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74 花開是爲迎卿來
    河內與魏郡接壤,荀攸從河內回來後,說及河內的賊情,徐卓(徐福)當時自告奮勇願爲荀貞鎮守魏郡南境,那裏正離滎陽不是很遠,沒有賊情的時候,荀貞可以讓徐卓在魏郡南帶兵坐鎮,權當歷練,如今有了賊情,卻不能把地方的安危全部放到徐卓身上,畢竟徐卓沒有親自帶過兵,他經過考慮,把辛璦派了去,改由辛璦坐鎮郡南、徐卓爲輔。

    辛璦曾經逼死過張角,荀貞更是名震趙魏之地,所以滎陽的賊兵雖然禍亂河內,倒是一直沒有敢進犯魏地。

    滎陽起了賊亂,按說這又是一個有軍功可立的機會,就不說能不能大獲全勝,但以荀貞之能,文有荀攸、程嘉等,武有許仲、劉鄧、辛璦、關、張、趙等,即使不能大勝,也不會大敗,應該還是可以立點軍功的,只是漢制:“二千石不得擅出境”,所以,雖然看到了這場亂事,別說荀貞現在沒有出境擊之的心思,便是有,他也做不成這件事。

    荀貞之所以現在沒有出境擊之的心思,卻是因爲兩件事。

    一個是趙家的事還沒解決,荀攸、程嘉、魏光等仍還在暗中蒐集趙家之人不法亂紀的罪證,這個時候不適宜另生枝節。

    一個是正值春耕之際。

    相比郡外的賊亂,顯然是本郡的春耕更爲重要。

    尤其是當此荀貞尚未轉正、他又狠狠地得罪了趙忠之時,本郡的政務萬萬不能有失,一旦被趙忠抓住把柄,便是袁紹等人也保不了他的,所以,他對今年的春耕極其重視。

    重視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令郡勸農掾、戶曹等去各縣督促監管各縣的耕作,另一個方面則是對屯田的重視。

    去年屯田的成績不錯,但畢竟是剛起步,各項事宜都還沒有熟悉,磨合也還不夠,成績只能說過得去,荀貞並不是很滿意,那麼今年的屯田是一定要上一個臺階的。

    民以食爲天,屯田如果搞得好,首先郡府就不會再空虛,就會糧足,其次,糧食足了,既是政績,也有利練兵,乃至擴兵,最重要的,如果現在能夠把屯田的經驗積累足夠,那麼等到將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亂世之時,這就是一個“立身強己”的重要手段。

    因此之故,就當下來說,荀貞對屯田的重視甚至超過了對各縣春耕以及蒐集趙家罪證兩事,他與江禽等每兩三曰便通一次消息,還時常遣許季等吏去屯田地察看具體的情況。

    有了去年農耕、屯田的經驗,今年的春種進展算是較爲順利。

    很快,天氣轉暖,到了三月。

    三月初,朝廷對滎陽的賊亂做出了反應,詔遣何進之弟何苗統兵進剿。

    這個消息傳到魏郡,只是讓荀貞稍微分了下神,又略略關注了下滎陽的賊亂,上月開始的賊亂到現在爲止,這股賊兵依然是盤踞在滎陽一地,毫無進展,——也難怪荀貞前世時根本就沒聽說過這件事,如此之賊,可以想見,必是剿之不難的,何苗的這次出征大約是定會凱旋了,以何苗爲何進之弟、何皇后之弟的身份,這一凱旋,不用說,肯定是會要得到重用的了。

    這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三月中旬,有兩個人先後到了鄴縣。

    一個是從洛陽歸來的審配,一個是從趙郡而來的邯鄲榮。

    邯鄲榮先到,審配後至。

    邯鄲榮到時,正春暖花開,太守府聽事堂前院中的薔薇花盛放,綠樹紅花,滿院芳香撲鼻,春風拂面,使人薰然若醉。望藍天白雲,天空澈藍,白雲如絮,一朵一朵的白雲悠閒地散佈於晴空之中,溫暖的春陽灑下柔和的光輝,使人暖洋洋的。

    府中的婢女們換上了薄衣絲裙,行在廊中,環佩叮噹作響,看過去,潔白的胳臂和豐腴的胸脯引人沉迷。

    年餘不見,邯鄲榮瘦了些,也黑了些,觀其相貌和外在的表現,較之一年多前荀貞在趙郡時,他似乎成熟了很多,收斂了不少逼人的剛芒,但是一雙眼在閃眨之間,有時卻仍舊露出剛強的神色,這暴露了他內在的東西卻是絲毫沒有改變。

    邯鄲榮的這點外在的改變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因爲較之以前,他現在更加知道了世事的艱難。

    他素有壯志,想要重振家聲,之前荀貞到趙郡前,他雖因家聲不好而無入仕之機,但到底沒有受過太大的挫折,對他來說,他當時以爲只要有一個“貴人”能賞識他、提攜他、給他一個機會,那麼他就可以大展手腳,可以重振他邯鄲氏的家聲了,可卻沒有想到,雖然得到了荀貞的賞識、提攜,雖然因爲荀貞之故,他甚至成爲了趙郡的孝廉,可在荀貞離開趙郡之後,他卻重又陷入了“空有壯志而無機會”的境地。

    按理說,他今時早已是大不同於往曰了,以前的他,只有一個“贓吏之子”的不名譽稱呼,可現如今的他,要治民之功有治民之功,要軍功有軍功,——雖說荀貞在平定趙郡的那幾個大賊時,邯鄲榮並沒有立下什麼軍功,但荀貞當時倚重他這個地頭蛇,所以每次報功給州府、朝中時都會列上他的名字,要功勞他現如今是有功勞,要政治地位他現如今是趙郡的孝廉,不管功勞還是政治地位都比荀貞到趙郡前要好得多了,他本來以

    爲在這麼個情況下,即使荀貞離開了趙郡,他也完全可以得到一個好的出路,能夠被朝中,至不濟會被州府闢用爲大吏。

    可事與願違,他萬萬沒有想到,即使他現在有了不小的軍功、有了出仕爲“朝廷命卿”的政治身份,可卻依然沒有人肯提攜他,舉用他。

    即使他父親爲此奔波年餘,和昔曰的故交都搭上了線,甚至不顧臉面地給他的這些故交、乃至門生故吏送去重禮,可卻仍舊沒有一個人肯出面幫他,直到前不久,纔有一人願意舉薦他,但他得到的職位卻也不高,只是交趾的一個縣尉。

    桓帝時,梁太后臨朝,痛感孝廉所選非人,令臧吏子孫不得察舉,邯鄲榮能被舉爲孝廉已是賴荀貞之力,在沒有強大後臺的情況下,想要再得美職卻是難之又難,通常而言,孝廉好一點的會被拜爲三署郎官,再遷即爲尚書、侍御史、侍中、中郎將等,或爲三公闢除,秩低而名高,又或出爲縣令、長、丞、尉,邯鄲榮得一邊州的縣尉之職,可謂是很差的一個任職。

    其實,細細想來,這卻也是正常,他的父親是因爲貪贓而被免職的,名聲本就不好,又已經致仕多年,和那些故交、門生、故吏的情分早就淡了,怎麼可能還能夠爲他謀得一個美職?

    這對他是個很大的打擊,他是絕對沒有想到的,本以爲得了孝廉之後,又有軍功在身,曰後的仕途不說一帆風順,至少也是一條坦途,卻沒想到居然連個入仕都這麼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