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漢大忽悠帝 > 第755章 好不容易新一年
    第755章好不容易新一年

    ……………………………………

    還記不記得徐庶當初爲啥從老家逃跑的?就是因爲他闖蕩江湖,爲了哥們義氣犯的事兒。以他這種性格,要是隻會呆板地遵守軍紀,那可真是白瞎了他那麼多年的江湖閱歷。

    收復“象林”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使象林,乃至“交州南三郡”都能長久地安穩下去。再者,對於漢正軍內部來說,也有一些問題漸漸暴露出來。

    漢正軍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以前各級督教就是這樣教的,將領們也是如此約束部下的。可是以前漢正軍都是在大漢內陸作戰,所遇到的百姓都是大漢的百姓,即便是所謂的敵軍,被抓了俘虜,只要放下刀槍,能夠迴歸安穩生活的,也還都是大漢百姓。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名義上,“交州南三郡”的百姓也都是大漢的百姓,但是也有很多當地部族之人,可能連漢話都不會說。更甚至於,竊取“象林”,建立“僞林邑國”的還不是當地百姓,而是之前從極南之地一邊打獵,一邊劫掠,溜達過來的族羣。他們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黑不溜秋的,還容易捲毛,即便是和“交州南三郡”當地的部族相比起來,也是更加的生野。

    甚至已經發生過漢正軍的兵士們因爲對百姓缺乏防備之心,結果被“這種百姓”下黑手,捅刀子的事了。就這,才僅僅是到了“象林”,要是繼續追剿朝廷叛逆,失去了百姓支持的根基,說不定兄弟們還要喫多大的虧呢!

    有鑑於此,王鬧鬧和徐庶都覺得,必須要讓將領們提高警覺,改變兄弟們對待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但是又不能敗壞軍紀,讓兵士們失去約束。

    怎麼辦呢?

    所以王鬧鬧和徐庶,這對學兄學弟,便聯起手來,挖了一個大坑,至於究竟會坑到誰嘛,那得讓掉坑裏的慢慢體會。

    但是隨後,果然不出王鬧鬧所料,蘇飛不僅成功地“逃跑”了,還帶領着他的殘部,向“象林”之地,範雄一族展開了猛烈而又兇狠的報復。就這麼說吧,後來連範雄曾經藏身的“佔山”都給放了一把大火,徹底燒光了。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從哪兒搞來的燃燒彈,放火賊好使。

    這一場大火究竟燒到什麼程度呢?

    人沒法兒救,後來還是靠着老天下大雨給撲滅的。

    這一場大火究竟又燒出個什麼效果呢?

    燒死了多少野生動物就別數了,反正也數不清,但是“交州南三郡”的百姓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真是又畏懼又感激呀。

    想啊,先前“範雄一族”他們又殺官,又反叛,在這期間,對待當地百姓,能客氣麼?最先被禍禍的,必然是他們。可是他們之中的一些人,甚至還覺得被禍禍的挺好,覺得“範雄一族”挺厲害,也有不少人跟着他們鬧反叛的。

    現在再來看看,大漢與“範雄一族”,究竟誰更厲害?連墳坑都不用刨,直接集體火化。這事兒讓“交州南三郡”剩下的那些百姓怎麼看?之前遭受過“範雄一族”禍禍過的百姓,自然對“火燒佔山”之舉感恩戴德,而之前與“範雄一族”一起想禍禍大漢百姓的,自然是恐懼萬分。反正不管怎麼說,這件事兒應該比馬援立下兩根銅柱子更能讓人“記憶深刻骨銘心”,估摸着往後很多年,“交州南三郡”都能安穩一些吧?

    搞完這一系列小動作之後,蘇飛“很不幸”的又被抓住了,而後也果然不出他所料,自己沒能留在第二水軍,而是被“押送”回了洛陽。

    在此之後,王鬧鬧命二十六師路招部接管“象林”,還要儘快打通海雲嶺,加強“象林”與日南之間的運輸能力。同時命令徐庶,要在“象林”這裏建立一座水軍大寨,設置港口,以爲後基。

    因爲靠近海雲嶺的緣故,所以徐庶想給此處命名爲“海雲港”,但是王鬧鬧偏不,非說港口旁邊那座小島像個蜆子,所以將之命名爲“峴港”,惹得徐庶偷偷在肚子裏暗罵半天:“這位學兄,你咋就知道喫呢?看待事物,就不能浪漫一點嗎?”

    只要不出口,王鬧鬧纔不管徐庶肚子裏怎麼罵,命令下達之後,反過來再催促徐庶,趕緊“整軍備船”,準備前往“興霸城”,那樣子就好像是急着與人約會似的。或許自從“交州南三郡”丟失之後,劉備也真的就一直在等着朝廷的南線大軍吧。

    放心,“鬧哥”一定不會讓你等的太久……呃……對着備備那個玄孫自稱“哥”,會不會太喫虧了呀?

