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139 曹操屢顯仁義行(下)
    聽了史渙此問,曹操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放下了筷著,瞧了眼史渙,看了下王必,笑道:“君二人必是已有高明之見,我想先聽一聽。”

    史渙、王必兩人皆曹操鄉里舊交,乃曹操帳下之心腹,可以說,曹操的未來與他倆的未來是休慼相關的,他倆交情又好,故此,他倆平時底下就沒少對他們這個小軍政集團的未來進行探討,打掉了白波黃巾後,這些日,他兩人更是連着幾晚抵足而眠,通宵議論,對下一步的發展問題,二人確是也有論及。

    兩人對視一眼,就由史渙代表,回答曹操,說道:“早前明公已與程公定策,先滅白波黃巾,繼而分化雁門休屠各部與張飛燕的關係,最後進取雁門及滅張飛燕部。現下,白波黃巾已滅,那麼下吏等愚見,待安定住河東、西河郡後,下一步是不是就要開始着手籠絡休屠諸部?”

    曹操說道:“這是卿二人的想法麼?”

    王必答道:“回明公的話,我也是這麼想的。”

    曹操點了點頭,說道:“你倆的這個想法不爲錯。”

    史渙從曹操話中聽出了別樣的意思,試探問道:“敢問明公,是不是明公現下別有它唸了?”

    曹操說道:“我昨天剛剛收到了一封信。”

    史渙說道:“收到了一封信?”

    曹操側起身來,從案角的匣子裏取了一封信出來,叫史渙、王必近前,把這信遞給他倆,說道:“就是此信。”

    史渙接住,見那信封落款,寫的是“丁衝敬上”,說道:“丁侍郎?”

    如前文所述,曹操和丁衝的關係很好,兩人的關係,與曹操和史渙、王必的關係近似,也是同鄉,並少小相識,且丁沖和史渙、王必一樣,亦甚是佩服曹操的才能,認爲他能成大事。

    早前在東郡的時候,曹操便和丁衝時有書信來往,不過那時因爲道路迢迢,羣賊阻隔,交通不暢,雙方通信的次數不多;曹操到了太原郡以後,太原離關中、離長安近了很多,中間只隔着河東、左馮翊等郡而已,兩人間的書信來往,於是也就更加地密集起來。

    ——“侍郎”者,丁衝現在朝中的任官與鍾繇相同,也是黃門侍郎。曹操一直和丁衝書信不斷,交情以外,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丁衝,從而能夠更多地瞭解到朝中的情況。

    這回在絳邑,澮水南岸,打敗了李樂等白波黃巾在河東的兵馬後,曹操於次日就給丁衝去了封信,將此事告知了丁衝,託丁衝幫他注意一下李傕等涼州諸將和天子等對此的反應是何。

    丁衝的回信來得挺快,昨天到的曹操營中。

    史渙把信打開,與王必兩人,兩個腦袋湊在一處,看丁衝此信。

    丁衝這封回信,寫的是:“聞公敗李樂,擒韓暹,斬胡才,僕心甚快!河東既定,西河賊勢孤,亦將爲公破矣。幷州內患,由此可除。以公才略,盡得幷州,指日可待。李傕、郭汜、樊稠諸輩,正與馬騰、韓遂相持於長安西,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幷州兵騎,世祖用以定天下者,而公適時兵強馬壯!僕知公素懷輔佐天子,匡扶天下之宏志,此公達成此志之時也。”

    看完了這封信,史渙把之疊好,還給曹操。

    曹操問他兩人,說道:“卿二人從此信中看出了什麼?”

    史渙,王必再次對視一眼。

    王必說道:“丁侍郎在信中恭喜明公剿滅了李樂諸賊,認爲明公於不久的將來,就能收幷州爲用,能夠編練出一支堪比世祖用以定天下的幷州強兵!”

    世祖,便是劉秀。劉秀中興漢室的事業,始於冀州,他賴之削平割據,重新一統天下的兵馬,除掉冀州兵外,主要是幽、並兵騎,是以丁衝信中言稱“幷州兵騎,世祖用以定天下者”。

    曹操撫須問道:“只有這些內容麼?”

    史渙問道:“莫不是明公以爲,還有其它意思?”

    曹操把疊好的信又打開,提在左手,將有字的一面呈在史渙、王必的面前,不怎麼顧及形象地探頭過信,從側面瞧之,用右手指着信的末尾一句,說道:“這一句寫的什麼?”

    史渙把這一句讀了一遍:“僕知公素懷輔佐天子,匡扶天下之宏志,此公達成此志之時也。”

    曹操說道:“‘輔佐天子,匡扶天下’,這八個字,卿二人以爲何意?”

    史渙說道:“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明公,丁侍郎難道這是在建議明公,用兵關中?”

    曹操把信放回案上,一手按住案几,身子略往後仰,說道:“幼陽可不就正是此意!”

    衝,幼小也;“幼陽”,是丁衝的字。

    史渙說道:“可是涼州諸賊……”聲音漸漸放低,停將下來,他想了會兒,眼前一亮,雙目發光,說道,“是了,明公!正如丁侍郎信中所言,若是李傕、郭汜諸賊與馬騰、韓遂諸賊兩敗俱傷,又如明公所料,李傕諸然後將會與荀鎮東爭奪河南尹,那麼如此一來,涼州兵現雖強盛,卻兩場鏖戰後,也必然衰弱;卻在那是,明公已坐擁幷州!

    “若果可攬幷州強豪爲用,兵強馬壯,則趁此良機,出河東而入關中,明公還真是有可能一舉收復長安,掃除朝中賊氛,由而得輔佐天子,以明公之權略,再次復興我漢室也!”

    “輔佐天子,匡扶天下”云云,何意也?

    說白了,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此前,程立在給曹操謀劃未來發展的藍圖時,也曾提出過這個建議。丁沖和程立,一在朝中,一在地方,一個與曹操數年已然未見,一個每天跟在曹操身邊給他出謀劃策,兩人經歷不同,年齡也不相同,性格亦相異,卻是在這一點上不謀而合,想到了一起去。

    曹操不禁喃喃說道:“高明之士,所見往往相同。”

    史渙、王必以爲曹操是在稱讚他倆,趕緊謙遜不已。

    曹操也不做解釋,坐正了身子,撫須笑道:“李傕、郭汜、樊稠諸賊空挾天子在手,既無德名重世,復不行仁義之政,恃兵驕恣而已,故舉目海內,盡皆其敵。“兩場大戰過後,不僅涼州賊兵的軍勢會衰弱,而且槐裏之破,李傕諸賊又殺戮了更多的朝中名臣、公族子弟,引起了朝中更大的憤慨和敵視!四月至今,長安不雨,百姓人相食,涼州諸賊不竭力救災,反縱兵劫掠不止,現在他們也激起了更大的民怨。

    “這個時候,或待李傕諸賊與貞之戰罷,或趁其兩軍對戰於洛陽時,如果我率部挺進關中,是不但賊兵正衰,道義在我,士望、民心亦俱在我也!一鼓而收復長安,並非不能做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