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
    時至未時三刻,城中未亂,關羽所帶的攻城主力先至。

    伏在城外的那個隊率最先不是看到關羽等來至,而是最先看到城頭上的守軍士兵忽然大亂,有倉皇舉矛的,有匆忙張弓的,並有掉頭就往城下跑去的,緊接着不多時,又聽見城中鼓聲大作,又見城頭上各色軍旗一片亂舞,目睹這番情狀,那隊率心知斷然不是城中內應能夠掀起的,遂便回顧身後,這纔看到了關羽所帶之兵。

    他看到的那會兒,關羽帶的兵馬離城門尚遠,所以他沒有聽到動靜,但城頭上的守軍居高望遠,卻是可以看到。

    這隊率心知,城中內應若是奪門,此時便是最好的時機,因令部曲:“備戰!”

    果如他所料,城頭上剛亂了一會兒,城中的喧鬧聲就傳出了城外。

    這隊率按住躍躍欲試的部曲們,伏地瞻望,耐心等待,很快,就見城門打開。

    直到此時,這個隊率才一躍而起,簡短下令:“殺!”

    他們這三十來人在伏下掩藏後就脫去了用來在道上僞裝的布衣,這時都是輕甲環刀,直撲洞開的南城門。

    因了久經沙場,老於戰事的緣故,向南城門奔殺去的路上,這個隊率還有餘心想道:“闕宣果是下邳大豪,先是淮陵,今又是徐縣,此兩城之得,他功勞甚大!”

    要非是闕宣在這兩縣有極大的影響力,提早佈下內應,便是以荀貞兵馬之精,也是難以這麼快就連克兩城的,更別提關羽可以無聲息地橫渡淮水,——至於能不能打下徐縣,卻非這個隊率之所疑,他既相信本部兵士的戰鬥力,更相信關羽的武勇萬人敵。

    這隊率與他麾下的那三十軍、吏所埋伏之地,離城不遠,疾奔之下,很快就到了護城河。

    沒工夫等護城河上的吊橋放下,這隊率二話不說,帶頭跳下,身上的暖意和汗水被冷水一激,頓消失無蹤,化作了一股冰寒直衝腦門,卻是寒意更助熱血沸騰和殺意激昂。

    此時城門內有內應與守卒廝殺,城頭上的兵士則大多還被關羽的部隊吸引,沒有反應過來,在他們遊過護城河時,只有稀稀拉拉的幾支箭矢射來,完全沒有威脅性。

    過了護城河,城門便近在咫尺。

    這隊率當先,諸軍吏緊隨其後,殺入城門洞中。

    城門洞裏與守卒廝殺的還有二三十人,這隊率略略一看,認出許多熟臉,卻都是闕宣莊中的劍客。——闕宣莊中的劍客們都是本地或來自外地的輕俠猛士,多習格鬥之技,又身體壯健,相比城中各家湊出的百餘內應和那數百水賊,他們的戰鬥力都是最高的,因爲久被闕宣豢養,這些輕俠之徒本就盡皆思以“義”相報,這會兒接戰,更是誰也不願被別人小瞧,故而一個個輕死忘身,戰鬥的意志也是很強,所以,這次襲奪城門,便是以他們爲中堅,至若城中各家的內應很多沒有參與,而是在城中四處放火,以圖引起騷亂,從而進一步地動搖守軍軍心。

    這些劍客和內應們雖是趁關羽軍至、引起守卒慌亂的機會,突其不意,打開了城門,可等城門守卒反攻過來時,他們到底沒學過軍陣,又甚少帶有箭矢強弩,只憑個人武勇,漸漸難以支應。那隊率與軍吏們適時地殺了進來,頓時扭轉了城門洞內這塊戰場的局勢。

    《司馬法》裏講戰陣兵器時,有一句話說的是:“太輕則銳,銳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意思是,輕兵器多了,如果遭到敵人的猛烈進攻,就會容易使戰陣混亂,而重兵器多了,則會在取得上風的時候影響逐北殺敵,擴大勝果。

    放在兩支軍隊分列陣型以野戰時,這句話一點沒錯,可放在眼下這場城門洞內的小規模接戰,這句話卻是不太合用了。

    因爲如大戈、鐵矛之類的重兵器,過長,在相對狹窄的空間內揮動不開,甚會誤傷己軍,明顯是不適用的。最適用目下情形的只能是輕兵器,所以這隊率及麾下軍吏使用的都是環首刀。

    環首刀是輕兵器,堂堂之陣、兩軍對攻時,這等輕兵器大多數時只能用來自衛,然而此時,肉搏近戰,卻正可借了輕兵器的“銳”,只要突入敵陣,展開近戰,便可擊敵取勝。

    那隊率這邊都是環刀銳擊,兵器整齊劃一,而反觀城門洞的守卒及倉促來援的其他守軍,卻是有用矛戈的,有用短兵的,兵器混亂,對敵那些沒有經過戰陣操練的劍客、內應時,他們能佔據上風,可一旦與那隊率及其麾下軍吏對陣,便立刻進退無據,很快就潰敗散逃。

    殺散守卒,這隊率沒有追擊,而是第一時間命人放下了吊橋。

    吊橋放下時,關羽的大隊人馬正殺到護城河外。

    闕宣的莊中養有四五匹好馬,出莊時,關羽自騎了一匹,餘下的沒有分給軍官們,而是分給了最能戰的幾個軍吏,這時他一馬當先,帶着那幾個有馬的勇士,直上吊橋,馳入城門。

    入了城門,馬不停蹄,他拿矛在手,先是追殺散逃的城門守卒,繼而待大部隊進來,喝令那個曲軍侯:“即往縣寺,殺擒賊首,懸我軍旗!”

    曲軍侯接令,帶部奔進,襲往縣寺。

    關羽兜着坐騎原地半轉,找到了個城中的內應,喝問道:“賊將何在?”

    那內應仰望馬上關羽的威風,心中驚歎,口上答道:“在城北。”

    本朝元初三年,時任下邳相的張禹在蒲陽陂上開了三道水門,引水灌溉,後歲至墾田千餘頃,鄰郡的貧者很多都來此地落戶,室廬相屬,其下成市,卻是徐縣最爲富饒繁華的所在,因而縣中守將把他的軍營設在了縣北城中。

    關羽即按之前的安排,令

    兩個隊率帶領本部的大部分人馬爲主力,又令水賊分出人馬五百,由兩個水賊頭領帶着爲輔助,悉上城頭,奪取城牆,又令劍客、內應們和餘下的水賊分去縣中各處,一來清剿各處的守卒,再則控制地方,分派完畢,他自引步騎十餘人徑奔城北。

    他這卻是要深入敵營,襲殺敵將!

    但凡守城之軍,多會把兵馬主要佈置在三個地方,一個是城頭,這是直接擔負守城任務的,

    一個是城中軍營,這是輪值休息的後備隊,所謂“守城先守野”,再一個就是當兵力充沛時,還會在城外布些人馬,這是爲了能使之與城中成犄角勢,呼應相守。

    此外,還會在城中的倉庫、諸裏、街亭、路口和城中的高處等地也佈置些人馬,這是爲了守衛物資,同時彈壓城中百姓,維護城內治安,以防有人作亂。

    徐縣的守將本是在城外設了一營的,但前些時,笮融調走了一部分他的兵馬,一些改派去巡防淮水,另一些則改駐淮陵等淮南諸縣,以圖加強淮南的守禦,所以,他手頭上的兵力頓便有些不足,因就把城外的營給撤掉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