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137 徐晃數策不得用
    楊奉雖然頗有武勇,其帳下的白波將士也比較有戰鬥力,但是李傕手下的涼州兵戰力更強,要論武勇的話,楊奉在涼州軍諸將之中也非是特別出色,卻爲何李傕會肯收用楊奉,並向朝廷上表,把他拜爲將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重楊奉後邊,有西河白波黃巾這一股勢力。

    如前所述,西河白波黃巾諸軍聲勢最大的時候,號稱十餘萬之衆,現在雖然沒有了那麼多人,可不算婦孺老弱,能戰之士亦尚有兩三萬之數,又西河郡、河東郡這兩個郡,現在也仍然在他們的掌控中。西河、河東兩郡位處三輔地區的東北方向,等於說是關中東北邊的側翼。

    ——不僅是三輔地區的側翼,還是洛陽西北部的屏障。又如前文所述,四年前,初平元年,董卓之所以燒燬洛陽,從洛陽撤入關中,除掉關東諸侯的威脅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白波黃巾當時從西河郡侵入到了河東郡,其兵鋒並已進入河內郡,威脅到了洛陽西北方向和北邊的安全,且擊退了被董卓派去阻攔他們的董卓女婿牛輔部,換言之,威脅到了董卓的後方。

    ……

    話到此處,不妨就白波黃巾多說幾句。

    有謀略、有眼光之人,絕非是隻有漢臣中才有的,白波黃巾最早的大率郭太,就也是個頗有謀略之人。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下,後來之白波黃巾南下河東,又和南匈奴於夫羅部等聯兵一起東進,甚至打入河內郡,逼近東郡,便是很有遠謀的行動。其目的何在?是爲了想和黑山軍聯手,打通與青兗黃巾的聯繫,使得兩邊能夠成功地在東郡一帶達成會師。

    而如果這個宏大的戰略目的,最後能夠得以達成的話,青兗黃巾百萬之衆,黑山諸部亦號稱百萬,再加上十餘萬衆的白波黃巾,以他們的聲勢,或合兵、或分進,互相策應、響應之下,是足以撼動北地的青、兗、徐、冀、並諸州的;再通過於夫羅等的關係,招聚幽、並邊地的諸胡,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實力之同時,另一方面,幽州等地也會被納入他們的勢力範圍。

    以上是軍事方面可能會實現的成果,換從政治方面講,這三支兵馬如能達成會師,也會出現一個大的,乃至可稱是“質”的變化。

    便是:青兗黃巾的骨幹,固多是中平元年時參加黃巾起義的太平道舊信徒,但黑山軍、白波黃巾卻不同,這兩支部隊,尤其黑山軍,骨幹卻是“山賊”,主要是其本地的豪強、流民。

    “山賊”也者,意指爲避苛捐雜稅而逃入山中,聚衆抗稅的人。

    黑山軍不必多說,其之諸分支的人員組成,大多是此類性質。白波黃巾雖然名號中有“黃巾”二字,可實際上他們的隊伍中,太平道的信徒只佔了一部分,餘下的大多即是“山賊”。這也是爲什麼黑山軍的活動範圍主要在太行山區,白波黃巾的主要範圍也在山區或其周邊。

    “太平道信衆組成的黃巾軍”和“山賊組成的黑山軍、白波黃巾”,儘管都是反抗朝廷的,但細論之,兩者間卻是存在着本質的區別。

    黃巾軍有“致天平”的“政治理想”,有“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政治口號”,與士大夫、地主豪強階層,乃是你死我活的對立,所以凡其過之處,州郡的士大夫、地主豪強往往十不存一。“山賊”組成的叛軍則不然,他們中也有地主豪強的成分,他們造反,爲的不一定是非要“換個人間”,底層的也許就是爲了喫飽肚子,高層的或許是爲了個人的野心權勢,——當然,黃巾軍亦非完全沒有地主豪強的身影,只是佔比不重。

    而也正就是因了黃巾軍、黑山軍、白波黃巾之間存在着此個根本的“政治”上的差別,所以對待黃巾軍,皇甫嵩、朱儁等無不極力鎮壓,下手狠辣,動輒雖降亦殺;對待黑山軍、白波黃巾,漢室朝廷卻肯分別以官職來授給張飛燕、楊奉等,以做羈縻,——任何事情都不是僅有單獨一面,漢室授官與張飛燕、楊奉等,自也如此,其中應是還有漢室的兵力、國力實也不夠再持續進行大的剿滅戰之故,不過若是如黃巾一般敵視漢室,這個官兒,漢室可能也不會授,就算肯授,張飛燕、楊奉諸人大概也不會肯接受,可以說是多方面的原因實現了此事。

    不管怎麼說,而又如果在政治層面上,義軍中多了“豪強地主”的成分,出現了這個質的變化,那麼在他們之後的攻城略地,席捲北部諸州之過程中,可以顯而易見地就能判斷得出,必然就不會像黃巾軍那樣遇到那麼大的阻力,至少,郡縣的豪強地主們,可能就不會全都反對他們,甚而以至,還會有加入他們的。

    這樣一來,一邊是三路義軍會師,聲勢越發浩大,兵馬越發衆多,一邊是政治上遇到的阻力變弱,又義軍中頗有郭太、張飛燕這樣的智謀之士,楊奉等這樣的勇猛之將,則這天下之局勢,恐怕還真就是不太好說了。

    ……

    卻話回當下。

    這楊奉之所以能得李傕收用,另一個緣故,也是因他身上的太平道色彩不重,他本身原是西河郡的地方豪強,但當然,他得被拜將的主要緣由,還是他後頭的白波黃巾這股勢力。

    楊奉亦深知,白波黃巾實乃他在李傕軍中立足的根基,突然聞得曹操一改前策,不再打西河,而是南攻河東,並在王邑的內應下,大敗了李樂等部,他豈能不大喫一驚,爲之震動?

    卻就在他召來帳下諸將,說了他決定出兵,奪回河東後,一將進言說道:“明將軍,以末將愚見,奪回河東,當然是必須的,可是如果單憑我軍的話,今曹操已佔先機,恐怕不太容易打贏,明將軍何不先向車騎求助?如能從車騎處得到足夠的援兵,再奪河東會更加穩妥。”

    “車騎”也者,車騎將軍的簡稱,這是李傕現下的官職之一。

    楊奉擡眼看去,說話此人,三十來歲,身材不甚高大,然站在諸將中,卻給人以如嶽臨淵之感,甚是沉靜。這人名叫徐晃,字公明,河東本郡人,其族亦郡之大姓,早年時候,他在河東郡府爲吏;中平年間,白波黃巾起事後,旋南下河東郡,東寇河內,其勢不可擋,郡府、諸縣盡皆淪陷,徐晃遂被迫從之,到了楊奉帳下爲將,直到現在。其人不但驍悍勇猛,而且足智多謀,遇事冷靜,故而他雖非白波黃巾的嫡系,楊奉還是非常的重用他的。

    楊奉聞了此言,回過神來,說道:“對,對,公明,卿言甚是!”當即起身,說道,“我現在就去找李公,請他遣兵助我!”大步出堂。

    徐晃在後邊追上,說道:“明將軍且慢,晃尚有一言!”

    “公明,你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