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臉譜下的大明 >第四百一十二章 熟人
    狂風徐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隨園門外。

    張居正笑容可掬的擺手道:“好了,就到這兒吧,你我之交,何必如此,難不成下次來隨園搓麻,你還要迎出來?”

    “這倒是。”徐渭不陰不陽的笑道:“年初叔大兄還時常進出隨園呢,倒是最近半年沒怎麼來了。”

    “叔大兄和你們又不熟,我不在,他來做甚?”錢淵看上去挺講理的,“這段時日我都在京,叔大隻管來就是,還那麼客氣送拜帖來,平白弄得生分!”

    張居正連連致歉,心裏暗罵特麼送了三次拜帖才接待,要直接上門,那幫錢家護衛估摸都不肯通報!

    錢淵臉上笑嘻嘻,心裏MMP,他南下之後其實和京中聯絡還是很緊密的,和隨園士子多有書信來往……但在入京前保持了將近兩年的和張居正的通信已經斷絕。

    “這次還是要多謝展才。”張居正最後致謝道:“如若還有不解之處,還望展才相助。”

    “分內之事。”錢淵的視線落在張居正身邊那人身上,“畢竟生於東南,長於東南,若能幫的上忙,還請子民兄無須客氣。”

    那人長了張四方臉,神情肅穆,臉上沒什麼表情,給人極爲刻板的印象,只微微點頭並沒有開口。

    又是一番客套後,錢淵和徐渭將兩人送出門。

    “早在會試之前就看出來了,這是個不甘雌伏的人物。”徐渭哼了聲,“聽聽他如何稱呼華亭……他既不是國子監出身,徐華亭也不是嘉靖二十六年會試考官。”

    “嘉靖二十七年,徐華亭以吏部侍郎兼翰林學士,教習庶吉士,張叔大稱一聲‘師相’也不爲過。”錢淵輕聲道:“不是同路人,終究走不到一起,別白費心機了。”

    其實年初徐渭對張居正頗爲重視,在以錢淵爲核心組建隨園士子這個初具規模的政治團體的時候,徐渭曾經考慮過張居正。

    但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張居正再也沒來過隨園,他這種人物如何甘心爲錢淵附庸……四年前,他一度想將錢淵籠絡爲日後羽翼。

    這也是爲什麼張居正和錢淵漸行漸遠,甚至傳出錢淵重病,張居正都沒上門探望的原因。

    但最大的分歧還是在張居正決心投入徐階門下之後,錢淵巧妙的慫恿高拱、徐階上書嘉靖帝復設日講官,張居正位列其中。

    可惜,有隨園士子之一的諸大綬在,高拱又一意偏袒,張居正和裕王幾乎沒有什麼深層次的接觸。

    而如今諸大綬丁憂,還沒等嚴嵩、徐階有所動作,高拱已經上書嘉靖帝挑選接任者。

    之前諸大綬面聖時曾經提到過裕王書法不佳,兩個月前升任翰林侍講學士的高拱從翰林院挑選三名書法大家,當時就在嘉靖帝身邊的徐渭很自然的一一點評,最終花落被徐渭贊爲“獨步東南”的潘晟。

    張居正現在很確定一件事,徐階想法設法將自己塞入裕王府,最大的阻力不是嚴嵩,不是高拱,而是錢淵。

    充當日講官無非是搶佔先機,一旦日後裕王府講官出缺,很可能就是從日講官中挑選,但這也是要講個關係遠近的,潘晟算不上隨園士子,但卻是紹興人,天生就靠向隨園。

    更別說這個人選是高拱推薦的……得知消息的張居正絕望的在心裏想,自己要等到什麼時候!

