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329 宮城內外交通斷
    說是一道軍報,其實是兩道,不過這兩道軍報的內容是一樣的。

    這兩道軍報分別是青州的趙雲、荀成和兗州的潘璋、樂進送來許縣的,兩道軍報的內容都是淳於瓊已開始指揮袁紹遣至易縣周邊之冀州主力部隊,對公孫瓚所部展開總攻。

    這兩道軍報,青州的軍報到得稍晚一些,兗州的軍報到得稍早一些。

    不過因爲青州距離易縣更近,只隔着個渤海郡,所以軍報雖到的晚,內容則更爲詳細。

    青州的軍報是昨天到的,——當然,淳於瓊指揮冀州部隊對公孫瓚展開進攻的時間,卻自是要比這早得多,根據趙雲、荀成軍報中所言,乃是小半個月前,便已展開攻勢,趙雲、荀成遣人前來許縣,呈送這道軍報之時,正是淳於瓊對對公孫瓚展開總攻的第三天。

    整個前三天,按趙雲、荀成軍報中所言,公孫瓚部都是處於守勢,而淳於瓊部是處於攻勢。

    在軍報中,趙雲判斷,公孫瓚恐怕是不能夠支撐太久,只應對淳於瓊一部,公孫瓚已是喫力,趙雲並且已得消息,劉和、閻柔、鮮於輔及蘇僕延等胡酋都已得了袁紹的檄令,被袁紹要求他們各出兵馬,共擊公孫瓚。公孫瓚殺了劉虞,與劉和等都有深仇大恨,劉和等無論是從情理出發,還是從勢力出發,都無法拒絕袁紹的此個要求,可以想見,一旦劉和等的幽州部隊再加入戰團,公孫瓚一定就會更加抵擋不住。

    卻其實也不需趙雲來做判斷,荀貞、戲志才、郭嘉等早在荀貞討伐袁術之前,就曾對袁紹、公孫瓚他們這邊的情況作出過推斷,一致得出的結論都是隻要袁紹準備妥當,對公孫瓚展開總攻,以公孫瓚目前的態勢和處境,他必然不是袁紹之敵,覆亡只是早晚之事。

    昨天趙雲的最新軍報到後,荀貞和戲志才、郭嘉等人又聚在一起,做了一番討論。

    衆人又是一致得出結論,等到袁紹把公孫瓚消滅以後,袁紹的下一步可能會有兩個方向,一則他也許會順勢進兵幽州,再一個,他也有可能會遣兵南渡黃河,進攻河南尹。

    而不管這兩者,袁紹最終是選擇了哪一個,對於荀貞他們來說,都是不能坐觀,沒有反應的。

    而有不能坐觀的話,那麼首先一條,荀貞就需要儘快地將朝廷徹底地掌控手中,正如他對劉協所說,袁紹畢竟兵強馬壯,非是袁術可比,要想與其抗衡,那軍政兩權就得統一,決不能出現前邊打仗,後頭朝中卻出現掣肘之狀,因是,如果沒有袁紹對公孫瓚發動總攻這件事情出現的話,對於楊彪等反對派,荀貞現在完全可以如此前一樣,慢慢地對付他們,溫水煮青蛙,然而現在既然冀州方面的情況出現了大的變化,荀貞接下來首先要做的,就是得改變對待楊彪等的態度和對策了,不能夠再慢騰騰的對付楊彪等,必須得采取果斷的措施,來使他在朝中的地位得到徹底的穩固。

    話說回來,事實上,對於勤王功成、遷朝廷到許縣之後,底下來需要做什麼,具體該怎麼做,荀貞、荀彧、戲志才、陳羣等之前已是有過詳細的商議,早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步驟。

    他們此前定下的這個步驟,大致可分爲軍、政兩個方面。

    軍、政兩個方面又具體可分爲軍事爲先,政治爲後。

    把朝廷和天子迎到許縣後,首先在軍事上着手,等軍事上穩住以後,然後再在政治上發力。軍事上主要分爲兩件。

    一則便是屯田,通過屯田,使潁川郡駐兵的軍糧供應等穩定下來,同時,屯田兵又是充足的後備兵源,需要之時,隨時可以徵募入伍;再則,即是討伐袁術,消滅掉袁術,從而保證潁川南部的軍事安全,並亦同時,可以通過消滅袁術的軍功,再順勢進行政治上的變革。

    到現下爲止,軍事上計劃要做的,荀貞都已完成。

    政治上,也分兩件。

    一件就是荀貞已向劉協提出的,定許縣爲新都,另一件則便是穩固荀貞在朝中的權位。

    而今卻是不能夠按部就班,先確定許縣新都,再去處理楊彪等反對派,而是必須加緊速度了。

    ……

    堂上,聽完荀貞的話,戲志才、荀彧、郭嘉、陳羣等皆知其意。

    郭嘉便就說道:“明公所言甚是,現下的確是不能再拖了,只是不知明公可已考慮好了怎麼處置楊彪諸輩?”

    “我尚無定策,正要詢問卿等。”

    荀彧摸着鬍鬚,沉吟不語。

    郭嘉已有對策,他說道:“明公,嘉以爲,現而下當以退以進,聲東擊西。”

    “以退爲進,聲東擊西”兩個詞入耳,荀貞不覺而笑,說道:“奉孝,你把朝中做戰場了麼?”

    聲東擊西,以退爲進,這都是多用於軍事上的詞語。

    郭嘉正色說道:“明公,朝廷雖非戰場,然軟刀子殺人才最兇狠,將之比作戰場,似無錯也。”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你這話說的倒是不錯。你且細細說來,何爲聲東擊西,以退爲進?”

    國家便把他的謀策向荀貞及堂中諸人道出。

    衆人聽了,各做忖思,考慮過後,俱皆贊同郭嘉此謀,荀貞遂就決定,即按此行之。

    次日,皇甫酈、賈詡等人上書朝中,請求拜荀貞爲大司馬。

    上書中言道,荀貞先千里勤王,現又討伐袁術大功告成,前後功勞並加,再加上荀貞之前安定徐、兗、青之功,則只以車騎將軍授任,已是不足酬顯其功,認爲宜當加拜大司馬。

    上書到了朝中,照例下給公卿大臣,讓之討論。

    大臣們的反應各不同,有的贊成,有的默然,有的激烈反對。

    激烈反對者,無需說,自是楊彪一黨。

    卻這大司馬如前文所述,位在三公之上,荀貞若得拜此職,那他就真是不管實權、抑或地位,都將是朝中第一人了,楊彪諸人,對此當然會非常反對。

    最爲反對荀貞建議劉協定許縣爲新都的那位大臣,對這件事的反應也是最爲激烈,在和楊彪等人私下聚議的時候,他怒氣衝衝地與衆人說道:“先是請聖上定許縣爲新都,這才過了幾天,皇甫酈諸輩就又上書,請拜車騎大司馬,……車企簡直是無法無天了!怎麼着?仗着他打敗了袁術,便就要胡作非爲,想要急不可耐的跋扈朝中了麼?楊公,就此只上書勸諫,我看已然不夠,我等須當求見聖上,當面向聖上諫言阻止,並向聖上指出車騎的狼子野心!”

    卻衆人中,也有謹慎小心的。

    就有人說道:“這恐怕不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