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75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3)
    但事實總是不盡如人意,沐英時代所使用的火銃是洪武火銃,這種火銃射程不遠,且每次發射後都需要換黑火藥和鉛子,無法形成持續的殺傷力,發射火銃的士兵往往射完第一發子彈後就會被大象踩死,這種賠本買賣沐英是不會做的。

    在經過無數次失敗和思考後,沐英終於創造出了一種先進且足以剋制大象的火器戰法。

    這種戰法根據敵軍大象兵打前陣的特點,將火銃兵列隊爲三行,發現敵象兵前進後,第一行首先發射火銃,然後第二行、第三行繼續發射,在二三行發射時,第一列就可以從容裝好子彈,形成完備而持續的強大火力(置火銃爲三行,列陣中……前行退後,次行繼之;又不退,次行退後,三行繼之)。

    這種開創性的戰術克服了當時火銃的侷限性,三行輪流開火,沒有絲毫停歇,足以將任何敢於來犯之敵人(包括大象)打成漏斗。

    正是憑藉着這種戰法,沐英徹底平定了雲南境內的叛亂,這種戰法由於其使用的地域性,並沒有在明軍中廣泛流傳,但這並不能否定其在軍事史上的偉大意義。

    在沐英發明三行火銃戰法的百年之後,普魯士國王腓特列二世經過長期鑽研,發明了與之類似的三線戰法,其排兵佈陣方法與沐英如出一轍,後來,他憑藉着這一戰法稱雄歐洲。

    當然,這位普魯士國王認爲自己纔是三線戰術當之無愧的首創者,如果此事發生在發明權和知識產權制度十分清晰的今天,我們是很有理由向這位國王收取專利權使用費的。

    沐英的三行火器戰法雖然並沒有在明軍中得以廣泛流傳和使用,但我們不需要爲此感到遺憾,因爲就在不久之後,一種威力更大、更先進的戰法將代替它的位置,在明朝乃至世界軍事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發明這種戰法的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他就是我們熟悉的朱棣同志。

    我們也很榮幸地把這位發明者請到了我們的大會現場,喔,朱棣同志,你不用站起來,坐着就行,下面我們將繼續介紹這種新式戰法的使用方法。

    在明朝永樂時期,由於早期的徐達、常遇春等一羣猛將都已故去,新一代的騎兵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喫苦耐勞精神有所退化(並非玩笑),不如他們的先輩,明朝騎兵對蒙古騎兵的個體戰略優勢已經失去,想要剋制整日遊牧搶劫的蒙古騎兵的衝擊力,必須配合使用其他武力手段。

    朱棣同志根據其長期武裝鬥爭的經驗,設置了三大營,並正式將火炮軍隊引入了明軍的戰鬥序列,他希望用火器來壓制蒙古騎兵的衝擊,但問題在於,騎兵不同於象兵,其速度極快,由於當時火器殺傷力和射擊距離以及換火藥時間上的限制,即使朱棣使用沐英的三行火器戰法,也是無法抵禦騎兵衝擊的。

    在總結經驗教訓後,明軍終於找到了一套能夠有效剋制蒙古騎兵的戰法,本人給明軍使用的這套戰法取了一個名字,叫“要你命三板斧戰鬥系統”。

    “要你命三板斧戰鬥系統”使用說明書

    首先必須承認,這個名字不是我首創的,而是取材於某搞笑電影中的“要你命3000”武器,也許有的朋友看過這部電影,這個所謂的“要你命3000”武器是由西瓜刀、石灰粉、毒藥、繩子一系列工具組成,具體使用過程比較複雜,也很多樣,比如先灑石灰粉遮住對方眼睛,然後用西瓜刀砍,或是下毒等等。

    我在這裏借鑑其名絕不是爲了搞笑,恰恰相反,我的態度是很認真的,因爲在我看來這個“要你命3000”武器系統正好能夠借用來說明永樂時期明軍戰法的特點。

    明軍的這個三板斧戰法是建立在三大營基礎上的,與“要你命3000”武器系統類似的是,明軍是對三大營軍事力量進行合理調配與組合,達到剋制蒙古騎兵的目的。

    所謂的要你命三板斧戰法的操作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在發現蒙古騎兵後,神機營的士兵會立刻向陣行前列靠攏,並作好火炮和火銃的發射準備,在統一指揮下進行齊射。這輪齊射是對蒙古騎兵的第一輪打擊,也就是第一斧頭。

