品亞,便是這清河縣中的老百姓,又有幾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朱軍門,更何況吳品亞於漕運衙門裏可是沒少聽說朱明忠的大名。對於那位看成是鄭軍第一悍將的朱軍門,他可是仰慕許久,在他看來他日鄭軍北伐之時,這位朱軍門,必定是北伐的先鋒。甚至在很早之前,他就已經想好,如果一旦朱軍門打來的話,他到時候如何配合他們奪城。

    “正是我家軍門”

    吳品亞的激動,讓鄭俠如倒是有種頗爲自豪的感覺。若非是潘子欽告訴他,他無論如何都無法相信,漕運總督的貼身包衣,居然會是前朝遺民。

    依照他的想法,像這樣的人應該對滿清最是忠心耿耿,畢竟他們都得到主子的賞識,他們這樣的人最是忠心,而這吳品亞按滿清的規矩,過幾年不定就能外放一地的知縣。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怎麼可能會願意反正,但是眼前的這位卻顛覆了他的想法。

    想到他想到自己似乎一切都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不知朱軍門有何差遣,請鄭老爺放心,但凡軍門有所差遣,只要吳某能做到的,一定竭盡全力”

    對於吳品亞來說,這些年他一直都在盼着、期待着,等着天下重現日月的那一天,而南都的克復的消息傳來時,更是讓原本已經絕望的他重新生出了希望,也正因如此,他纔會主動聯絡漕幫的潘子欽,很多總督衙門裏的機密,也正因如此,潘子欽纔會知道在漕幫之中,早就有了叛徒。

    現在,即然是那奪下南都的朱明忠有所吩咐,他自然樂意從命,又怎麼可能會去拒絕。

    “吳先生客氣,吳先生身在曹營心在漢,我家軍門自是知曉,此次軍門差鄭某來清河聯絡遺民志士,所圖,一爲奪取清河縣,這清河爲運河之要地,欲北伐,非奪此城不可,這二來,則是爲了清河縣糧倉,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清河縣糧倉存糧不下數十萬石,若能奪得,大軍他日北伐,必無須爲糧草憂心”

    永樂十三年,北遷之後朝廷便決定在清江浦南岸建常盈倉。常盈倉主要用來儲存江、浙、兩湖的漕糧,這是一座儲存、轉運漕糧的糧倉。“南漕”進入常盈倉後,即由淮安衛、大河衛等船隻,將漕糧運往北京通州的倉場總督府下設的糧倉。也正因如此常盈倉儲存量常年保持在30至100萬石以上;同時還在清河城設平常倉2處,預備糧庫3處,莊倉5處,以確保漕糧隨時運至京師。而這些糧倉都屬漕運總督衙門管轄,對此吳品亞自然非常熟悉,甚至可以說非常瞭解。

    “常盈倉中的糧食不是數十萬石”

    搖搖頭,吳品亞出言糾正了鄭俠如的話。

    “目下雖說南糧斷絕,可常盈倉中的精米漕糧仍多達百萬石,原本清虜欲將部分漕糧運往京師,以供虜用,可因爲虜軍南下,順治小兒便令亢得時將漕糧留於清河,以備虜軍食用,至於京師用糧,則由通州等北漕糧倉供給,所以目下常盈倉所存精米不下百萬石,若是再加上清河城的平常倉、莊倉庫等倉,目下於此的糧食不下百二十萬石”

    饒是見慣了世面,聽吳品亞這般一說,聽說那裏居然會有那麼多糧食。鄭俠如仍然被驚的倒吸口涼氣,他的心底甚至浮現出一個念頭來發達了

    “居然有如此多的糧食”

    在鄭俠如,潘子欽兩人驚訝時,鄭俠如更是說道。

    “所以,越是如此,越不能讓清虜將糧食焚燬,有此百萬石糧食,他日北伐自然無慮,我軍門曾道若能保得常盈倉之糧,我漢人他日即可少負擔一分,天下漢民苦矣,能少負擔一分,便是一分”

    雖說朱明忠沒有說過這番話,但是並不妨礙鄭俠如給他戴着高帽,這種馬屁往往最是有效。

    “軍門仁義”

    出身於闖營的吳品亞連忙出言稱讚道,同時對朱明忠更加欽佩起來。隨後他略加思索,然後便說道。

    “其實,若是想保下常盈倉之糧,倒也簡單,不過這件事非得漕幫弟兄幫忙不可”

    說着他便將自己的想法一一道出來。

    “這常盈倉守兵不過千餘,每逢漕糧轉運之時,守兵大都忙於轉運,若是漕幫弟兄能在轉運漕糧進入常盈倉時,乘機殺兵奪倉,這常盈倉必然無慮”

    吳品亞的建議,只讓潘子欽和鄭俠如的眼前皆是一亮,這和他們的想法差不多,不過只有一個問題。

    “漕幫這邊自然好辦,可關鍵是這漕糧轉運非得有總督衙門的官憑不可”

    吳品亞笑着看着兩人,輕輕展開摺扇扇了數下後,對他們笑道。

    “這官憑之事,自然有吳某去做,這糧倉易奪,可”

    盯着兩人,吳品亞反問道。

    “這清河縣又該如何奪下否則只下糧倉,又豈能持久”

    看着臉前的兩人,吳品亞知道既然眼前的鄭俠如來到了這裏,肯定對於奪城早已有了腹案,他需要了解一些,如此才能夠幫助他們奪取這清河縣。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通過這一點,瞭解到對方對他是否信任,儘管他決定幫助對方,但是他同樣也要知道對方對他是信任的。

    讓他滿意的是,鄭俠如並沒有絲毫的隱瞞,在兩人對攻城的事宜討論一番之後,鄭俠如看着若有所思的吳品亞說到。

    “吳先生,在下有一個問題想問先生。你爲何願意拋下現在的榮華富貴助我軍門”

    面對這個問題,吳品亞先是沉默片刻,然後說道。

    “因爲吳某是漢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