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117 閻柔宣威潞河北(十)
    曹操從東郡撤走的時候,有很多兗州本地的部屬沒有跟他走。

    畢竟像程立那樣,不僅看準了曹操是當世人傑,並且本身也早已和曹操深度捆綁的還是少數;又像萬潛似的,已投荀貞,復而背叛,到現在不管情不情願,也只能跟着曹操的更僅他一個。

    相當多數的曹操之原本部曲,特別是在曹操接替劉岱,入主兗州時才投到他帳下的那些兗州吏員,故土難離也好,對曹操的忠誠還沒到拋棄父母妻子的份兒上也好,則都是不肯隨他離兗去冀的。

    甚至如那李象、梁逵這樣的,於曹操大敗以後,還試圖刺殺於他,以作轉投荀貞的進身臺階。

    卻此李乾,身爲鄉豪,到底是需要表現出他重義這一面的,儘管斷然是不會做出李象、梁逵乾的那種刺殺曹操的事,但他亦不願離開兗州,是不願意跟曹操背井離鄉的衆人之一。

    事實上,就算他願意,他的部曲們也是不願意的。

    曹操撤離東郡時,李乾率部駐在東郡,於是,便在等曹操離開之後,他就向潘璋投降了。

    ——這個李乾,即是那個本爲山陽郡鉅野縣人,後至濟陰郡乘氏縣,聚衆數千家,再後投附曹操,跟着曹操打過兗州黃巾的那個李乾。鉅野位處山陽郡的西界,與乘氏接壤。

    李乾的名字,荀貞本來不太熟悉,但他有個侄子,荀貞前世的時候是聽過其名的,便是李典。

    不過李典現在還不甚出名,不怎麼爲人重視。這是因爲,一則他是李乾的從子,李乾自有兒子,名叫李整;二來,李典並不喜歡軍事,他從小喜歡讀書,少年時,曾專門拜師,就學《春秋左氏傳》,亦即他是專治《春秋左氏傳》此經,並且博覽羣書,與其說他是個將才,就眼下看來,倒不如說他更像是個儒士;三者,李典的年紀現在也不大,是以其名氣今尚未顯。

    李乾、李整、李典暫且不必多說。

    ……

    只說宣康所說的“剛收到李乾軍報,李乾說他還得再過幾日,其部方能拔營”云云。

    這說的是荀貞在決定了調徐榮及其所部攻略河南尹後,爲了補充廣陵郡的兵力,同時也是吸取乘氏李進造反的教訓,便給李乾下達了命,叫他帶領他的部曲改去廣陵郡屯駐。

    部曲,放到李乾這樣的鄉豪身上來講,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能夠上戰場打仗的兵士,換言之,也就是他手底下的青壯;一個是跟着某人的所有民衆,換言之,也就是李乾召聚到的那數千家百姓中,包括男女老弱在內的所有人。

    荀貞下給李乾的“率部曲改駐廣陵”此令中的“部曲”,指的是前者。

    至於後者,那些老弱,亦即“青壯”們的父、母、妻、子、女等等,荀貞則在兗州郡治昌邑附近,特地劃出了一塊地方,供其居住,同時分給田地。

    很顯然,荀貞這是要把李乾從割據性質的鄉豪,轉變爲他帳下的普通一將。

    此前在曹操帳下的時候,曹操那會兒正是用人之際,對李乾這類自帶數千家、上萬民口的來投鄉豪十分遷就,允許他們仍舊如常,青壯、老弱都混居一起,投附李乾的那些百姓,也仍然歸李乾直接管轄,曹操絕不插手。

    ——事實上,曹操的這種態度,也是而今亂世之中,“主公”對待來投豪強的普遍態度。別的不說,就說荀貞,荀貞對待汝南郡的李通,正是與曹操對待李乾的方法是一樣的。乃至直到現下,李通在汝陰等縣,還是像個土大王似的,他的那些部曲民衆,依舊由他直接統帶。這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辦法,像李通、李乾此類的割據小勢力,方今海內多了去了,如果在形勢尚未穩定的時候,就把他們的賓客奪走,那很可能就會激起他們的反叛,只能慢慢來。

    然則說了,忽然到荀貞這裏,改變了曹操對李乾的待遇,那麼李乾會同意麼?

    不同意也沒辦法。

    今時不比往日,荀貞更非曹操可比,現在不但兗州已經沒有了荀貞的敵人,而且荀貞還打下了青州,青、兗、徐、豫而下已是連成一塊,可以這麼說,黃河、洛陽以東、江淮以北的這片廣大區域,現如今已然是盡爲荀貞之土,稱他一聲“東南王”,當之無愧;手底下只有區區數千家的部曲,李乾再是不願,他又豈敢不從荀貞之令?只能老老實實的遵從。

    只是話說回來,李乾所部畢竟還是和正規軍有所不同的,他手下的戰士,在南下廣陵之前,怎麼着也需要和他們的家眷告個別,故是,他請求荀貞再給他幾天的時間。

    於情於理,這點耽擱的時間還是得給他。

    聽了宣康的稟報,荀貞說道:“好,那就再多給他幾天時間。”問宣康,說道,“給李乾部曲的糧種、耕牛、各種撫卹都發下去麼?”

    這個“部曲”,指的自然是後者,那些將要被遷到昌邑附近定居的李乾部曲中的老弱百姓了。

    宣康答道:“都已經發下去了。”

    荀貞說道:“交代公達,抓緊時間,給他們落戶,重新納入編戶齊民。”

    此爲民政,宣康沒有應聲,荀彧應了聲是,說道:“阿兄放心,已經給公達下過公文了。”

    倒是由遷投附李乾的那些百姓到昌邑附近此事,荀貞想起了另一件事,問荀彧,說道:“遷徙乘氏李氏的這項政務,公達落實得怎麼樣了?怎麼還無回報?”

    荀彧回答說道:“阿兄,乘氏李氏的族人、賓客一兩千家,遷徙不是很容易,上次公達來書,說是已經遷徙了大半;愚弟前兩天給公達又去了一道書,詢問他最新的遷徙情況,想來公達的迴文,這兩天就能送到。”

    李進在乘氏的勢力很大,李進雖然敗亡,已經就誅,但其族的族人、賓客目前在乘氏的還有很多,算在一起,不下一兩千家。

    乘氏的地理位置很緊要,東去二百里,過了東郡,便是冀州,西去不到百里,即兗州州治昌邑,北邊是佔地遼闊的大野澤,南邊順濟水而下,百十里地則是濟陰的郡治定陶。

    已經喫過一次李進叛亂於乘氏的虧,荀貞當然要未雨綢繆,徹底斷絕掉李氏可能會再作亂的風險,所以前時下令,命荀彧把乘氏李氏的宗族、賓客悉數遷離乘氏,安排到兗、徐邊境,另做安置。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李氏遷完以後,乘氏這塊要地就固若金湯了;來日與本初爭鋒之時,東郡也就能後顧無憂。”

    荀彧說道:“是。”

    荀貞思路轉回到李乾這邊,沉吟稍頃,令宣康,說道:“給徐榮去道檄,告訴他,不用等李乾的部曲到廣陵。他只要把他的部曲召集好,然後就可率部啓程去豫州,先到潁川,等我軍令,即取河南尹!”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