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198 二公叱吒議高臺
    荀貞的後悔不是裝的。

    他的後悔不是因懼張濟報復,張濟兵馬損失殆盡,便是聞訊暴怒,亦無可慮;他後悔的是長安未入,大事未成,居然就失控至斯,先做了這麼件事,不合適。

    帶着懊惱,荀貞出了住帳,前往議事帳。

    行於路上,荀貞喟嘆心道:“孟德,我知你矣!”

    這時天剛亮,卻到了議事帳外,濛濛晨光裏,看到有燭火光影從帳幕的縫隙露出。

    荀貞問帳外衛士,說道:“誰在帳中?”

    衛士回答說道:“回將軍的話,是監軍。”

    荀貞挑開簾幕,進到帳中。

    戲志才獨坐帳內,正拿着一卷書在看。

    見荀貞到來,戲志才把手裏的書放下,起身下揖,向荀貞行了一禮。

    “志才,你怎麼這麼早?”

    戲志才笑道:“昨夜雖有美人相伴,明公不也一樣這麼早麼?”

    荀貞呆了一呆,說道:“美人……,志才,你怎麼知道的?”

    一句俗話不禁冒了出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卻也無怪荀貞發怔,昨天半夜發生的事,戲志才卻怎麼就知道了?還真是奇怪。

    戲志才含笑答道:“昨夜武衛去找司馬要人,司馬不知當不當給他,遂來問了我的意見,因是忠知昨晚明公有美人侍寢。”

    荀貞如似埋怨,說道:“志才,你既然昨晚先知此事,爲何不阻止阿韋!”

    戲志才似笑非笑,說道:“明公果欲忠阻之麼?”

    荀貞語塞,打個哈哈,往戲志才放到案上的那捲書看去,指着問道:“志才,你在讀什麼書?”

    “前日弘農士人贈我了兩卷《東觀漢記》,系熹平年間,蔡邕、太尉楊公等人所著之篇,我之前只聞其名,未見其文,現下得之,因乃抽空覽閱。”

    《東觀漢記》是記載本朝歷史的一部紀傳體史書,因爲曾在朝廷專爲修史而建的東觀修撰,故得此名。這本書算是官修史書,與《史記》等史書不同,非是一人或數人所撰,而是歷經了很長時期,許多人相繼撰寫。最近的一次續寫,便是在靈帝時期的熹平年間,由馬日磾、蔡邕、楊彪、盧植等共同撰寫。楊彪是弘農人,所以不僅弘農華陰的楊氏族中,別的弘農各縣之冠族家中,就楊彪等修撰的這幾卷,亦頗有藏者,都是手抄版。

    荀貞頷首說道:“你看完,給我也看看。”

    叫戲志才落座,自己也到主位坐下。

    戲志才哪裏不知荀貞這是在岔開話題,但他本不羈之士,自也無意就荀貞私節多說,便應了聲是,坐回席上。

    荀貞坐定,說道:“志才,你這麼早就帳中候我,必有要事?”

    戲志才一邊拿起剛纔隨手放在案上的那捲《東觀漢記》,重新整其書頁,一邊回答荀貞,說道,“忠是想問一問,明公打算何時兵入關中。”

    “卿之意呢?”

    戲志才已把書頁整好,用手撫了撫書皮,小心地放入懷中,調整下坐姿,與荀貞說道:“忠之愚見,後天就向關中進發。”

    在弘農縣待了那麼久纔來打華陰,而昨日方得華陰,戲志才今天一大早便建議荀貞後天就進兵關中,前後之反差,誠然非常之大,但荀貞聽了,卻無詫異,反是說道:“卿意與我同。”

    戲志才說道:“除了後天就進軍關中以外,忠愚見,是不是最好能先遣一部入關中?”

    荀貞撫摸短髭,沉吟片刻,問道:“志才,令徐榮部先入關中,卿以爲如何?”

    戲志才說道:“徐將軍熟悉涼州諸將,若先遣他先入關中,自是最爲適宜。”

    見戲志才同意自己的選將,荀貞即令帳外從吏,召徐榮來。

    卻是爲何荀貞不詫異戲志才建議他後天便進兵關中,並對戲志才建議他先擇一部入關中,也從從諫如流?

    這是因爲,華陰既下,那麼敵我形勢就已經與前完全不同。

    華陰未被荀貞拿下之前,荀貞的部隊雖是逼近關中,可有華陰堅城阻之在前,李傕、郭汜會緊張,但不至於極其緊張。現下不然了,華陰已爲荀貞所得,通往關中的門戶已經洞開,從華陰到長安只有三百里地,中間只需再經鄭縣、霸陵而已,則消息傳到長安,李傕、郭汜便必會大驚,他們勢必就會立刻往霸陵,特別是鄭縣遣派援兵,如此,就很有必要趕在他們的援兵到前,至少先把鄭縣拿下,這樣,率領主力進到關中以後,荀貞才能集中全力與李傕、郭汜的主力決戰。

    等了約小半時辰,徐榮披甲來到,入至帳中,行軍禮參拜荀貞。

    荀貞叫他起身,說道:“華陰已下,今赴長安勤王,只餘鄭縣、霸陵爲阻耳。我適與志才已經議定,後日我就親率主力進兵關中,卻李傕、郭汜聞華陰爲我軍有,必會增援鄭縣,兵若晚到,不免還要再鏖戰一場,因是欲勞煩卿,先入關中,拔取鄭縣,何如?”

    徐榮很有軍人雷厲風行、乾脆利落的作風,半句廢話沒說,應聲答道:“諾。”

    荀貞說道:“軍報言說,鄭縣城中現有守卒二千餘,只以卿一部,拔鄭縣不易,卿想要哪部兵馬助卿?”

    徐榮略作忖思,說道:“前守洛陽,劉將軍甚有功焉,橫野於萬軍衆中,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驍勇絕倫,若得劉將軍與橫野相助,定能爲明公拔取鄭縣!”

    “劉將軍”,說的是劉備;“橫野”,自是關羽。

    荀貞想了一想,說道:“雲長所部多是騎兵,攻城無用,我另撥陳午部與卿,可好?”

    徐榮和陳午共同在洛陽駐守,兩人間不算陌生了,徐榮應道:“是,得左軍相助亦足。”

    荀貞沒答應給徐榮關羽相助,倒非是因別的緣由,而正就是他所說的原因。

    關羽和辛璦、張飛現併爲荀貞帳下的騎兵主將,其部皆騎,把他派去,的確對攻城的用處不大。

    只是沒有想到,徐榮對劉備的評價居然這麼高,點名要他相助。

    徐榮既已提出,總不好兩個都給他拒絕了,荀貞便許了他要求劉備相助此請。

    從吏急去召劉備、陳午。

    劉備、陳午迅速趕來議事帳中。

    荀貞把命令給他倆重說一遍,因考慮到可能會出現李傕、郭汜援兵已至鄭縣的情況,叮囑他三人,補充說道:“卿等今往鄭縣,若能趕在賊援至前先到,度之可拔其城,便拔之;若賊援已至,城不易拔,便先阻賊援,候我兵到,再做攻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