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在江湖拉仇恨 > 第九章 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剛,但我贊同剛到底
    第九章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剛,但我贊同剛到底

    陳霄一人坐在大殿中央,筆走龍蛇,他能感受到好幾道強橫的氣勢從將門那邊傳來,將自己籠罩住……

    陳霄心底暗笑,看來將門集團也不只會囂張跋扈,可能這就是人家的策略,不過想來也是,能爲當今天子打下整個填寫的將門集團,怎麼也不可能是一羣只知道自大的草包,人家在戰略戰術上的運用,只怕比自己左邊那幫只會之乎者也的文官強多了……

    就算明知道那邊的弱雞文官沒有能力傳音入密幫自己作弊,但也要做到萬無一失,用強橫的氣機將自己與外界徹底隔絕……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能被這幫將門如此重視,小爺我……咳咳,本官還真是榮幸呢,陳霄有些開心的想,他已經預見到帶回自己寫完六國論後,將會收割到何等海量的仇恨值了,要知道,將門集團光是站在這朝堂上的煉神期高手,恐怕都不下二十個……

    根據實力實力越高,單體給出的仇恨值越高的設定,陳霄覺得自己要發,而且是大發特發,當初接收文官集團的邀請果然是明智之舉……

    要是自己現在站在將門這一邊,拉文官的仇恨值,能拉來個毛線啊,從這幫體無縛雞之力的傢伙身上能薅鋤多少羊毛來,估計都沒有自己在靖北道當一方豪強,欺壓中下層武林人士賺得多……

    陳霄筆走龍蛇,很快寫完了《六國論》全篇,然後離開座位,雙手將宣紙捧過頭頂,高聲道:“起奏陛下,臣做完了。”

    看到陳霄這麼快就寫完了,文武百官的表現各不相同,文官集團是長出一口氣,李善長和胡惟庸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種名爲如釋重負的情緒……

    人家怎麼也是名動天下的大詩人,只是沒有正經進過學,寫不出八股文章而已,又不是真的沒有才華,左相胡惟庸想道。

    老了老了,太謹慎了,剛纔表現得有點急躁,早知道這小子有兩把刷子,老夫何必急急忙忙的跳出來,還要受魏國公一番冷嘲熱諷,右相李善長也想道。

    而看到陳霄發揮如此穩定,最開心的莫過於禮部尚書丁以遠了,他可是今科會試的大主考,今日將門集團明着彈劾陳霄,實際上劍指他丁某人的狗頭,此刻見陳霄一副胸有成竹,氣定神閒的樣子,他就知道自己的腦袋算是保住了。

    而將門集團則目瞪狗呆,一副滿是不信的樣子,鄭國公常瑁瞥了魏國公一眼:老徐,情況不對啊?

    魏國公低眉垂目:別慌,讓子彈飛一會。

    見陳霄將卷子高高舉起,殿中的小宦官下意識的就打算去接過來呈給陛下過目……

    卻不料皇帝威嚴的聲音此時忽然響起:“李通,既然是你彈劾陳霄科舉無比,沒有真才實學,這篇策論,就由你來品鑑吧!”

    李通也蒙了,這小子真能寫出來?假的吧?騙人的吧?

    他默默的接過卷子,剛看完開頭《六國論》三個字,正準備繼續往下看呢,就聽到皇帝威嚴中透着一絲冰冷的聲音再次響起:“念出來讓滿朝文武都聽聽,你個夯貨還想當大主考不成?”

    皇帝難得幽默一下,文武百官都很配合的笑出聲來,只有李通額頭冒汗,當年打天下的時候,他是陛下的侍衛統領,與這位天子的接觸最多,自然能從皇帝的聲音中聽出對自己的不滿,當下不敢再作妖,老老實實的朗聲將陳霄的文章念出來。

    ……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

    開篇點題,通過六國破滅的教訓,借古諷今,皇帝的眼前一亮,初生牛犢不怕虎,看來這陳霄還沒染上文官集團的暮氣……

    陳霄猜對了,皇帝是不喜歡恃功而驕的將門集團,覺得他們威脅到了皇權的統治,但他作爲一位銳意進取的開國君主,他同樣不能接受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哪怕只有一個河北道也不行。

    所以皇帝即想借用文官集團平衡將門,又倚重將門爲他守衛國土,只靠這幫文官,能擋得住金帳汗國的鐵蹄南下麼?

