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騎砍戰爭 >第119章 青州學府
    兩年的大豐收,加之稅率的逐年血崩,兩郡之地,就沒人說惠民軍不好的。

    然事無絕對,總是有宵小之輩見不得人好。

    但凡是言論過激,詆譭惠民軍的,大都被百姓們自發送去了勞改營。

    兩人對惠民軍的政策極爲讚賞,入學後更是苦學先賢經典,以望出人頭地。

    惠民軍縱橫青州之地,攻破無數世家豪門,先賢經典自然不缺,甚至可用堆積如山形容。

    學府更是爲此修建了書館,書館是收費的。

    不過不貴,僅需二十文,借書另算。

    兩人雖不是大富之人,但也算薄有家資,尤其是石韜,能讀起書的人,怎麼可能沒錢。

    劉起做過老師,對這方面比較瞭解,當然,也更加關注。

    他也曾想過免費,只是經過秀慧小姑娘提醒,越是免費的東西,大家越不會珍惜,劉起想想也是。

    便同意秀慧小姑娘的建議,合理收費,也算是,惠民軍的一項進項。

    青州兩郡之地,又因惠民軍大開教育之先河,讀書人數量與日俱增,書館的收益,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徐庶兩人簡直如飢似渴,如此海量的存書,兩人生平僅見。

    不過,這並不希奇,整個青州所有的書籍,青州學府幾乎都有,兩郡其他學府,也都有不少收藏。

    甚至還有,兩人都沒見過的紙書,另兩人震驚莫名,大感不可思議。

    兩人更是在學習了惠民軍的基礎教材後,對九九乘法表,拼音字母表,讚不絕口。

    只覺這是千古奇功,澤惠萬民,必將會是流傳萬古的曠世神作。

    對創作出這兩篇蒙學經典的劉起,更是奉爲聖人。

    同時聽聞,許多學府,劉起的雕像與孔聖人並立,學子們更是日日進香。

    徐庶兩人學習天賦極高,且很多東西都能活學活用,更是多次得到先生的讚賞。

    僅一月,就從學堂畢業。

    進入,更高一級的學府。

    兩人也是瞭解過青州的學制的。

    青州學堂,負責基本掃盲教育,全部免費。

    學堂遍及兩郡各地,乃太行七區共助會首領,劉起所創。

    各郡學府,更高一級學堂,則是爲青州培養基層官員,儲備官員,劉秀慧所創。

    目前僅有學府,就有50座,分散在兩郡各地。

    青州學府,爲最高級學府,每年僅招收千人,學府位於北海郡,目前僅招生兩界,有兩千學子。

    負責,爲青州培養高級官員。

    徐庶還注意到,目前青州官場,基本上很大一批官吏,都是一些在民間有些威望的老者。

    這一發現另兩人欣喜。

    這意味着,十年之內,青州會迎來一次大換血。

    而這,絕對是個機會,只要趕的上,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有時候,並不是沒有機會,只是許多人看不到機會。

    而還有三月,青州學府就會招生,兩人剛升入北海學府,下一步,目標自然定在青州學府。

    然青州學府,豈是那麼好進的,今年新生5萬人,加之前兩屆落榜的近十萬人,足足15萬人,可謂優中選優。

    一番瞭解,徐庶兩人發現其中原因,惠民軍不僅對百姓施行掃盲教育。

    之後,又對其進行更高成度的思想教育,其中又以德育舍爲基石。

    各地學府中人,年齡段囊括13到33歲,且男女不限。

    當然,男人更佔優勢。

    這是天然的優勢,也是歷史背景決定的。

    雖大多是基礎教育,但更多的學生是經過了兩年多學習的,基礎已然十分穩固。

    這裏不得不說,惠民軍的全民思想教育,推廣的不錯。

    徐庶兩人自然不願放過這次機會,第三次學府招生,顯然比前兩次都難。

    15萬選1000人,兩人並不抱多大希望,這1不到的機率,着實不高。

    但也並不是沒有希望,兩人並未沮喪放棄,反而更加刻苦。

    由於越是往後,機率越小,等到第四次,可以想象,更是難上加更,僅有0.5的概率。

    徐庶非常聰明,他對惠民軍的前景極爲看好,但是想要加入其中,僅有四種方法。

    其一,加入德育舍。

    其二,每年一次招兵。

    其三,加入拳術館。

    其四,認真在學堂學習,且成績優異。

    第一條,加入德育舍,首先被徐庶排除,他有殺人記錄,僅這一條,德育舍是絕對不會收錄的。

    惠民軍能發展的這麼好,情報工作自然不差,雖是爲友報仇,但德育舍可不管這些。

    第二條,每年一次的招兵,時間太長不說,還得從基層做起,徐庶素有大志,自然不願。

    毫無疑問,徐庶選的是第三條和第四條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