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201章 名將的起點(1)
    基本功是必要的

    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七歲的戚繼光準備出發了,他要去北京繼承父親的職位,雖說名義上已經接班,但無論如何,程序還是要走一遍的。

    辦完手續之後,戚繼光正式趕赴山東,辦理交接,就任登州衛指揮僉事,當時他剛滿十八歲。

    但等他到地方一看,才由衷地感嘆,政府實在是太信任自己了,信任得過了頭。

    登州是山東沿海重鎮,光駐軍就有數千人,加上兼管的軍屯民政,加起來大致有上萬人,而且這幫人長期不打仗,都混成了兵油子,每天只是混喫等死,還喜歡搞腐敗。

    熱血青年戚繼光對此十分不滿,他大張旗鼓地進行了改革,嚴肅考勤制度,整頓軍紀,可謂是雷聲陣陣。

    遺憾的是,偏偏就不下雨,口號喊得震天響,卻無人理會,畢竟大家心裏都有數:你爺爺在的時候就這個樣兒,你小子鬍子都沒長起來,就想跟前輩過招?

    這是戚繼光學到的第一課,他終於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像他父親和老師那樣的人永遠只是少數派,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還必須學會妥協。對於這一點,他比他未來的盟友張居正醒悟得更早。

    事情辦不下去,戚繼光卻並不氣餒,因爲他已經找到了一個更有意義的目標。每天早上,他開始跑步鍛鍊身體,操練武藝,進行高強度體能訓練,還懸樑刺股,用功苦讀。

    戚繼光正在備考,他準備參加武舉考試。

    雖說已經是四品武官,但戚繼光仍然打算去考試,這倒不是他喫飽飯沒事幹,跟自己過不去,而是因爲在明代,考試成績實在太過重要,管你是皇親國戚、高幹子弟,如果不是進士出身,總會被人當作僞劣產品。

    此外參加這一考試還可以鍛鍊體質,促進新陳代謝,順便學點武藝,加強基本功,實在是有益身心。

    事實證明,戚繼光的這一選擇十分英明,在十年之後的那片高地,他付出的努力,將得到最大的回報。

    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繼光參加武舉鄉試,一舉中第,成爲了武舉人。

    第二年,戚繼光打點行裝,前往北京參加會試,一般說來結果無非兩種,考中或考不中,可是戚繼光同學偏偏遇上了第三種。

    雖然許多史籍對戚繼光參加會試的成績沒有提及,但據某些材料顯示,他的考試成績可能十分不理想,如果就此考下去,估計也只能是打包走人,改日再見。

    考試即將接近尾聲,就在戚繼光準備捲鋪蓋的時候,兵部侍郎楊守謙突然跑來,告訴大家:不管考得好還是考得差,統統都不要考了,同學們馬上集合,抄起傢伙跟我上吧。

    俺答來了,“庚戌之變”爆發了。

    這自然是件麻煩事,但對戚繼光而言,卻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正是在這次事變中,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寫的《備俺答策》也廣泛流傳,獲得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

    戚繼光的命運就此被徹底改變,“庚戌之變”後,朝廷爲了加強邊境的防務,決定調集山東、山西等地部分軍隊輪流守邊界,之前出盡風頭的戚繼光自然難逃法眼,光榮中標。

    這是一個旁人避之不及的苦差,然而戚繼光高興地去了,他將在那裏開始自己傳奇的一生。

    在行進的路上,面對着險峻去路和茫茫前方,戚繼光再次堅定了他的志向: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這將是他一生的選擇。

    然而這個選擇的開頭並不順利,戚將軍在邊境的日子過得實在不爽,因爲他被分配駐守的地方是薊門。

    原先在山東的時候,雖說手下都是一幫兵油子,好歹自己還是個四品指揮,說話算數。而薊門爲明朝四大防區之一(宣、大、薊、遼),高級軍官一抓一大把,什麼都輪不到戚繼光,他在這裏只能乾乾巡哨之類的活,很少有實踐操作、指揮軍隊的機會。

    於是,度過了看似平淡無奇的三年之後,他又回到了山東,在很多人看來,這位曾被兵部領導寄予厚望的年輕人毫無成就,只是白白混了三年。

    但事實並非如此。

    岑港之戰後,俞大猷對戚繼光的戰術十分欽佩,曾好奇地問過他一個問題:你的戰法由何處學來,源於何時?

    戚繼光回答,是當年在薊門巡邊時所學。

    俞大猷十分喫驚,一個巡邊的小官,又沒有打過大仗,何以如此精通兵法?

    戚繼光十分自豪地答覆了他的疑問——自學成才。

    他告訴俞大猷,在薊門的那三年中,無論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差事,他總是帶着一本書,反覆翻閱,日夜苦讀,而他所領悟的軍法之祕訣大都來自此書。

    遺憾的是,這本書並不是俞大猷最喜歡的《易經》,它的名字叫《孫子兵法》。

    如果要搞個三千年來的世界暢銷書排行榜,《孫子兵法》至少可以排進前五十名,此書早已打入國際市場,行銷海外,這本書拿破崙買過,希特勒也買過,上到八十歲的老頭,下到四五歲的孩童,都是孫子的忠實讀者。

    但能從中看出名堂,且自創兵法者,恐怕就只有戚繼光先生了。因爲他有着一種十分奇特的看書方法——一邊看一邊批。比如孫子曾經曰過:敵人氣焰囂張,就不要去打(勿擊堂堂之陣)。戚將軍卻這樣曰:越是氣焰囂張,越是要打!(當以數萬之衆,堂堂正正,彼來我往,短兵相接。)

    孫子還曾經曰過:詐敗的敵人,你不要追(佯北勿從)。戚將軍曰:保持隊形,注意警戒,放心去追(收軍整隊,留人搜瞭,擂鼓追逐。)

    類似之處數不勝數,用馬克思主義的話來說,戚繼光同志對孫子兵法進行了批判地吸收,所謂因地制宜,取其精華,終得兵家之精妙。

    嘉靖三十四年(1555),軍事理論家戚繼光調任浙江,任都司僉書,他的理論將在這裏接受嚴酷的考驗。

    明代的武將和文官沒什麼區別,也喜歡搞內部矛盾,爭權奪利,一門心思往上爬,但戚繼光對此卻毫無興趣。他到任之後,便針對當前形勢,提出了許多條合理化建議,並上報領導,雖沒有得到任何迴音,但他依然故我。

    不久之後,爲加強防務,朝廷決定設置寧紹臺參將一職,這個職位大致相當於寧波、紹興、台州三地分軍區司令員,位高權重,是個肥差。

    消息傳來,許多人開始積極活動,請客送禮,拉關係走後門,希望能混到這個差事,只有戚繼光無動於衷,繼續幹自己的工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