    …………

    漢元200年。

    好不容易,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愛卿們的“好不容易”,是因爲他們全都提心吊膽,至今不敢相信,大漢居然能夠同時三面開戰。北線上,呂奉先已經殺向了狼居胥山;南線上,王鬧鬧兵鋒直指“興霸城”;西線上,還有一個“炸半城”的孫策陪着馬超一起追擊烏孫的大昆彌。

    但是此時也凸顯了大漢這些年積蓄的強大實力,不管怎麼說,有農場、兵團,高產作物,以及先進的農具,使得大漢不用再爲軍糧發愁。還有顯著的一點就是運力,南邊有船,北邊有車,駱駝就算走的再慢,每天也能馱着兄弟們急行軍。

    唯獨有些麻煩的就是霹靂彈、霹靂箭這些新式的、消耗型武器,需要的量實在太大了,所以現在又在鄴城與南陽開辦了兵工廠,加班加點的趕製,以供南北兩線之需。

    至於說百姓們的“好不容易”,倒不是因爲沒飯喫,可是他們得忙着賺錢,甚至是忙着花錢。

    首先說賺錢,大漢現在多了那麼多新鮮玩意兒,這都是需要有工廠生產,有工人制造的,所以哪兒哪兒都缺人,哪兒哪兒的人都忙,就連在家一邊帶娃一邊納鞋底、織毛衣的老孃們,手指頭都能磨出繭子。

    反過來再說花錢,雖然大漢不缺糧食,但是因爲打仗的緣故,物價持續走高,有漲無跌,這其中也發生過一些“趣聞”。剛一聽說“多線開打”的消息,有的“殘存土鱉”以及商賈們便想着,大漢的家底兒到底有多厚啊?先前都和朝廷叛逆們打了好幾年,現在多線開打,總該見底了吧?

    於是便又打起來囤積居奇的主意,比如多收糧食,多買鹽,甚至是照明用的猛火油。這一系列的動作,自然也影響到了其他人,尤其是那些脫離農田,轉爲工人的“城裏人”,也都跟着往家裏搶。

    結果可好,連市場都沒買空,因爲種田的農人看到糧價不錯,拉着大車小車一直往裏邊送,趁機也算是發了一筆小財。至於精鹽,有“大漢鹽業總公司”控着價兒呢,一直也不見往上漲。唯獨猛火油屬於限購產品,因爲這個玩意兒要是隨意囤積的話,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然後順着這一次的囤積風潮,還扒拉出好幾起管理不嚴,受賄、私賣的案子。

    這咋弄?

    一家普通的“城裏人”,興許搶的鹽都夠喫好幾年,那些“殘存土鱉”還不得來個“精鹽浴”,把自己醃起來麼?

    好吧,大家都不囤日常用品了,改搶搶手貨。

    可是啥東西纔是搶手貨呢?

    大到傢俱,小到針線,甚至連菜刀都賣脫銷過一陣子,因爲根據可靠的小道消息說,咱們大漢打仗太多,時間也太久了,所以煉出來的鋼鐵都要拿去做兵器,將來可能好多年,咱們百姓都用不上菜刀了。

    當然了,也有明白人,說這些小道消息都是胡七八扯,咱們大家還是要多看報紙多學習,才能得知事情的真相,不受他們愚弄。

    但是明白人也“好不容易”,因爲現在的報紙越來越多,像《大漢月刊》那種大報,談起前線戰事,一般都說“敵人又被打躥了,我們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而很多小報說的更多的都是漠北多苦寒,嶺南多毒蟲,咱們漢正軍的兄弟們有多不容易,還要付出巨大犧牲。同樣一件事情,帶給人們的感受竟然是多種多樣。

    除此之外,百姓們聽到這些事情的反應也不一樣,大多數的百姓聽到勝利的消息,都歡欣鼓舞,還願意捐款捐物支持漢正軍在前線的兄弟們。可是那些有娃在軍隊又上了前線的人家,不管仗打沒打勝,都難免提心吊膽,寢食不安。爲了安慰這一部分百姓,漢正軍的督教們又大力地鼓勵兄弟們往家裏多寫信,多寄軍餉,買禮物。遇上文化水平低,還不會自己寫信的兄弟,還要代筆。可是一個督教,究竟要代筆些多少封信呢?所以督教們也“好不容易”。

    然後就是華雄的“英雄快遞”,衛羽的“衛氏貨運”,以及公孫方的某個小舅子的“渤海船運”這一類與運輸業有關的公司。甭管是往各線上調撥物資,還是幫着兄弟們郵寄禮物,都是出過很大力氣的。

    起初他們不願意收錢,可能公孫方的小舅子是屬於“不敢”,因爲華雄和衛羽都想着,兄弟們爲國打仗,連命都豁出去了,咱幫他們往家裏寄點東西,還要錢?

    但是不行,運貨量太大,總這麼白乾活非得賠死不可。

    然後衛羽的老哥衛覬就說了,你們幫我們軍隊運送貨物,不能算是徵用,只能算是僱用,至少也得讓你們保住成本,讓你們手下那些兄弟都能有飯喫,就這樣纔有了“薄利多運”的協議。可是“薄利多運”不等於少跑路啊,所以華雄、衛羽、公孫方的小舅子也是“好不容易”。

    然而大漢的大勢之外,此刻還沒有人知道,劉漢少的“孽徒”諸葛亮,如今也是“好不容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