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14章 洪都的奇蹟(2)
    六月十四日,他出其不意地從洪都的水關進攻,然而等待他的是早已守候在那裏的長矛隊。漢軍士兵剛接近水關,守軍就用特製的長矛穿過鐵柵攻擊他們,刺死刺傷不計其數,漢軍拼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長矛,纔算暫時穩定住了局勢。此時裏面守軍的長矛刺擊停頓了下來,漢軍大喜,以爲守軍已經逃跑,誰知過了一會兒,裏面又開始用長矛向外刺,漢軍習以爲常,仍舊用手去抓,誰知一抓便慘叫起來,細看才發現,守軍將長矛和鐵鉤在火上烤紅後,再用來刺擊漢軍。

    剛纔去加熱了。

    陳友諒狼狽不堪,他用盡一切方法攻城,但洪都近在眼前,就是進不去。

    無計可施之下,他又去攻擊趙德勝守衛的土步門,此戰倒不是沒有收穫,守城大將趙德勝被漢軍的冷箭射死,但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揮位置,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城門。

    陳友諒陷入絕望。

    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啊?什麼時候才能進去?

    其實,城內的朱文正也有着同樣的痛苦。

    什麼時候能出去啊?

    圍城,真正的圍城。

    鋼鐵戰士朱文正

    朱文正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睡好覺了,他在陳友諒大軍到來前做好了部署,八個門來回轉,督促將領做好準備工作。作戰之時,他總是穿着盔甲睡覺,一有危險,他要立刻起身,帶領自己手下那點少得可憐的兵力去增援,是名副其實的救火隊員。

    當領導很不容易。

    但他確實堅持下來了,他用他頑強的意志抵抗了六十萬大軍的進攻,把他們阻擋在城下,完全無法動彈。

    頑強的意志是可以戰勝強大敵人的,朱文正證明了這一點。

    大家可能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爲什麼援兵還不到呢?

    如此大的戰役,朱元璋一定已經得到了消息,爲何他還不增援朱文正?

    這並不能怪朱元璋。

    因爲朱文正根本就沒有向他求援!

    大凡這種敵衆我寡的防禦戰,守將都會在第一時間向主帥求援,寫上諸如你再不來、大家就一起完蛋之類的話,交給送信人,並且還會反覆交代:讓他快點來,不然老子就沒命了!

    朱文正是個奇人。

    他似乎把陳友諒當成了到洪都露營的遊客。

    洪都戰役打了一個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牆和有限的士兵與陳友諒的無敵艦隊反覆較量,靠着他的軍事天才一直支撐了下來,他似乎認爲自己還有力量去對抗陳友諒,更大地消耗對方的實力,爲決戰做好準備。

    但他也小看了陳友諒,一個能夠統管六十萬大軍的指揮者,怎麼會被小小的洪都難住。

    洪都,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六月,陳友諒發動了更大規模的進攻,朱文正敏銳的軍事嗅覺告訴他自己,洪都的抵抗已經接近了極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他派了一個人去找朱元璋。

    這是一個值得一提的人,他的名字叫張子明。

    張子明從洪都出發,去找朱元璋,爲了保險起見,他白天不趕路,而是找地方睡覺,晚上趁人少纔出發(有點類似倒時差)。這種沒有效率的走路方法,使得他走了半個月纔到應天找到朱元璋。

    此時的朱元璋也是一頭包。他派徐達去攻打廬州,所受到的待遇和陳友諒差不多,始終無法攻破城池。

    朱元璋問張子明朱文正的情況,張子明是個聰明人,他沒有說朱文正撐不住了之類的話,而是說:陳友諒來了很多人,但死傷已經十分慘重,而且出師時間過長,糧食差不多了,如果你出兵的話,一定能擊敗他(師久糧乏,援兵至,必可破)。

    朱元璋聽了這話後,十分高興,馬上派人去廬州讓徐達班師(早幹什麼去了),準備決戰!

    然後他告訴張子明:你先回去吧,我準備準備,不久就去洪都。

    不久是多久呢?

    朱元璋接着說:讓朱文正再堅持一個月,一個月後我就到了!

    一個月?到時朱文正的骨頭可能已經拿去敲鼓了!

    張子明的勇氣

    話雖如此,張子明還是上路了,這次爲了趕時間,他日夜兼程,誰知到達湖口時,被陳友諒的士兵擒獲,陳友諒親自接見了張子明。

    張子明給陳友諒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呆字,站在那裏,手都不知往哪裏放。

    這個人容易對付。

    陳友諒開始給張子明做思想工作,從拉家常開始,到天下一統、民族大義等等,張子明只是不斷地點頭,到最後他也說煩了,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和我合作,誘降洪都,你就能活;不合作,就死。

    張子明連忙說,我合作,我合作。

    於是,陳友諒派人押着張子明到了洪都城下,讓他對城內喊話,讓城裏的人投降。

    張子明連聲答應,走到城下,大聲喊道:

    “請大家堅守下去,我們的大軍馬上就到了!”

    陳友諒傻眼了,他沒有想到這個柔弱的讀書人有這樣的膽量,氣急敗壞,拿刀殺了張子明。

    他這才明白,這個書生並不怕死,只是他的使命沒有完成,他還不能死。

    他還一直記得張子明臨死前那嘲弄的眼神。

    更讓他不安的是,從他的將領們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對這個讀書人的敬佩。這些殺人不眨眼的傢伙居然會佩服這個人?

    不對,事情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擁有最強力量的人就可以決定一切,不是嗎?

    當我弱小的時候,那些比我強大的人肆無忌憚地欺辱我,現在我擁有最強大的軍隊和力量,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應該怕我、畏懼我、尊敬我!

    那麼爲什麼這個微不足道的讀書人不怕死、不怕我呢?

    陳友諒第一次對自己的行爲方式產生了懷疑。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用暴力和權威解決不了的,陳友諒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如同徐壽輝不懂得陳友諒的生存方式一樣。

    賭局的開始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在確定了與陳友諒決戰的方針後,朱元璋從廬州調回了徐達的部隊,並召集了他所有的精銳力量,包括二十萬士兵,和他手下的優秀將領徐達、常遇春、馮勝、郭興等人,連劉基這樣的文人謀士也隨軍出征,與陳友諒一樣,朱元璋這次也算是空國而來。

    遲早有這一仗,躲也躲不過,那就打吧。

    陳友諒和朱元璋就像兩個賭徒,一個帶了六十萬,一個帶了二十萬,去進行一場危險的賭局。他們使用的籌碼是無數人的生命,賭注是自己的生命、財富和所有的一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