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90章 禍根(2)
    然而在他謙恭的表象之下,卻不斷地拉幫結夥,擴大自己的勢力,他利用司禮監的權力安插自己的侄子王山爲錦衣衛同知,並廣結黨羽,控制朝臣。

    這位王山先生聽說自己的叔伯發達了,遠來投奔,得此高官,十分得意,但如果他知道在七年後,等待自己的將是什麼,恐怕打死他也不會來當這個官了。

    三楊可以應付過去,但那個老太婆是應付不過去的,隔那麼幾天,王振總要被拉過去罵一頓,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王振沒有辦法,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前輩是他所對付不了的。

    只能等她老人家自然死亡了。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

    正統七年(1442)十月,歷經四朝的張太后離開了人間,王振奪權路上最大的阻礙就此消散。

    此時,三楊中的楊榮已經去世,而剩下的楊士奇和楊溥也已年老多病,迴天無術了。

    王振的機會來了。

    他從此大權獨攬,廣結同黨,不但控制了錦衣衛,還收了很多屬下,其中不乏飽學之輩,聖人門徒,而要論最無恥的一個,莫過於工部侍郎王祐。

    這位王祐先生曾經有一次到王振家中探望。在明代,大臣們都留有鬍鬚,而王振沒有鬍鬚(身不能至,心嚮往之),但當他見到王祐時,才發現這位大臣也沒有留鬍鬚,便問他原因。

    王祐先生是這樣回答他的:(以下內容可能引發嘔吐,請先作好思想準備)“老爺沒有鬍鬚,兒子我怎麼敢留呢?”

    在我看來,王祐先生真正達到了無恥無界限的境界,無恥到祖墳上都冒青煙。

    正是有了這些無恥之徒的幫助,王振在朝廷內的勢力越來越大。他排除異己,利用楊士奇兒子殺人的事件,攻擊他教子無方,最終打垮了這位四朝老臣,之後他又陸續誣陷戶部尚書劉中、祭酒李時勉等不服從他的大臣,並把他們趕出了京城。

    此時的王振,內得皇帝信任,外有打手幫忙,獨掌大權,魚肉百官,可謂風光無限,成爲了明朝開國以來最有權勢的太監。

    大權在手的王振並不滿足,他決定做一件前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

    五十年前,朱元璋先生爲了防止今天王振現象的出現,特地在宮門口立了一面三尺高的鐵碑,鑄上八個大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

    可是正所謂人走碑涼,誰寫的,立在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人管,有沒有人執行,到了王振當權,這塊碑文就被當成了貼在牆上沒人管的獎狀,再也無一人理睬。

    大家不理,王振卻不一樣,他總是覺得這玩意兒太刺眼,於是便命人移走這座碑。

    如果老朱還在,他一定會把王振這小子抓起來,剮上三千刀再讓他死,可時代不同了,也實在不行了。

    大家第二天上朝,看見開國皇帝的手跡突然沒有了,卻都保持了集體沉默,他們都知道是誰幹的,到最後卻成了打死我也不說,打死我也不管。

    朝政如此,多言何用!

    但就在王振氣焰滔天之時,也有一個人就不買他的賬,而這個人也實在不是等閒之輩,雖然吃了點虧,但王振終究還是不能把他怎麼樣。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正統六年(1441),當時太皇太后已經病危,無法再訓斥王振,三楊也無能爲力,王振實際上已經控制了朝政大權,所有外地巡撫官員回京都要照例孝敬王振一些金銀財寶,多少倒無所謂,但總得意思一下,表示對這位死太監的尊重。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此人從山西巡撫回來,別說金銀,連陳醋都沒帶回來一瓶。王振氣得七竅冒煙,大發雷霆,當即把這個人關了起來。

    王振是一個做事偏激的人,對於這種明擺着不給面子的人,他是不會留情的,他本已準備編織罪名,把這個人幹掉。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這個人似乎很有背景。

    不但地方上的官僚、老百姓幫他說話,連朝中重臣楊士奇等人也爲他求情,甚至某些藩王也出面了,要王振不要把事情做絕,否則就要他好看(藩王可是不好對付的)。

    一貫整人到底的王振終於意識到,這個人雖然權位不高,卻很不簡單,是不能“人道毀滅”的,於是他一反常態,放了這個人(不放也不行)。

    此人也確實厲害,他被整得很慘,卻一句軟話也沒有說過,一直痛罵王振,一點面子也不給他,堅持和他對抗到底。大有你能把我怎麼樣的氣勢。

    這位硬骨頭有背景的仁兄就是于謙。

    可惜在當時這樣的人太少了。

    抱負

    掌握朝政,統領羣臣雖然威風,但這並不是王振的最終目的,事實上,王振並不只是一個貪財貪權的人,他也有自己的追求抱負。

    王振也有着自己的偶像,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像自己的這位偶像一樣,橫掃千軍,銳不可當。他的這位偶像就是朱祁鎮的曾祖父朱棣。

    雖然自己以前只是個文人(現在是太監),但卻十分嚮往率軍出征的威風凜凜,而先輩鄭和的豐功偉業也不斷鼓勵着他。

    太監就不能橫刀立馬嗎?立給你們看看!

    這下問題嚴重了。

    一個人如果飢餓就會去找東西喫,因爲這是他的基本需求。

    如果他已經喫飽了呢?那麼他就會四處閒逛,找點事情幹,反正閒着也閒着。

    如果一個喫飽的人又找不到什麼好事幹,他可能就會去幹壞事,實現自我價值。

    王振大概就屬於後兩種情況。

    他已經大權在握,家財萬貫,權和錢都有了,這位死太監也有了新的人生追求——建功立業,名留青史。

    應該說,有這樣的志向是好的,但問題關鍵在於這位有志太監本身的素質如何。

    就如同一個貪官污吏,平日只是貪污受賄,這樣的惡行固然讓人憤慨,但這並不是他們作惡的最高境界。

    所謂作惡的最高境界,就是明明沒有這樣的才能,還要打腫臉充胖子,硬要去幹一些所謂的好事。

    這纔是惡人中的極品。

    王振就是這樣的一個極品,他明明是個不成器的教書先生,明明是個投機的死太監,明明是個貪圖權位的小人,這些我們都不計較了。但他現在居然要把自己往軍事天才,戰爭英雄上面靠,就實在是太不要臉了。

    偏偏當時的時局給了他這樣一個不要臉的機會。

       敵人出現

    我們前面說過,那位被朱棣打得落花流水的馬哈木有個好兒子,這話確實不假,永樂十六年(1418),馬哈木的兒子脫歡承襲了父親的爵位,並從此開始了稱霸蒙古的軍事行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