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賊 >第114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兄弟姐妹們情人節快樂,小船是註定要孤身一人了。

    ~~~~~~~

    普通的小船,寬度大都在2米左右,窄,也不會窄出太多,寬也不會寬出太多,而長度,大都在5、6米、7、8米不等。

    如此,30步寬的河面中心,足夠十幾條小船並排通行了。

    李元慶又怎的還會猶豫?

    當即,李元慶與張盤、陳忠簡單商議一番,船隊便直接進入了三岔河的腹心。

    此時,三部戰兵有1500~人,加上水手雜役,差不多超過3000人。

    按照河面的寬度,就算大船通行,其實也沒有太多大礙,但爲了保險起見,李元慶三人還是全部選擇的小船,將數艘大船,留在遼河口,每部留下100戰兵看守,由李元慶部把總王海負責河口船隻協調事物。

    如此,進入腹心的,便是400多艘小船,1200戰兵,還有數百號水手雜役。

    內陸河不比海上,形勢錯綜複雜,加之此時三部人馬又是逆流而上,李元慶在這方面,也沒有太多經驗。

    好在有官滄海在,李元慶直接將負責航行的任務,全權交付與官滄海。

    對於此,張盤還想說些什麼,但最終,還是保持了沉默。

    400多艘小船,便如同400多艘大魚,一進入河面,便將河面堵得有些擁堵。

    此時雖是冬季,但遼河口是遼河和三岔河匯聚的交叉點,水流量很大,而李元慶三人爲了多帶船隻,每艘船上的士兵和水手都很有限,只能一起奮力划槳。

    好在之前的晚飯,是李元慶慷慨解囊,不論士兵還是水手,喫的都很足,雖然風很大,但不到半個時辰,船隊便順利進入了三岔河的腹地。

    官滄海帶領幾十艘小船在前方開道,李元慶三人,則在第二梯隊前頭的小船上坐鎮,根據周圍環境,隨時應對各種變動。

    此時,雖然進入了二月裏,馬上就要到春天了,但河岸兩側,到處都是一片枯色,就像大明在遼地的戰局,讓人很是壓抑。

    今晚雖然有風,但月亮不錯,能見度很高。

    到了子時,船隊已經深入到三岔河腹地幾十裏,但河岸兩邊,基本沒有看到人煙。

    即便有一兩個小村子,也都是一片死寂,沒有絲毫有人煙的跡象。

    陳忠不由長嘆一聲,“遼事這般不堪,你我都有責任啊。”

    張盤也深以爲意,“建奴猖獗,此禍不除,必後患無窮啊。”

    李元慶點了點頭。

    走後世中走來,沒有人比李元慶更瞭解金錢鼠辮的危害了。若放任歷史自流,悲劇將不可避免的重演。

    但此時,隨着老奴的南征北討,整個遼地,都已經落入了他的手中,大明在遼地已經全面崩盤,大明方面,即便再想有所動作,已經是很難了。

    李元慶心中其實也很迷茫。

    八旗兵的驍勇,他已經有了切身的體會,以此時三部這點軍事力量,根本做不了太多,只能是挑軟柿子捏。

    只可惜,軟柿子哪裏這麼好找啊?

    即便是在河岸邊碰到了小規模的建奴主力,三部恐怕也只能選擇落荒而逃。

    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就如之前分析的一樣,老奴得了廣寧城的物資,必定會運送回瀋陽,而這運送任務,十成都是要漢人奴隸來做。

    這就是李元慶三部最大的機會。

    夜風很冷,卻也讓李元慶的頭腦更加清明,逆流而行,船隊速度實在是提不起來,過了子時,馬上就要天亮,李元慶必須要在拂曉前,找個地方紮營,先把三部人馬隱藏起來。

    陳忠和張盤說了幾句,發現李元慶正盯着遠處的河岸,忙道:“元慶,在想什麼?”

    李元慶一笑,“我在想,建奴的女人,該是什麼滋味。”

    陳忠本來興致不錯,一聽李元慶這話,忙啐了一口,“元慶,你啥時候口味這麼重了?那些蠻夷,跟男人一樣粗壯。聽說她們不僅能打獵耕田,到了戰時,甚至可以跟士兵一樣上陣。再說遼地苦寒,又能養出什麼樣的女人?還是我大明的女人好啊。尤其是江南的小家碧玉。”

    陳忠長嘆一聲,看向了南方。江南,該是什麼模樣?

    張盤笑道:“元慶,這事還不簡單?只要咱們打下個大城,哥哥給你找幾個來,你不久知道了麼?”

    李元慶一笑,“這倒是個好主意。”

    說着,李元慶舒展了一下筋骨,臉色鄭重起來,“兩位哥哥,逆流的速度太慢,天色馬上就要放亮,咱們得先找個地方紮營休息。”

    張盤道:“元慶,這纔剛過子時,咱們再往裏走一段不遲。何必急在這時?”

    李元慶搖了搖頭,“有備才能無患。兩位哥哥,咱們此行,絕不能輕易暴露行蹤,否則,肥肉撈不到,反而會惹上一身騷。主要是咱們現在可用的情報太少了。我還是想先紮營,等白天得到了準確消息,再確定明天的行動。”

    &n

    bsp;  見李元慶這般說,張盤也只得表示贊同,“元慶,你這人,什麼都好,就是太小心了啊。”

    李元慶不由莞爾,這句話,怎麼這麼熟呢?好像不止一個人這麼說過了啊。

    張盤點了頭,陳忠這邊自然沒有意見,李元慶直接將選擇紮營地的任務,交給了官滄海。

    半個時辰不到,官滄海那邊傳回了消息,前方几裏之外,河道有一個分叉口,在支流兩岸,都是密林,有一個廢棄的村落,隊伍可以選擇在那裏紮營。

    人類的文明史,總是和水分不開。即便是後世,大的城市文明,也都是依靠淡水而建。

    此時有這麼好的條件,李元慶當然要利用起來,當即下令,隊伍前往廢棄村落紮營。

    很快,400多艘小船,悄無聲息的改變了航向,來到了三岔河的這條支流裏。

    小村落不大,大概也就是4、50戶的規模,但房屋都是夯土爲主,這主要也是爲了保暖。

    與江南水鄉大大小小的河流邊村莊密佈不同,遼地地廣人稀,此時更是苦寒之地,人煙很稀少,加之遼西戰事,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更是荒涼。

    隊伍很快在小村子裏紮下營來。

    李元慶令水手和雜役們先去休息,留下幾部士兵值夜,剩下的士兵,也全都去休息。

    逆水行舟,不論是士兵還是水手雜役,體力消耗都很大,已經是後金腹地,隨時都可能遇敵,士兵們的體力也變得更爲關鍵。

    而水手雜役們,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體力還要值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