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23章 建國(1)
    暫時結束北元戰爭,讓我們看看朱元璋是怎樣着手建立他的國家的。

    朱元璋建立了國家後,第一個任務就是給它取一個名字,這是很重要的,就如同你給孩子們取名字一樣,且還要叫上個幾百年,馬虎不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文化修養有限,但他們建立的朝代取名爲元,是大有來歷的,這個元字是取自於《易經》“大哉乾元”之意,也代表了其對中華文化的景仰。

    而朱元璋將自己的朝代取名爲明,就有很多爭議了。很多人認爲,這是因爲朱元璋出身於明教,所以纔有此名;而另一些人認爲,元是北方政權,按照風水來說,是水,屬陰,而朱元璋定都南方,要用南方之火明來鎮住北方之水陰。

    當然了,情況到底是怎樣,只能去問朱元璋了。

    在給自己的國家取好了名字後,他也考慮着給自己找個光榮的祖先,雖然他經常自稱“淮右布衣”,擺出一副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勢頭,但大臣們都知道,這些稱號只有他自己能說,誰要敢當着他的面說出這些話,就等着掉腦袋。他原先考慮要認宋朝的大聖人朱熹爲祖先,但有一個客觀原因使他不得不放棄了這一想法。

    因爲朱熹生活的年代離他太近了,不太好渾水摸魚,朱百六等人還在那裏擺着呢,別說騙人,自己都騙不過去。於是就此作罷了。

    經過二十餘年的混戰,中國大地上餓殍遍野,田地荒蕪。開國皇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恢復生產,朱元璋在這一點上做得就相當好,他十分關注三農問題,把所有的熱情都放在了農民兄弟的身上。洪武三年,他規定凡是開墾荒地的,就免除三年租稅,而且爲了鼓舞開荒,他制定法令,只要你開了荒地,這塊地就是你的,就算原先的主人找來,你也不用怕,我朱元璋給你撐腰。這就大大地促進了開荒。

    爲了鼓勵種田,他還發布命令,犯罪之人,只要不是殺頭的罪,統統發配去種地,也算是幹了件好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所謂的犯罪之人以官員居多,當時僅鳳陽一地,就有一萬多官員在田裏插秧,具體原因我們後面再說。同時,他還大大削減各地的租稅,除了一個地方外。

    這個地方就是張士誠佔據過的江浙地區,由於當地的人民支持張士誠,他對此十分不滿,規定江浙地區賦稅高於其他地方數倍。這一規定直到後期才廢除。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個有仇必報的人,請大家記住這個性格特點。

    相對的,他也十分痛恨從商的人,這極有可能與他小時候被囤米的奸商害過有關,幾乎所有的商人都受到了歧視。朱元璋限制商人的行爲看似平常,卻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自宋朝以商爲主的發展方向,對中國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到時候再講。

    在政治制度上,他幾乎照搬了元朝的各項機構,中央設中書省、左右相,主管國家大事,下設六部。當時的很多人認爲,朱元璋的明朝政府將繼續按照元朝的官制走下去,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

    讀書人的最高榮譽

    在此,我們還要介紹一下明朝的科舉制度,這是明朝的一個特色。

    科舉制度並非自明朝起,卻在明朝發揚光大。說來真是有趣,唐宋時雖有科舉,但錄取名額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幾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起開科舉,實行擴招,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擠破了頭,紛紛以讀書爲業。這些人就是後來明朝文官勢力的基礎。

    當時的考試分爲三級。第一級是院試,考試者統稱爲童生,你可不要以爲都是小孩來考,七八十歲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試範圍是州縣,在這個考試中合格的人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別以爲秀才好考,考試成績有六等,只有在這個考試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稱號,而考到一、二等的纔能有資格去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叫“錄科”。

    現在你已經當上了秀才,從此就擺脫了平民的身份,大小也是個知識分子了,你有某些特權,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見到縣長大人可以不下跪。但你並不是官,還差得遠。

    要當秀才已經如此之難,可是爲了當官,同志們還要繼續奮鬥!

    下一級的考試叫鄉試。你可千萬別誤會,這個所謂鄉試不是指鄉里的考試,而是省一級的統考。請注意,鄉試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纔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題,而且有名額限制。在這一級別考試中過關的人就叫舉人,這個舉人可不得了,是有資格做官的。之所以說是有資格,是因爲這個級別是不能包你一定當官的,也就類似今天的大學畢業不包分配。

    那舉人怎麼才能當官呢?很簡單,當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機會了。

    所以你如果在明朝去參加某位官員的追悼會,看到某些人在門口探頭探腦,面露喜色,要不是和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舉人。

    現在大家知道爲什麼范進同志考中舉人後會發瘋吧,換了你也可能會瘋的。

    在這個考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叫做解元。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好了,你已經考中舉人了,終於走出了省城,現在向京城出發,爲了當官,向前衝!

    現在你已經是舉人了,那麼請你打好包袱,準備好筆墨紙硯,明年二月你將要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驗——會試。

    這個考試只有獲得舉人資格的才能參加,也就是說,你的對手將是其他省的精英們,朝廷將在你們中間挑選三百人(可能有變動),但要注意,這三百人並不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進士,他們只是“貢生”,要想當進士,你還要再過一關。

    會試考試的第一名叫會元,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在說下一關之前,我們要介紹一下科舉考試的考場,當時的考場可不是今天光線明亮的教室,還有一大堆家長在外面抱着西瓜等你。明代考試的考場叫做貢院,其實從其結構環境來看,可以稱其爲牢房。

    貢院裏有上萬間房間(大家可以估計一下錄取率),都是單間。有人可能覺得單間很好,別忙,我來介紹一下這是個什麼樣的單間,這種單間叫做號房,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

    大家估量一下就可以感覺到,這幾乎就是一個籠子。考生在進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帶書具和燈具進去,每人發給三支蠟燭,進去後,號門馬上關閉上鎖,考生就在裏面答題,晚上也在裏面休息,但由於房間太小,考生只能蜷縮着睡覺,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然而就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在那盞孤燈下,在難以忍受的孤寂中,滿懷着報國(或是升官)的理想,用堅強的毅力寫出了妙筆生花的文章,是不容易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