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68章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3)
    而朱棣也從他們那裏知道了很多遠方國家的風土人情,他還得知在更遙遠的地方,有着皮膚黝黑的民族和他們那神祕的國度。

    這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但可以探訪以往不知道的世界,還能夠將大明帝國的威名傳播海外,順道做點生意,何樂而不爲呢,雖然出航的費用高了點,但這點錢大明朝還是拿得出來的,誰讓咱有錢呢?

    於是,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鄭和繼續着他的遠航,此後,他分別於永樂五年(1407)九月、永樂七年(1409)九月、永樂十一年(1413)冬、永樂十五年(1417)冬、永樂十九年(1421)春,五次率領船隊下西洋。

    這五次的航海過程與第一次比較類似,除了路線不同,到達地方不同、路上遇事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所以這裏就不一一闡述了。

    鄭和在之後的五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已經轉變爲了和平交流和官方貿易,當然他和他的艦隊在這幾次航程中也幹過一些小事,如下:

    1.調節國家矛盾,維護世界和平(暹羅與蘇門答臘);

    2.收拾攔路打劫,不聽招呼的國家(錫蘭山國),把國王抓回中國坐牢(夠狠);

    3.帶其他國家國王到中國觀光(蘇祿國代表團,國王親自帶隊,總計人數三百四十餘人,吃了一個多月纔回去);

    4.帶回了中國人嚮往幾千年的野獸——麒麟(後來證實是長頸鹿)。

    (這麼總結一下,發現這些似乎也不是小事。)

    經過鄭和的努力,西洋各國與明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雖然彼此之間生活習慣不同,國力相差很大,但開放的大明並未因此對這些國家另眼相看,它以自己的文明和寬容真正從心底征服了這些國家。

    大明統治下的中國並沒有在船隊上架上高音喇叭,宣揚自己是爲了和平友善而來,不像後來那些拿着《聖經》,乘坐着幾艘小船,高聲叫嚷自己是爲了傳播福音而來的西方人。

    鄭和的船隊帶來的是豐富的貿易品和援助品(某些國家確實很窮),他的船隊從未主動攻擊過,即使是自衛也很有分寸(如那位錫蘭山國王,後來也被放了回去),從不仗勢欺人(雖然他們確實有這個資本),西洋各國的人們,無論人種,無論貧富,都能從這些陌生的人臉上看到真誠的笑容,他們心中明白,這些人是友善的給予者。

    而西方探險家們在經歷最初的驚奇後,很快發現這些國家有着巨大的財富,卻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於是他們用各種暴力手段、殺人放火,只是爲了搶奪本屬於當地人的財產。

    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經說過:西方人來到我們面前時,手中拿着《聖經》,我們手中有黃金。後來就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着《聖經》。

    這是一個十分中肯的評價,對於那些西方人,當地人心中明白:這些人是邪惡的掠奪者。

    即使他們最終被這些西方人所征服,但他們絕不會放棄反抗,他們會爭取到自由的那一天,因爲這種蠻橫的征服是不可能穩固的。

    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有一句老話用在這裏很合適:要相信羣衆,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所以我還是重複那句話:以德服人,這絕對不是一句笑話,君不見今日某大國在世界上呼東喝西,指南打北,很是威風,卻也是麻煩不斷,反抗四起。

    暴力可以成爲解決問題的後盾,但絕對不能解決問題。

    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朝在擁有壓倒性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平等對待那些小國,並尊重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予而不搶掠,是很不簡單的。

    它不是武力征服者,卻用自己友好的行動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幾乎所有的國家。

    這種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當那浩浩蕩蕩的船隊來到時,人們不會四處躲避,而是紛紛出來熱烈歡迎這些遠方而來的客人。

    在我看來,這纔是真正的征服。

    圓滿完成外交使命之外,鄭和還成功地開闢了新的航線,他發現經過印度古裏(今科澤科德)和溜山(今馬爾代夫羣島),可以避開風暴區,直接到達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和東非國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在前六次航程中,鄭和的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東岸,並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他們拜訪了許多國家,包括今天的索馬里、莫桑比克、肯尼亞等國,這也是古代中國人到達過的最遠的地方。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上面我們只介紹了鄭和六下西洋的經過,卻漏掉了第七次,這並不是疏忽,而是因爲第七次遠航對於鄭和而言,有着極爲特殊的意義,就在這次遠航中,他終於實現了自己心中的最大夢想。

    之前的六次航程對於鄭和來說,固然是難忘的,可是他始終未能完成自己一生的夙願——朝聖。這也成爲了在他心頭縈繞不去的牽掛,但他相信,只要繼續下西洋的航程,總是會有機會的。

    可是一個不幸的消息沉重地打擊了他,永樂二十二年(1424),最支持他的航海活動的朱棣去世了,大家忙着爭權奪位,誰也沒心思去理睬這個已經年近花甲,頭髮斑白的老人和他那似乎不切實際的航海壯舉。

    鄭和被冷落了,他突然之間就變成了一個無人理會,無任何用處的人,等待他的可能只有退休養老這條路了。

    幼年的夢想終歸還是沒能實現啊,永樂皇帝已經去世了,遠航也就此結束了吧!

    上天終究沒有再次打擊這位歷經坎坷的老者,他給了鄭和實現夢想的機會。

    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朱瞻基突然讓人去尋找鄭和,並親自召見了他,告訴他:立刻組織遠航,再下西洋!

    此時距離上次航行已經過去了七年之久,很多準備工作都要重新作起,工作十分艱鉅,但鄭和仍然十分興奮,他

    認爲,新皇帝會繼續永樂大帝的遺志,不斷繼續下西洋的航程。

    事實證明,鄭和實在是過於天真了,對於朱瞻基而言,這次遠航有着另外的目的,只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並非一系列航海活動的開始,恰恰相反,是結束。

    朱瞻基爲什麼要重新啓動航海計劃呢,我引用他詔書上的一段文字,大家看了就清楚了,摘抄如下:

    “朕祗嗣太祖高皇帝(這個大家比較熟悉),太宗文皇帝(朱棣、爺爺)、仁宗昭皇帝(朱高熾、爹)大統,君臨萬邦,體祖宗之至仁,普輯寧於庶類,已大敕天下,紀元宣德,鹹與維新。爾諸番國遠外海外,未有聞知,茲特遣太監鄭和、王景弘等齎詔往諭,其各敬順天道,撫輯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