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第四百七十三章【專訪,爲電影事業做貢獻】
    對全世界很多演員和導演來說,好萊塢都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好萊塢就像一塊磁場,吸引了衆多有才華,有想法的人士聚集在一起。他們共同探討,共同進步,這是個交際、學習的好地方。

    之前從華國內地出去闖蕩好萊塢的都是女明星,男的只有一個李聯傑。梁坤成爲了內地第二位演主角的男明星,還是第一位自導自演的男明星,更吸引眼球。

    華國有很多粉絲等着聽梁坤說感想,1月18日,他獨自在住處附近的咖啡廳接受了央視女記者的專訪。

    梁坤先請女記者喝了杯咖啡,吃了點甜點,然後開始了專訪。

    他今天心情很好,因爲這個女記者發佈了一個和採訪相關的橙色任務。大老遠從國內跑來採訪,記者當然是想挖大新聞。只要他願意接受專訪,在國內的關注度夠高就能完成。

    記者問:“現在有一些人把你和吳雨森、李安等導演看成是華國導演國際化的標誌,你如何看待自己爲好萊塢拍電影呢?”

    “我認爲拍電影是興趣愛好,把自己喜歡的故事拍出來,拍好它會很有成就感。我同樣喜歡做演員,以後我應該會有很多自導自演的電影。至於國際化的標誌,我喜歡這個說法,希望以後華國有越來越多的好電影能賣到其他國家去,獲得好成績。”

    梁坤願意爲華國電影事業發展出力,不過目前國內的電影環境不夠好。在大量院線建立起來,老百姓習慣去影院看電影之前,他執導或者主演國產電影都有點大材小用。

    記者問:“映藝娛樂公司推出亞洲新星導演計劃,是爲了華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嗎?”

    “當然,我在國內和華哥聊過,我們都認爲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梁坤笑道。

    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們搞這個計劃,認爲會賠錢。計劃其實很簡單,映藝娛樂在全亞洲範圍內挑選6位年輕導演,拿出2000萬資助他們拍攝電影。

    在平行世界,除了《瘋狂的石頭》,其他五部電影全撲街了。製作成本350萬的石頭,在2006年取得了兩千多萬的票房成績,讓導演寧皓一鳴驚人。

    千里馬需要遇見伯樂。映藝娛樂此舉是給毫無背景的新人機會,以前從來沒有人做過這種事情。今生梁坤和劉德華一起獲得了好名聲,畢竟這是2000萬,不是兩千塊。要是電影不成功,2000萬就沒了。

    這件事也說明了第一個製造火種的人多麼重要,後來寧皓支持文牧野拍《我不是藥神》和郭帆拍《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片尾字幕,放人員名單的後面都有段“特別感謝劉德華先生”。

    老劉是真正爲電影事業做實事做貢獻的人!他並不是完全爲了錢,他是一個有理想和追求,有使命感的電影人!

    記者問:“你來美國的時間不長,在好萊塢是個年輕的新人,你在拍攝過程中遇到過什麼特別困難的事嗎?”

    “沒什麼困難,因爲我有幾個好搭檔。在哪個場地拍什麼內容,製片人都安排好了,在劇組還有第一副導演協助我,他會安排很多事。我們找了一所學校做基地,拍攝過程非常順利,不到一個月就完事了,我還在劇組交了很多朋友。”

    記者問:“文化差異沒有給你帶來過什麼麻煩嗎?”

    梁坤搖了搖頭,笑道:“從管理的角度看,在好萊塢拍片更容易,沒有麻煩。劇組的分工非常明確,導演只要做導演的工作就可以了,很多事不需要我費腦筋。”

    “能舉個例子嗎?”

    “在電影中女主有場戲得用槍,一開始的道具槍在現實裏是後座力很大的那種型號,我覺得用那把手槍拍會顯得有點假。然後副導演就去跟道具師溝通,道具師立即找來了另外兩把道具槍,並對我說非常抱歉,因爲他應該有備用選項。像這種事兒就不需要我操心。”

    梁坤隨便舉了個例子,國內劇組導演權利大,管的事多,那纔是真麻煩。

    “有沒有你始終不習慣的東西?”記者還是想問出點不好的東西,總不能他拍戲時就沒點難度吧?他這是給國內電影圈的人做了個什麼榜樣?

    “在這裏有些食物我不習慣,我更喜歡回住處自己下廚做中餐。”梁坤笑道。

    記者問:“國內有人認爲你拍片太商業,好萊塢的電影越來越多地變成了造錢的機器,美國人彷彿永遠在談錢,直到讓你厭煩。你怎麼看?”