    神機營射擊完畢後,會立刻撤退到隊伍的兩翼,然後三千營與五軍營的騎兵會立刻補上空位,對已經受創的蒙古騎兵發動突擊,這就是明軍的第二斧頭。

    騎兵突擊後,五軍

    營的步兵開始進攻,他們經常手持制騎兵武器(如長矛等),對蒙古騎兵發動最後一輪打擊,這也是明軍的最後一斧頭。

    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完整的戰鬥系統,明軍使用火器壓制敵人騎兵推進挫其銳氣後,立刻發動反突擊,然後用步兵鞏固戰場(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步卒次之),這一系統的具體使用根據戰場條件的不同各異,其細節操作過程也要複雜得多,比如多兵種部隊的隊形轉換等,但其大致過程是相同的。

    以衝擊力見長的蒙古騎兵就是敗在了明軍的這套戰術之下,無論多麼兇悍的騎兵也扛不住這三斧頭,這套“要你命三板斧戰鬥系統”經常搞得蒙古人痛苦不堪,卻又無可奈何。

    此外明軍使用的武器也是很有特點的,據考證,當時的明軍騎兵使用的兵器與蒙古騎兵也多有不同,某些明朝騎兵使用的不是馬刀,而是另一種威力更大的獨門兵器——狼牙棒。

    雖然騎兵多數使用的是彎馬刀,但據現代科技人員研究表明,高速移動中的騎兵在與敵方騎兵交鋒時,使用狼牙棒的一方是佔有優勢的,這是因爲狼牙棒的打擊範圍廣,使用方便,馬刀只有單面開刃,狼牙棒卻是圓周面鐵刺,無論哪一部分擊打對手都會造成傷害,此外還兼具棍棒打擊功能,其威力實在堪比現在街頭鬥毆時使用的王牌武器——三棱刮刀。

    而且狼牙棒的批量製作費用低廉,沒有統一標準,在棍棒上加裝鐵釘鐵籤等物體,幾十分鐘即可製作完成,簡單方便,還可自由發揮創造力,如個別心理陰暗者會加裝倒鉤倒刺等,不死也讓你掉層皮,實在讓人膽寒。正是所謂價格便宜,量又足,他們一直用它。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明軍的勝利絕不是僥倖,在他們輝煌戰績的背後,是對先進武器的研發、戰術的科學分析和戰鬥過程的細節編排,是無數軍事戰術科研人員的辛勤汗水的結晶。

    所以在我看來,科學技術是第一推動力這句話實在是極爲正確的。

    和我們前面介紹過的沐英的三行戰法一樣,朱棣的這套戰法在後來的時代裏也有很多近似品。

    三百多年後,一位矮個子開始使用與朱棣類似的戰法,他的戰術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先用大炮轟,再用騎兵砍,最後步兵上。

    可以看出,他的這套戰法和朱棣時代的明軍戰法是比較類似的,正是憑藉這套戰法,他征服了大半個歐洲,並最終找到了一份和朱棣相同的工作——皇帝。

    這位矮個子就是法國的拿破崙,他威震天下的資本正是他那獨特而富於機動性的炮騎結合戰術。

    天才總是有某些共通點的。

    會議開到現在,也該散會了,希望大家能夠從這個總結會議中瞭解一些明朝的戰術思想和技巧,也算沒白開這個會。

    對了,差點漏了最重要一點,以上我們已經概括了明軍的戰術思想和戰鬥方法,雖然這些都是明軍取勝的重要原因,但先進的武器和戰術並不是影響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事實上,古往今來,所有戰爭的勝負關係都遵循着一個最根本的原理:

    最終決定勝負的是參加戰爭的人。

    馬哈木失敗了,他的挑釁行爲終於換來了教訓,明白自己沒有與明朝對抗的實力後,他也步阿魯臺後塵,於永樂十三年(1415)嚮明朝朝貢稱臣。

    不過總體看來,馬哈木這個人還是比較守信用的,至少比阿魯臺強,或者說他很識時務,可能是那慘烈的一仗給他的心靈以沉重的打擊,他終其一生再也沒有侵犯過明朝邊界,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從史料來看,他也並沒有閒着,此後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對子孫的培養中。

    很明顯,他認識到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以瓦剌目前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絕對不是明朝政府的對手,但他也明白,先進的武器和戰術從來都不是勝利的保障,統帥和參與戰爭的人才是最爲關鍵的。

    事實證明,他確實培養出了堪稱英才的下一代。

    他的兒子叫脫歡,二十年後殺掉了韃靼首領阿魯臺,最終統一了蒙古。

    他的孫子叫額森,這位仁兄比他老子還厲害,幹出了更加驚天動地的事,他還有一個廣爲人知的名字——也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