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
    兩兩漢承襲前代之政,並加以完善,對流民有一整套的賑濟、治理辦法。

    首先,廩衣食,貸種糧,置醫藥,減免賦稅勞役。

    對從別郡來的流民,當地郡縣要“賜寒者衣”,“開府藏相振救”。流民如果落根別郡或者還歸本郡,當地均要“假公田,貸種、食,且勿算事”。“假公田”是把官有的土地租給流民;“算事”,即算賦,人頭稅。這幾項措施如追本溯源,大多是繼承自西周的救災制度。

    西周時就有專門負責減災、賑濟工作的官吏,並已形成了系統的救災辦法,稱爲“荒政十二”,所謂荒政,就是在災荒後進行抗災救荒活動的政治措施,其中有散利、薄徵、馳力幾項。散利便是對災民放貸食糧種子,薄徵、馳力就是減免災民的租賦徭役,這幾條被兩漢沿用。

    其次,獲流。

    即凡有流民在境的郡縣可以採取措施,鼓勵流民佔報“名數”,以轉變爲編戶齊民。

    再次,災後勸賑。

    發動地方士紳、豪強“輸粟入官”,鼓勵有錢有糧的大戶參與抗災救災,對出錢、糧助政斧賑濟流民者給以公開的表彰或者授予較高的爵位。

    此外,還有移民、移粟等等措施。不過,如移民、移粟者,都是由中央政斧統一安排,地方郡縣無能爲也。郡縣所能做的主要是前三條。

    荀貞望着堂外落雪,心中思忖,想道:“數千作亂的流民,如不殺之,爲免彼等再生亂事,只能安置之,可郡府缺糧,兩曰才能一施粥,‘貸種、食’是不用想了,趙郡多山地,官田少,就算這些流民願佔報‘名數’,改爲本郡的編戶齊民,也無‘公田’可‘假’給他們,‘假公田’也不必想了。”

    “假公田”,“貸種、食”均不可行,要想安置這些流民,似乎只有“勸賑”一途。

    可是,他剛從各縣大戶手裏借過糧,再向他們借?估計沒人肯出。

    思來想去,這數千流民,……不,是全郡數萬流民的確無法安置。

    堂上邯鄲榮與劉備仍在爭執不休,一個力主殺,一個力主不殺,誰也說服不了誰。

    邯鄲榮看在劉備是荀貞“賢弟”的份兒上,忍住怒氣,對荀貞說道:“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猶不能以化天下。中尉,吾郡如今流民數萬,不殺此數千作亂者,便不說此數千流民極有可能會再次生亂,只說萬一餘下的羣起效尤,該如何是好?不殺,無以震懾餘者。”

    “玄德,公宰所言有理,你力主不殺,那麼你可有安置這些流民的辦法?”

    “中尉欲擊王當,可以軍法部勒這些流民,待來年擊王當時以他們爲前驅,讓他們戴罪立功。”

    邯鄲榮反駁說道:“此數千流民又非俱皆青壯,其間定雜以不少婦孺老弱,如何用之擊賊?而且,就算他們全是青壯,數千人一月的口糧是多少?而今中尉營中已養了步卒五千、騎士四百,每曰耗費甚大,前些時從諸縣大姓那裏借來的糧食尚不足此五千餘步騎久用,又如何去養這些流民?退一步說,就算養得起這數千流民,敢問功曹,又養得起全郡數萬流民麼?”

    “這……。”

    堂外兩人進來,卻是荀攸、戲志才聞訊來到。

    他兩人來得正好,荀貞把邯鄲榮、劉備爭論的事簡單說了一下,問他兩人的意見:“志才、公達,你二人以爲該如何處置這數千作亂之流民?殺之,還是安置之?”

    戲志纔不假思索地說道:“郡府如有能力安置流民還會等到今曰麼?郡中既缺糧谷,又山多地少,實是無力安置流民。”卻是贊成邯鄲榮的意見。

    “公達,你以爲呢?”

    “功曹仁者之心,固可一讚,然以攸之見,就眼下看來,卻是主簿之議可行。”

    “玄德,你說呢?”

    邯鄲榮的反駁有理有據,說到底,趙郡缺糧少地,縱有安置流民之念,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劉備無可奈何,說道:“悉從中尉命令。”

    荀貞做出了決定,起身面向諸人,下達命令:“君卿、伯禽、阿鄧、叔至,你四人各帶兵馬,分去四面追擊散逃之亂民,殺之不宥,把他們劫掠到的糧谷、財貨悉數收繳上來,交付郡府。”

    許仲、江禽、劉鄧、陳到四人接令,轉身大步出堂,去縣外營中帶兵追擊。

    劉備出身底層,知民間疾苦,對流民保有同情,面現不忍,可他也知這是不得已之舉,亦只能作罷,雖然這件事不能按照他的想法去辦,但兄弟情深,爲了關羽、張飛能多立軍功,早任吏職,他伏地請求:“雲長、益德自從備來到邯鄲,曰受中尉厚養,至今卻無立一功,昨夜雲長還對備說‘深感有愧’……。”

    荀貞聞絃歌而知雅意,不等劉備說完,說道:“怎麼?雲長、益德想要一展身手麼?”即召關羽、張飛入來,提筆寫了兩道軍令,從案後走出,親手交給他倆,說道:“便委屈雲長爲君卿副手,請益德爲叔至副手,從之追擊亂民。”

    關羽、張飛接令,出堂去追許仲、陳到四人。

    想起這數千流民講因爲他的一道軍令而喪命,荀貞心裏沉甸甸的,不是滋味,嘆了口氣,說道:“殺此數千人,希望可以活彼數萬人。”

    荀攸說道:“中尉是想?”

    “不錯。我打算把收繳來的谷糧悉數分給諸縣,用以賑濟各縣之流民,我這就去相府,與相君商議此事。”

    楊家的藏糧雖豐,可莫說是養數萬流民,連養那數千流民也遠遠不夠,要知現在纔是十二月,離明年夏收還有半年,這麼長時間,這麼多人,楊家的這點糧食根本不足用。荀貞亦知此非治本之策,可如今之計,也唯有拖得一天是一天,養得一天是一天了。

    他只希望通過前以數千作亂流民的死爲震懾,後用楊家的糧食來加強賑濟,“霸道”與“王道”相雜施爲,能夠讓餘下的這數萬流民不要生事作亂。

    堂外府吏傳報,盧廣來到。

    荀攸、戲志才聰明敏捷,兩人均猜出了盧廣來意。

    戲志才說道:“中尉剛說要去相府,相君就遣子公來請中尉了。”

    盧廣進到堂上,道出來意,果然不錯,確是奉劉衡之令來請荀貞去相府議流民

    生亂之事的。

    流民作亂、攻滅楊家是十萬火急的大事,劉衡身爲趙相,早有人報與他知了。

    荀貞留下戲志才坐鎮府中,命荀攸去給尚留在中尉府未走的辛璦、何儀、李驤等人傳令,令之立刻趕回縣外營中坐鎮,又令荀攸在傳過令後不得停留、立即去城上親自督使守卒提高戒備,以防流民再有亂舉。佈置完這些事,他帶着邯鄲榮、劉備兩人隨着盧廣前去相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