    所以在外敵當前的節骨眼上,皇帝不會支持文官削弱將門,那是在削弱大明的戰鬥力。而文官集團顯然沒有看明白這一點,還在和將門斗,或者說他們看得明白,但屁股坐歪了。

    泰寧伯李通依然在誦唸着陳霄的文章……

    ……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

    一聲聲擲地有聲的雄辯充斥着滿朝文武的耳朵,他們不由的瞪大了眼睛,這陳霄,竟然有如此才華?

    泰寧伯李通的臉已經綠了,縱然是武將,他也能看出這篇文章的質量,想到自己無事生非,彈劾朝廷官員,估計皇帝輕饒不了自己,故而一邊唸誦,一邊看向指使自己出頭的魏國公徐輝,指望大佬拉自己一把。

    但魏國公哪有功夫看他……

    鄭國公常瑁忍不住再次看了魏國公一眼:老徐,情況和你預想的不一樣啊

    魏國公徐輝也面露凝重之色:不過如此,再讓子彈飛一會……

    文官集團這邊,右相李善長聽得是又高興有擔心,高興的是以這篇文章的成色,從此再也沒人敢質疑陳霄科舉作弊了,能寫出這樣的雄文,點個探花都是埋沒人才了,估計今天朝會後,這篇文章傳出,今科的狀元和榜眼都得捂着臉出門……

    擔心的是,這陳霄明顯是個主戰派,這不是漲將門的志氣嗎?

    與將門集團上下一心,同氣連枝的情況不同,遏制武將勢力蔓延,是全體文官的意志不假,但到了具體的國策之上,不同的文官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這次金帳汗國發來的國書,就有很大一批年輕的官員覺得受了奇恥大辱,叫囂着要打到漠北,封狼居胥,好好給韃子個教訓……

    這幫年輕的文官既不通曉排兵佈陣,也不管戶部有多困頓,反正打就完了……

    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剛,但我贊同剛到底……

    這也是文官的特性決定的,讀聖賢書的人,怎麼能結黨呢,正所謂君子羣而不黨,所以文官的大佬很多時候只能因勢利導,沒法對基層的文官如臂使指……

    這一點,人家將門就不一樣,兩位大佬坐陣中軍,軍令如山,手下的人讓幹嘛幹嘛,讓咬誰咬誰,這大佬當得,簡直舒適。

    ……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爲計,始速禍焉。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HD爲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

    這一段,結束總論,分別闡述六國破滅之因,但核心還是指向一點,便是弊在賂秦,聽得在場的很多低階文官忍不住在心中暗暗叫絕,感覺都熱血沸騰了。

    鄭國公常瑁面露焦急的連連向魏國公使眼色:老徐,情況和你預想的不一樣啊,還讓子彈飛嗎?

    魏國公徐輝咬牙切齒,目眥欲裂:不——過——如——此!

    ……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爲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爲國者無使爲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

    呼,泰寧伯李通終於唸完了手中的文章,感覺向打了一場大戰般疲憊,看向陳霄的目光也多了一絲敬畏,他第一次知道,原來文人的筆下,也有如此威勢,當真字字如刀,讓他忍不住冷汗直冒,兩股戰戰。

    文章唸完了,很長時間,文武百官都沉浸在文字營造的氣勢之中,過了良久,右相李善長蒼聲嘆道:“壯哉,千古雄文!”

    所有文官集體道:“壯哉,千古雄文”

    他們已經被陳霄的才華征服了,大有化身陳吹之勢。

    鄭國公常瑁失魂落魄的看了魏國公一眼:老徐,咋整?

    魏國公徐輝認命般兩手一攤:我已中彈,愛咋咋地,以後有事燒紙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