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競月貽香 >19 問天下頭顱幾許
    聽謝貽香終於問及此事,那常大人當即嘆了口氣,說道:“謝三小姐,此事說來的確有些複雜。話說朝廷裏的這一位恆王,本是奉命駐守在江浙一帶,抵禦沿海的東瀛倭寇,誰知卻在三個月前無故失蹤。便在衆人尋訪無果之際,這蜀地的劍閣驛站裏,卻有一名小吏聲稱自己見過恆王,說恆王曾在他所管轄的劍閣驛站裏過了一夜,同行的還有一名貼身侍衛,相關的身份文書更是一應俱全。言談之間,恆王還向這個小吏詢問去往成都府龍洞山的路,親口說是要前來畢府。”

    “待到天明後恆王和他的侍衛剛一離開,這個驛站小吏立馬便將此事稟告給了自己上司,一傳十、十傳百,頃刻間整個成都府上下,都知道了恆王要來畢府的消息,將此事傳得沸沸揚揚。待到第二日一早,成都府裏大大小小三十幾名官員,一大早便趕來畢府門外,說是要拜訪鄭國公,其實卻是想借機孝敬恆王。誰知這一干官員喚開畢府大門,卻見鄭國公臉色慘淡,畢府上下更是亂作一團;詢問之下,鄭國公這才吐露實情,說府裏昨夜發生了一起命案,恆王已經遇害了。”

    說到這裏,他不禁搖了搖頭,說道:“雖然鄭國公堅持要說恆王已經遇害,但是畢府裏的死者究竟是不是恆王,眼下卻還說不準……”

    旁邊的宋參將忍不住打斷他的話,接口說道:“常大人,你袒護畢家倒也罷了,又何必做得如此露骨?我老宋生平最是敬佩畢大將軍,也不想爲難他的後人。可是此番恆王入蜀,前來畢府做客,這分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成都府上下誰不知道?你方纔提到的那三十幾個官員,一大早前來畢府參見恆王,當中便有我老宋在內,那日乃是隨成都府的餘大將軍一同前來。”

    看來這位宋參將果然是行伍中人的脾性,說話來纔會如此直率,這常大人的言語間的確有些偏袒畢家,明眼人自然能夠聽得出來,但宋參將既然也心向畢家,又何必要道破常大人這番心思?卻見那常大人連忙搖頭,說道:“宋參將此言差矣。所謂的‘恆王前來畢府’,到底不過是那個驛站小吏的一人之言。試問一個芝麻綠豆大小的驛丞,在這之前又怎麼可能見過恆王?所以這當中也不排除有人冒名頂替、故弄玄虛;至於那所謂的身份文書,也極有可能是假冒的。”

    宋參將冷哼一聲,說道:“你們這些個文官,心思當真骯髒得緊,世上哪有那麼多的陰謀詭計?倘若這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被你想得如此複雜,那麼依我看來,這個案子註定是破不了了。”頓了一頓,他又補充說道:“若說有人假冒恆王前來畢府,那豈不是喫飽了撐的?更何況我們早已仔細詢問過府裏的福管家,恆王深夜前來畢府,便是由是福管家親自接待。你也知道,那位福管家乃是畢大將軍昔日的貼身侍從,就連皇帝也認識,又怎麼可能認錯了恆王?”

    謝貽香如今雖對案情一無所知,但常大人和宋參將的這一番爭執,她倒也大致聽明白了。如果說那一夜畢府裏面的確發生了命案,也有死者的屍體,那麼只需請來驗屍仵作,驗明死者的身份便是,自然便能知道死者是不是恆王,常大人和宋參將又何必爲此各執一詞?

    卻聽常大人正色說道:“無論哪朝哪代,但凡涉及到人命的官司,都需驗明死者的身份;否則便是無頭公案,根本不可能結案。眼下僅憑畢府裏的這一具無頭屍,誰敢斷言這便是恆王的屍體?”

    聽到這裏,謝貽香忍不住脫口問道:“無頭屍?怎麼……難道死者的頭顱竟然被人割走了?”

