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
    東海郡,郯縣州府。

    半個時辰內,陶謙連續接到了笮融的兩封告急求援文書。

    接到笮融的第一道求援文書後,陶謙就召來了州府中的文武重臣商議此事,議論方半,笮融的第二道求援文書又至。陶謙大略地看了一下笮融的這第二道求援文書,卻是與第一道沒多少區別,只是在言辭上更加地急切了些,他將之放在案上,苦笑着對堂上諸臣說道:“笮融的這求援文書前封纔到,後封又來,一道接着一道,直如雪片紛紛,真是令我心焦啊!”

    府中的文臣如趙昱、王朗、曹宏等皆在,武臣如曹豹等也都在,陶謙的兩個兒子陶商、陶應而今分別掌了一些兵權,亦列席與會。

    曹宏是陶謙最親信的文吏,見陶謙焦躁,他遂出言勸解,說道:“荀賊部曲進擊甚速,圍夏丘、擊下相,兩路夾擊下邳郡,來勢洶洶,笮相想來也定是面對如此局面,束手無策,不知應對,所以才接連求援。事已至此,方伯急也無用,還是商議出來一個應對的辦法是爲上策。”

    “卿還有什麼別的良策麼?”

    曹宏說道:“眼下看來,還是隻有此前下吏等與方伯商量出來的那兩個辦法,似可能用:再傳檄給臧霸,令他即刻南下,此其一;擇得力人員去彭城,對彭城相薛禮曉以利害,叫他萬不可存觀望僥倖之心,亦需立刻出兵,援助下邳及我東海兩郡,此其二。”

    “吾已給臧霸傳檄三次,奈何他雖不抗命,卻行動遲緩,便是再給他傳檄一次,難道他就會立即南下麼?”

    曹宏說道:“臧霸和薛禮不同,他本泰山亡命,若不是方伯提攜,豈有他的今日?以下吏猜度之,他所以行動遲緩者,不外乎圖利罷了,……荀貞之能許給他的,不見得就會比方伯能許給他的更多、更好,故而,方伯可再許他以更豐厚的財貨名爵,他應該就會從命南下了。”

    “也只有如此了。”

    “除此之外,方伯還是得早下決定,最好快點遣出兵馬,救援下邳。”

    陶謙嘆了口氣,說道:“我豈不知下邳已危?可是,荀貞之他並不是只遣了許仲、樂進一路兵馬,他是兵分三路,趙雲擊下相,此外,還有一路兵馬已經打下淮浦、淮陰,進至曲陽城下了啊!”

    這“還有一路兵馬”,說的正是荀成、徐榮、辛璦等人率領的這一路兵馬。在陳登家族的配合下,打下了淮浦、淮陰後,荀成等率部已到了曲陽城下,開始圍城進攻了。

    曲陽往北二三十里就是東海郡的地界,再向西北行一百二三十里便是陶謙所在的郯縣。

    一邊是下邳縣和下相縣,——下邳與下相兩縣距離郯縣也分別各是一百多裏地,一邊是曲陽,薛禮在彭城紋絲不動、臧霸遲遲不肯南下,陶謙手上現在就那麼些兵馬,他而今面臨的困境卻是和笮融一般無二:兵馬雖有限,可處處都得救。

    問題是:笮融還可以等他的援兵,他又能等來誰的援兵?開戰前,他就已遣出一批兵馬去支援下邳了,在接到下相、曲陽告急的軍報後,他又剛各遣出一批兵馬分去救援下相、曲陽,

    這種情況下,他實在是沒有多少機動人馬可以調動了,總不能把東海郡各縣的守軍也調出去。

    “都是這個臧霸!他如聽令即行,我又豈會陷入如此兵力困窘之局面?”陶謙心中暗恨,卻又無計可施,做出了決定,心道,“此前數次傳檄臧霸,每次我也都許給他財貨名祿,可他都不肯爽快從命,這次傳檄,我不能只以財貨名爵許之了,還需得以情動之!”

    做出了決定,陶謙對他的長子陶商說道:“這回給臧霸傳檄,由你去!”

    陶商呆了一呆,很快就自以爲明白了陶謙的意思,起身應諾,然後惡狠狠地說道:“臧霸如再不從命,我親手斬了他!”

    “我不是讓你去斬了他!”

    “那是?”

    陶謙緩了緩氣,平復了下心情,說道:“臧霸昔日從我討擊黃巾時,我倚之甚重,討定黃巾後,我對他也不薄。我叫你去,不是讓你去動刀,而是讓你去動嘴!”

    陶商這才明白了陶謙的意思,忙應道:“是,是。”

    陶謙召來文吏,命寫就給臧霸的傳檄,親拿來過目,復親手修改,直到把整道傳檄改得言辭懇切,充分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情意之後,才又叫文吏謄寫,謄寫好,交給陶商,令道:“你現在就去開陽見臧霸,把這道檄文親手交給他,告訴他,這是我親自寫的!”

    陶商應道:“諾。”

    他接過檄文,對陶謙行了跪拜大禮,說道:“兒今去開陽,必說動臧霸南下。阿翁在州府,萬望保重貴體,荀貞雖得一時之利,然他悖逆無道,必將有誅罰在後,阿翁請多寬心。”

    陶謙點頭說道:“好,你去罷。”

    陶商又叮囑了陶應幾句,叫他看顧好老父,這才下堂離去。

    曹宏讚歎道:“方伯憐憫百姓,子成純然孝父,實令下吏感嘆。方伯,正如子成所言,荀貞之縱僥一時之幸,然他逆天行事,終會落敗。”

    子成,是陶商的字。

    陶謙說道:“這些話都不必說了,我雖然昏聵老邁,卻也知你們這些都只是寬我心的話!”

    曹宏訕訕一笑,說道:“方伯清節明智,‘昏聵’云云,未免過謙。”

    曹宏能夠成爲陶謙最信賴的文臣,拍馬屁的功夫自是一流。陶謙卻也知道,要說真正的能力,府中這麼多文臣武將,還得是趙昱、王朗兩個。

    趙昱、王朗兩人一直沒有開口,陶謙便親自詢問:“別駕、治中可有良策以教我?”

    別駕從事是趙昱,他對陶謙一直沒有好感。最先他是根本不願意出仕州府,當這個從事的,只是被陶謙以“要麼出任,要麼入獄”爲相威脅,這纔不得不進了州府。故而,他雖被陶謙委以別駕從事的高職,卻對陶謙毫無忠心可言,不但這次軍議,包括之前的幾次軍議,他每次都是不發一言。

    此時見陶謙又來問他,他回答說道:“昱謀疏智低,無策可獻。”

    陶謙也習慣他這麼回答了,所以也沒動氣,又問王朗:“景興有何以教我?”

    王朗,字景興,是州中的治中從事。

    與趙昱不同,王朗雖對陶謙平時的一些作爲也頗不以爲然,覺得他威凌士人,剛愎自用,任人唯親,親小人而遠君子,實非良主,對笮融在下邳崇佛虐民更是深惡痛絕,可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既然拿了陶謙給的俸祿,他便還是盡心盡力地給陶謙出謀劃策。他回答說道:“子成適才之言,確實不錯。荀貞之雖然是以‘笮融虐民’爲名義出的兵,可方伯畢竟是朝廷任命的,手握王命,細細究之,荀貞之卻是以郡犯州,道理上還是說不過去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