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80章 生死相搏(2)
    朱棣聽了這個答案也十分滿意,臉上立刻陰轉晴,變得十分安詳,當然最後他還不忘誇獎楊士奇,說他是一個盡職盡責的人。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朱棣和楊士奇各出絕招,朱棣施展的是武當長拳,外柔內剛,楊士奇則是太極高手,左推右擋,來往自如。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似乎可以算是武當派的同門師兄弟。

    於是,永樂十年(1412)的這場紛爭就此結束,太子黨受到了沉重打擊,太子被警告,地位也有所動搖,但由於楊士奇等人的努力,終於穩定住了局勢。

    可是太子前面的路還很長,只要朱棣一天不死,他就會不斷受到朱高煦的攻擊,直到他登上皇位或是中途死去。

    事實也是如此,另一個更大的陰謀正在策劃之中,對太子而言,這也將是他監國二十年中經受的最嚴酷的考驗。

    在朱高煦持續不斷地誣陷詆譭下,朱棣確實對太子有了看法,但暫時也沒有換太子的想法,皇帝這樣想,下面的大臣們可不這樣想。

    看到朱棣訓斥太子,許多原先投靠太子準備投機的官員們紛紛改換門庭,成爲了朱高煦的黨羽,但楊士奇卻始終沒有背棄太子,他一直守護着這個人,守護在這個看上去遲早會被廢掉的太子身邊。

    大浪淘沙,始見真金。

    不久之後,一場更大的風暴到來了,太子和楊士奇將接受真正的考驗。

    永樂十二年(1414)九月,朱棣北巡歸來,當時太子及其下屬官員奉命留守南京,聞聽這個消息,立刻派人準備迎接,但迎接時由於準備不足,有所延誤,朱棣很不高興。

    其實說來這也就是個芝麻綠豆的小事,朱棣同志平日經常自行騎馬出入大漠等不毛之地,陪同的人也不多,像迎駕這種形象工程有沒有是不大在乎的。所以太子朱高熾雖然心中不安,卻也沒多想。

    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大大出乎了朱高熾的意料。

    朱棣大發雷霆,把朱高熾狠狠罵了一頓,大概意思是老子在外面打仗那麼辛苦,也是爲了你將來的江山打基礎,你卻連個基本迎接工作都做不好,要你這個廢物有什麼用?

    朱高熾捱罵了,心裏非常委屈:不就是稍微晚了點,至於搞得這麼大嗎?

    至於,非常至於。

    朱高熾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他的好弟弟朱高煦不斷打探他的行動,雖然並沒有什麼發現,但政治家朱高煦先生整人是從來不需要事實的,他不斷編造太子企圖不軌的各種小道消息,並密報給朱棣。

    朱棣開始並不相信,之後禁不住朱高煦長年累月地造謠,加上身邊被朱高煦買通的人們也不斷說壞話,他漸漸地又開始懷疑起太子來。

    屋漏偏逢連夜雨,沒想到回來就碰上了太子迎駕遲緩這件事,雖然這並不是個大事情,但在朱棣那裏卻變成了導火線。在朱棣看來,這是太子藐視他的一種表現。

    自己還沒有退休呢,就敢這麼怠慢,將來還得了?!

    在朱高煦的推波助瀾下,事情開始一邊倒,太子受到嚴厲斥責的同時,太子黨的主要官員如尚書蹇義、學士黃淮、洗馬(官名,不是馬伕)楊溥都被抓了起來,關進了監獄。

    最黑暗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在朱高煦的精心組織策劃和挑撥下,朱棣的怒火越燒越旺,太子黨幾乎被一網打盡。

    朱棣已經認定太子黨那幫人都想着自己早死,然後擁立太子博一個功名,他對太子的失望情緒也達到了頂點。他不再相信擁護太子的那些東宮文官們,除了一個人

    外。

    這個例外的人就是楊士奇。

    說來奇怪,雖然楊士奇一直在太子身邊,朱棣卻一直認爲他是一個公正客觀的人,於是在兩年後,朱棣再次召見他,問了他一個問題。

    與兩年前一樣,這也是一次生死攸關的問答。

    無畏的楊士奇

    當時的政治局勢極爲複雜,由於朱棣公開斥責太子,且把太子的很多親信都關進了監獄,於是很多大臣們都認爲太子已經幹不了多久了,倒戈的倒戈,退隱的退隱,太子朱高熾也陷入了孤立之中,現實讓他又一次見識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原先巴結逢迎的大臣們此時都不見了蹤影,唯恐自己和太子扯上什麼關係,連累自己的前途,在這種情況下,楊士奇開始了他和朱棣的問答較量。

    這次朱棣沒有遮遮掩掩,他直截了當地問楊士奇,太子是否有二心,不然爲何違反禮儀,遲緩接駕?(這在朱棣看來是藐視自己)

    在此之前,也有人也勸過楊士奇要識時務,太子已經不行了,應該早作打算。

    楊士奇用自己的答案回覆了朱棣,也回覆了這些人的“建議”。

    楊士奇答道:“太子對您一直尊敬孝順,這次的事情是我們臣下沒有作好準備工作,罪責在我們臣下,與太子無關(太子孝敬,凡所稽遲,皆臣等罪。)。”

    說完,他擡起頭,無畏地迎接朱棣銳利的目光。

    朱棣終於釋然了,既然不是太子的本意,既然太子並不是有意怠慢,自己也就放心了。

    就這樣,懸崖邊上的朱高熾又被楊士奇拉了回來。

    楊士奇這樣做是需要勇氣的,在太子勢孤的情況下,主動替太子承擔責任,需要冒很大的風險,要知道,朱棣不整太子,對他們這些東宮官員們卻不會手軟。與他一同輔佐太子的人都已經進了監獄,只剩下了他暫時倖免,但他卻主動將責任歸於自己,寧願去坐牢,也不願意牽連太子。

    楊士奇用行動告訴了那些左右搖擺的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收買,不是所有的人都趨炎附勢。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朱高熾的太子地位被摘掉是遲早的事情,繼續跟隨他並不明智,還很容易成爲朱高煦打擊的對象,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在風雨飄搖中依然堅持支持太子的楊士奇,不是一個投機者。

    就如同三十年前,他身處窮困,卻仍然無私援助那位朋友一樣;三十年後,他又做出了足以讓自己母親欣慰的事情。

    三十年過去了,雖然他已身處高位,錦衣玉食,他的所作所爲卻並沒有違揹他的人生信條。

    人窮志不短,患難見真情。

    楊士奇最終還是爲他的無畏行爲付出了代價,朱高煦恨他入骨,指示他買通的人攻擊楊士奇(士奇不當獨宥),本來不打算處置他的朱棣也禁不住身邊人的反覆煽動,將楊士奇關入了監獄。

    朱高熾得知楊士奇也即將被關入監獄,十分焦急,但以他目前的處境,僅能自保,是絕對保不住楊士奇的。

    楊士奇卻不以爲意,反而在下獄前對太子說:殿下宅心仁厚,將來必成一代英主,望殿下多多保重,無論以後遇到什麼情況,都一定要堅持下去,絕不可輕言放棄。

    此時,朱高熾終於意識到,眼前這個即將進入監獄卻還心憂自己的楊士奇其實不只是他的屬下,更是他的朋友,是患難與共的夥伴。

    太子的地位保住了,卻已經成爲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在朱高煦咄咄逼人的氣勢下,他還能堅持多久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