    那常大人這纔想起還有謝貽香在旁,連忙說道:“謝三小姐,請恕下官一時失態。唉,可不正是如此,畢府那夜雖然的確發生了一樁命案,卻只是在房間裏留下一具無頭男屍,至今還沒找到死者的頭顱。所以誰也不敢確認這具無頭屍便是恆王的屍體,這也正是此案的棘手之處。”

    旁邊的宋參將見謝貽香一臉疑惑,便解釋說道:“不知謝三小姐可曾聽說過,在我蜀地境內,尤其是在這成都府一帶,關帝爺爺素來極爲靈驗。常有惡徒會在半夜裏被人斬

    去頭顱,並將死者的頭顱放到附近的關帝廟裏。當地有不少百姓曾經親眼看見,說在夜裏斬去這些惡徒頭顱之人,乃是一個綠衣紅臉的將軍,正是顯靈的關帝爺爺。所以如今的蜀人,無論是祈福避禍還是升官求財,皆要去拜關帝爺爺,也正因如此,各地纔會修建出這許多的關帝廟。”

    謝貽香不禁微微一凜,此事她倒是在先鋒村的茶館裏聽人說起,想來卻是有人在暗地裏除暴安良,卻假託了關公顯靈的名義。可是宋參將此刻說起此事,難不成那夜在畢府裏行兇之人,便當真如同世人所傳言的一般,乃是關公顯靈而爲?

    果然,只聽宋參將沉聲說道:“就在命案發生那夜,畢府裏曾有人親眼看見,綠衣紅臉的關帝爺爺手持青龍偃月刀,從恆王的房間裏走出來,手裏還拎着恆王的頭顱,緊接着便無端消失在了黑夜當中。然而這一次關帝爺爺顯靈不同於以往,被割走的恆王頭顱,卻始終不曾出現過。三個月來我們找遍了蜀地大大小小每一座關帝廟,甚至將這整座畢府掘地三尺,卻一直沒有找到恆王的頭顱,所以常大人才會一直糾結於此。”

    聽到這話,謝貽香不禁長長地吸了一口氣,終於明白常大人爲何始終堅持“恆王生死不明”這一觀點,原來卻是死者的頭顱被兇手取走,至今還沒找到。但是常大人的話倒也沒錯,在本朝的律法裏,若是無法驗明死者的身份,那便不可結案;僅憑一具無頭男屍,的確很難判定死者是否便是恆王。

    雖然這當中的許多細節謝貽香還不清楚,但依照常大人和宋參將簡單的講訴,粗略來看,那夜畢府裏發生的命案如果和蜀地常有的關公顯靈情節相同,那麼行兇之人多半便是同一個人——那個一直扮作關公模樣、假託關公顯靈的連環殺人兇手。

    可是這個假冒關公的兇手,爲什麼總要割走死者的頭顱?要說三國時期的關公雖然勇武過人、斬將無數,但也未必一定要斬去對方的頭顱。想來還是因爲那一出《斬顏良》的戲文太過出名,說關公看不起袁紹手下的河北名將顏良,笑他是在“插標賣首”,曹操手下諸將不信,關公便提刀縱馬,於萬軍之中斬下了顏良的頭顱,被衆人“驚爲天人”。所以不知不覺中,世人一旦提起關公殺人,總覺得關公會用青龍偃月刀斬下對方的頭顱。

    照此看來,這個假冒關公的殺人兇手,之所以要割走死者頭顱、並且放到關帝廟的供桌上,或許只是一個象徵儀式,要以此告誡世人,是關公顯靈懲治了惡徒;又或許只是兇手的個人喜好。可是此番發生在畢府裏的關公顯靈,事後卻爲何一直沒能找到死者的頭顱?

    如果暫且排除“關公顯靈”這一因素,依據刑捕房多年辦案的經驗來看,兇手若是割走死者的頭顱,並且將其銷燬或是隱藏起來,古往今來從來都只有一個理由:那便是兇手想要隱瞞死者的身份。

    所以常大人的推測其實不無道理,眼下恆王雖然失蹤了三個月之久,但是否當真前來了畢府,說到底不過是那個劍閣驛站的小吏,憑藉“恆王”出示的身份文書所做出的判斷。而命案發生後在畢府裏找到的這具無頭屍,未必便是驛站裏的“恆王”;即便當真是驛站裏的“恆王”,也有可能是假的。

    想通了這一點,謝貽香只覺整件事豁然開朗,徹底明白了常大人的意思。倘若那具無頭屍不是恆王的屍體,甚至恆王根本就沒來過畢府,那麼眼下畢府裏的這樁命案,頂多也就是一起假託關公顯靈的連環殺人案,以畢府的勢力,自然可以輕鬆脫罪;又何必上動天聽,牽連整個朝局?

    就在謝貽香思索之際,忽聽一個悅耳的女子聲音從廳外傳來,淡淡地問道:“可是謝家的貽香妹妹來了?”話音落處,一個衣着華麗的嫵媚女子飄然入內,身後還跟着兩名伺候的丫鬟。

    謝貽香見這女子約莫二十六七歲年紀,身披紫紅色蜀錦薄紗,硃脣皓齒,眉目如畫,卻是作少女打扮,顯然還是未嫁之身。她心中一動,連忙站起身來,恭聲說道:“瀟姐姐別來無恙,正是貽香來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