    “如果別人一直在談錢,這些錢卻和我沒關係的話,我大概會厭煩。要是有關係,我賺了很多錢的話

    ,這應該是一件挺爽的事情吧?什麼人會厭煩拍電影賺錢?超級大富豪嗎?走開,你們這些該死的鈔票!走開,別來煩我。”梁坤說話時還配着撒鈔票的動作。

    女記者和攝像師都被他逗樂了。

    其實說這話的不是富豪,是國內一幫追求藝術,沒有票房的導演。他們鄙視那些把電影當造錢機器的人,他們的電影是賠錢機器,賠的很有藝術感。

    記者問:“有了這段好萊塢的經歷後,你對電影的看法有什麼改變嗎?”

    “沒有改變。我一直想拍出符合大衆口味的電影。我拍電影的過程很愉快,上映後很多人喜歡看,我認爲這就是成功。”

    記者問:“那麼你未來會考慮拍攝藝術電影嗎?”

    梁坤想了想,微笑道:“那得看是哪種藝術,大製作的我會考慮,涉及很多裸露戲的就算了吧。”

    “藝術電影”是指一些着重藝術性、少含商業性的電影。大多爲獨立電影,以特定觀衆爲觀影對象,而非普羅大衆。歐洲就有一大羣追求藝術的導演,演員不脫衣服,他們不知道怎麼拍。

    梁坤認爲大製作也有藝術片,商業性和藝術性可以兼備。要是問邁克爾貝這個問題,他大概會說“藝術就是爆炸”。

    記者又問了關於演戲的事。“你在這部電影中和白人女演員演情侶,聽說還有吻戲,你有什麼特殊感想嗎?”

    1999年,周潤發和朱迪-福斯特合作的《安娜與國王》被認爲是華人演員在好萊塢的一次重大突破,因爲很難看到華人男星與好萊塢白人女星演戀愛對手戲,可惜影片票房撲街。

    梁坤這部電影彷彿有着特殊的意義,因爲他泡到了白人美女。

    梁坤搖了搖頭。“沒有特殊感想,劇情需要,我們都是非常專業的演員。”

    記者問:“華人演員能在好萊塢取得成績的屈指可數,你認爲這其中有歧視存在嗎?”

    這個話題一直都有人討論。有報告顯示,在好萊塢一萬名有臺詞、有名字並表現出明確種族特徵的角色中,71.7%爲白人,12.2%爲黑人,5.8%爲西班牙裔或拉丁裔,5.1%爲亞裔,5.4%爲中東裔和其他。

    有色人種佔到總比的28.3%,比其在美國人口中的比例37.9%低近10個百分點。半數以上的影視作品中沒有一個有臺詞的亞裔角色,且亞裔演員扮演的角色經常是書呆子、同性戀、餐館老闆、功夫高手。

    梁坤卻不認同“歧視”一說。“好萊塢看上去是世界性的,本質還是拍片給歐美人看。亞洲人的形象對他們來說作爲調劑還行,肯定不會是主菜。觀衆們因爲個人習慣不接受,亞裔演員無法爲片商帶來更大收益,人家就不會用你,這並不是歧視,是爲多賺錢而考慮。”

    記者問:“你這次在片中並沒有展現功夫,以後會主演動作片嗎?”

    梁坤點了點頭,微笑道:“我會拍動作片,但我認爲什麼時候好萊塢主流的電影有一個很受歡迎的角色,不用提他的華人背景,不要求能打會功夫,是由華人演員扮演的,那纔是真正的成功。”

    之前在好萊塢出名的華國明星,幾乎都是做打星開始的。梁坤前期不打算演動作戲,就是不想讓自己定型,一定型後面就得不斷的拍同類型的電影了。

    就算要拍動作片,梁坤也想拍自己的劇本,要等火了以後,找靠譜的武術執導。

    否則他根本就沒有發揮的餘地,拍出來估計也不好看。就像他如果和諾蘭合作,《蝙蝠俠》名義上是動作片,但動作戲拍的和街頭混混打架似得。

    說什麼動作戲故意拍的貼近現實都是扯淡,現實裏貝爾這樣的梁坤有信心打十個,花樣吊打肯定比諾蘭拍的漂亮多了。貝爾那身健身房裏練出來的肌肉也就看着還行,屁用沒有。

    記者問起了音樂方面的事。

    梁坤笑道:“《viva vida》去年就寫好了,是我在法國旅遊時來的靈感。《chandelier》是後來在華國寫的。我還寫了幾首英文歌,以後會推出。”

    在訪談的最後,記者問梁坤什麼時候回國。

    “要晚一些才能回去了,我得在美國宣傳這部電影,參加一些活動,準備下一部電影。說不定小說銷量高我還會簽名售書。”

    記者問:“我看介紹說《消失的愛人》是一部關於婚姻的驚悚小說,你是怎麼想到寫這種題材的?”

    “和人聊天聊出來的靈感,具體的我不就多說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