    歷史上,張居正一直等到嚴嵩倒臺,一直等到嘉靖四十三年才得以入裕王府,這一步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裕王登基還沒一個月,剛剛升任吏部侍郎的張居正就得以入閣,他也是明朝僅有的以侍郎身份入閣的大學士,能做到這一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自然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裕王是個念舊情的人,當年身邊的講官全都身登高位,就連給他講學的鐵桿嚴黨唐汝楫都以太常少卿致仕。

    如果能掐斷這條線,張居正的未來就難說了,就算嚴嵩倒臺,徐階將張居正推上去,裕王府未必有他的位置。

    錢淵對張居正沒有太多的反感,雖然從去年入京後就敏銳察覺到,幾年前杭州城裏那個縱談天下的士子已經完全蛻變。

    不過,錢淵對徐階有太多太多的反感,不錯,嚴嵩是應該滾蛋,但你徐階也應該滾蛋。

    如果高拱能避開那一劫,隆慶一朝應該有更多的變化。

    但無論如何,錢淵和張居正算是決裂了,只是沒正式撕破臉而已,送客出門,兩人的視線一觸往往立即移開。

    嘆了口氣,錢淵低聲問:“消息都放出去了?”

    “嗯,這事兒你也太……”徐渭臉上浮現出一絲擔憂,“胡汝貞那邊壓力就大了。

    ……

    從戶部尚書方鈍點燃爆仗開始已經三天了,朝中各處衙門都議論紛紛,有堅持祖制不可違的,有建議東南倭亂平息後試行的,也有大罵方鈍禍國殃民的……

    討論最激烈的地方是三處,前兩處自然是六科和都察院,這兩地的官員就是所謂的科道言官,耍嘴皮就是他們的本職工作。

    而最後一處是翰林院,這些所謂的“儲相”最喜歡討論的就是這些事,個個唾沫橫飛,揮斥方遒。

    陶大臨伸了個大大的懶腰,揉着眼進了門,他從今年五月開始任重錄《永樂大典》分校官,手頭事太多,只是每天早晚來點卯。

    “虞臣兄來了。”

    “虞臣,今日如何?”

    同僚們都頗爲親熱,這世上沒幾個傻子,就算有,也不會在翰林院裏,陶大臨是隨園士子,這算是間接和裕王府掛上了鉤,任重錄《永樂大典》分校官更讓人眼紅,一旦完工,很可能直升翰林侍讀,說不定幾年就能跳到詹事府了。

    陶大臨一一回禮,隨口問:“還在說開海禁通商的事?”

    “不不不,那已經過時了。”一個同僚神祕兮兮的說:“就在昨日傳出消息,浙直總督胡汝貞意欲招撫倭寇頭目汪直!”

    陶大臨身子一僵,“招撫汪直?”

    “是啊,現在都察院都炸鍋了!”

    “據說通政司已經收了好幾十份彈劾奏摺!”

    “是沒什麼證據……但人家都察院御史能風聞奏事嘛!”

    “彈劾誰?當然是胡汝貞,言辭最激烈的就是都察院的王子民,據說左都御史周大人已經上書陛下,點王子民巡按浙江。”

    陶大臨匆匆問了個大概,出了門徑直去了隨園。

    “虞臣兄來了。”錢淵招招手,“來得正好,都好幾天沒來了。”

    “展才,據說胡汝貞要招撫汪直?”

    “消息就是我放出去的。”錢淵面無表情的說:“今晚把人召集齊了,喫頓火鍋……明日,或後日,我就啓程回東南。”

    “胡汝貞招撫汪直……”先到一步的孫鑨低聲問:“是真是假?”

    “他胡扯的。”徐渭在一旁翹着腿說:“想稱稱那位新任浙江巡按的斤兩。”

    這是一次冒險,是錢淵無奈的冒險,因爲那位被張居正引薦的新任浙江巡按是一位熟人。

    王本固,字子民,北直隸順德府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爲人老成持重,不輕言笑,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嫉惡如仇。

    嘉靖二十七年王本固入都察院,先後巡按陝西、四川,後祖母過世丁內艱,半個月前才起復重回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延對其頗爲賞識。

    這些是徐渭提供的履歷,但錢淵對這個人只有一個印象,是他殺了汪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