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165章 大臣很強悍(2)
    耿炳文我們已經介紹過了,由於他擅長防守,不會進攻,被朱元璋留下來爲自己的子孫保駕護航,也就是說他的存活是出於領導的實際需要,並不值得驕傲。

    對比之下,郭英的待遇就很奇怪了,他也是身經百戰,而且很能打仗,這樣的一個人爲什麼能夠活下來?

    只要我們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他確實有充分的生存理由。

    首先他的妹妹是朱元璋的老婆——著名的郭寧妃,而且這位英雄母親還給朱元璋生下了一個兒子——魯王朱檀。

    其次,他還是朱元璋的親家,他的兒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

    最後,他很低調。

    這樣的一個人,朱元璋實在沒有殺掉他的理由,畢竟是熟人,確實不好意思動手。

    所以郭家就成了功臣中碩果僅存的名門,不管外面腥風血雨,漫天風浪,這一家子卻總是穩如泰山,長命百歲。

    不但郭英本人活得很夠本,他的子孫也不是孬種,在正統年間土木堡慘敗後鎮守大同,爲國家立下奇功的郭登就是郭家的優秀子孫。

    而到了嘉靖年間,這一家人勢力越來越大,比如郭勳雖然不是朝中重臣,也沒有發言權,卻沒人敢惹,因爲他雖不管朝政,卻管禁軍!

    手上有這麼一幫子打手,楊慎就算長了十個腦袋,也不敢跑到他家去鬧事。

    之後的事情就簡單了,張璁和桂萼每天提前上朝,到了下班時間兩個人看準機會,一溜煙就往東華門跑,出門之後直奔郭勳家,可以肯定的是兩個人的運動功底相當紮實,楊慎一直都沒有找到機會下手。

    每天集結鬥毆是個比較麻煩的事情,慢慢地大臣們都失去了打羣架的熱情,張璁和桂萼就這樣躲了過去。而郭勳也就此成爲了張璁等人的死黨。

    當然了,郭勳這種人是從來不做虧本生意的,他之所以要袒護張璁,原因十分簡單——投機。

    他早已看出,張璁身後有着皇帝的支持,而這位少年皇帝十分厲害,將來必定能夠控制大局,所以他把籌碼全部押了下去。

    現在看來,他是個高明的賭徒,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次賭博最終讓他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最後的示威

    郭勳先生離他最後的結局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在目前,他還是十分得意的,而情況正如他所預期的那樣,張璁即將成爲這場戰鬥的勝利者。

    雖然局勢很不利,但楊慎並沒有舉手投降,既然不能肉體消滅,他就換了個方法,聯合三十多名大臣上了一封很有趣的奏摺,大意如下:

    “我們這些大臣談論的都是聖人(程頤、朱熹)的學說,張璁、桂萼卻是小人的信徒,既然皇上你寧可信任張璁桂萼,而不相信我們的話,那就請把我們全部免官吧!”

    這一招叫做以退爲進,楊慎老爹早就已經用過,實在不新鮮,嘉靖同志看過後只是付之一笑,根本不予理睬。

    另一方面,張璁、桂萼卻是平步青雲,被任命爲翰林學士,而在他們的幫助下,嘉靖先生的計劃也已提上日程,他準備不久之後,就把那個礙眼的“本生”從父親的稱呼中去掉。

    楊慎終於走進了死衚衕,皇帝不聽他的話,他也無力與皇帝對抗,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已無計可施。

    然而上天似乎並不打算放棄他,在這幾乎絕望的關頭,它給了楊慎最後一個機會。

    嘉靖三年,七月,戊寅。

    朝堂上又是罵聲一片,大臣們爭相反對張璁、桂萼,陳述自己的觀點,可是嘉靖已經掌握了對付這些人的辦法——不理。無論要罵人的還是想吵架的,他壓根就不搭理,等到這幫兄弟們說累了,下班時間差不多也到了,嘉靖隨即宣佈散朝,告訴那些想惹事的大臣:今天到此爲止,明天請早!

    日子就這樣在爭吵中一天天地過去,在嘉靖看來,今天和以往沒有什麼不同,可是他錯了,沉寂的怒火終會點燃,而時間就在今天。

    因爲在那些憤憤不平的人羣中,有一個心懷不滿的人即將爆發!

    這個人是吏部右侍郎何孟春,今天他心情不好,因爲他費盡心機寫的一封罵人奏摺被留中了。

    所謂留中,就是奏摺送上去沒人理,也沒人管,且極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會在廢紙堆裏或是桌腳下發現它們的蹤影。自己的勞動成果打了水漂,何孟春十分沮喪。

    不能就這麼算了!他打定了主意。

    “諸位不必喪氣!”何孟春突然大聲喊道,“只要我們堅持下去,皇上必定會回心轉意!”

    這一聲大喝把大家鎮住了,所有的人都停了下來,準備聽他的高見。

    吆喝結束了,下面開始說理論依據:

    “憲宗年間,爲慈懿皇太后的安葬禮儀,我等先輩百官在文華門痛哭力爭,皇帝最後也不得不從!今日之事有何不同,有何可懼!”

    這裏我插一句,何孟春先生說的事情確實屬實,不過這事太小,所以之前沒提,諸位見諒。

    聽到這句話,大家馬上理論聯繫實際,就地開展了訴苦運動,你昨天被欺負了,我前天被彈劾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衆人情緒逐漸高漲,叫喊聲不絕於耳,憤怒的頂點即將到來。

    形勢已經大亂,文官們爭相發言,慷慨激昂,現場搞得像菜市場一樣喧囂吵鬧,混亂不堪,誰也聽不清對方在說些什麼。

    關鍵時刻,一聲大喝響起,中氣十足,蓋住了所有的聲音,明史上最爲響亮的一句口號就此誕生:

    “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發言者正是楊慎。

    要說這位仁兄的書真不是白唸的,如此有煽動性的口號也虧他纔想得出來。

    一聲怒吼之後,現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的人都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看着楊慎,看着這個揮舞着拳頭、滿面怒容的人。

    面對着眼前這羣怒火中燒的青年人,楊慎的血液被點燃了。父親的淒涼離場、高幹子弟的門第與尊嚴使他確信,正義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話已經說出口了,事到如今,要鬧就鬧到底吧!

    楊慎又一次振臂高呼:“事已至此,大家何必再忍,隨我進宮請願,誅殺小人!”

    憤青們的熱情就此引爆,他們紛紛捲起袖子,在楊慎的率領下向皇宮挺進。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比較流氓了,因爲在這個世界上,鬧事的人固然很多,和平愛好者也不少,許多大臣看到楊慎準備惹事,嘴上雖然沒說,但腳已經開始往後縮,那意思很明白,你去鬧你的事,我回家喫我的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