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賊 >第650章 重設遼東巡撫!
    ~~~~~~

    京師的建築,以高大、威嚴、大開大合爲主,而南京這邊的景緻,則是精巧、秀麗爲主,是情是景,是景是情。

    楊嬌~孃的品味,李元慶自然不會懷疑。

    從側門進入霧雨閣後院,隨處可見亭臺樓閣,迴廊流水,尤其是滿眼的綠色,再夾雜着這細碎的小雨,讓李元慶的疲憊,也恢復了不少。

    霧雨閣的後院極大,至少,也在三十多畝的規格。

    李元慶和楊嬌~娘雖然常年不在這邊住,但楊嬌~娘還是規劃出了很大的私密空間。

    除了後院前方,有十幾座小樓,是預留出來的未來頭牌的閨房,其餘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屬於‘私密空間’。

    此時,李元慶就在這私密空間的最核心,後院的正堂中,陪着他的幾個嬌妻美妾喫完飯,小蓮小荷也在此列。

    小蓮也已經懷孕了,本來,李元慶不想讓她跟着過來,以免動了胎氣,但這小丫頭可不想跟李元慶分開,拼命也要黏在李元慶身上,李元慶也只好讓她跟着,等到這邊的事務處理完畢,讓她跟楊嬌~娘一起返回江北,再返回長生島。

    張寶珠、任穎兒、彩子、婉兒,也包括小蓮小荷諸女,都是第一次來到江南,都是很興奮。

    江南這邊的飯食,主要以清淡爲主,更爲精緻,與北地的口味,尤其是長生島的口味,截然不同。

    但楊嬌~娘早有準備,這邊早就預備好了幾個京師的廚子,在飯食方面,除了幾道象徵性的江南小菜,衆人都沒有感覺到絲毫的異常。

    舒服的喫過了晚飯,喝了幾杯小酒,張寶珠提議,幾女一起去逛園子。

    衆女都知道張寶珠在李元慶的心裏,地位遠超常人,在這種事態,她們自然也是不會反駁張寶珠的意思,一行人鶯鶯燕燕的便開始逛這幾十畝的大園子。

    楊嬌~娘看着李元慶還在發呆,不由微微嬌笑:“元慶,王大人那邊已經準備好了。距離咱們這邊不遠,你現在過去,早些回來。晚上,要沒人伺候你,我來給你安排。”

    說着,楊嬌~娘笑着對李元慶拋了個飛吻,帶着幾個嬌媚的侍女,趕忙去追張寶珠她們。

    李元慶不由有些無語,這他孃的,還‘反了天了’?

    不過,看到幾女這般融洽,李元慶的心裏,也是非常的愜意,忙招呼龜奴,收拾東西,去拜會南京兵部尚書王在晉。

    王在晉此時雖已經去勢,在未來、在崇禎一朝的格局中,也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但此人還是有些能力的。

    先不說其據守山海關的策略,就單單是他的《三朝遼事實錄》,就已經足夠他名垂青史。

    可惜,‘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

    政治智慧,‘選路站隊’,大勢所趨,種種原因糾結,使得他,註定無法將他的抱負施展開來。

    他的身上,也具有一些濃郁的悲情色彩。

    王在晉的府邸距離秦淮河不遠,也就小半個時辰的車程。

    之前,已經有僕從過來遞上了李元慶的名帖,王在晉也有所準備,早早就有奴僕在府門外等候。

    待看到李元慶的車馬、親兵過來,奴僕忙快步進去稟報,王在晉親自出門迎了出來。

    “呵呵。李帥,稀客,稀客啊!你怎的會有時間,來到南京?”王在晉笑着迎了上來,熱情的看着李元慶。

    雖不似徐光啓那般中門大開,但以王在晉現在在職南京兵部尚書的身份,能親自出來迎接李元慶,也絕對是給足了李元慶面子。

    李元慶忙恭敬行禮,笑道:“王大人,咱們可是多日未見了啊!”

    王在晉不由哈哈大笑:“李帥,這真是一壺濁酒喜相逢啊!來,進府裏來談。我已經令人備下了酒宴,咱們好好喝一杯。”

    李元慶一笑,令牛根升呈上了禮單,笑着跟在王在晉身後,進了府裏。

    王在晉此時雖然已經有些‘過氣’,但在禮節上,李元慶卻並未有怠慢,基本跟徐光啓一樣的規制,現銀一千兩,黃金一百兩,皮毛雜貨若干。

    摺合起來,大概在四千兩出頭的規模。

    這倒不是李元慶有錢沒處花,是因爲李元慶很明瞭,王在晉的日子,絕沒有表面上那麼舒坦。

    換句話說,這人有點‘軸’,不是玩的特別溜的那種人。

    再直白一點,這廝不太會撈錢,日子過得並不太滋潤。

    如此,在這方面,李元慶自然不會小氣了。

    來到客堂,喝了幾口茶,敘了敘舊情,兩人之間並不算厚重的交情,又慢慢被拾了起來。

    但從奴僕嘴中,得到了禮單的詳情之後,王在晉也是大喫一驚,忙道:“李軍門,這,這怎的使得啊?這……”

    李元慶笑着道:“王大人,明人不說暗話!這是我李元慶的孝敬,也是整個遼南的兄弟們,孝敬給王大人的一點心意。”

    若是李元慶明擺着與他套近乎,王在晉就算接受,心裏或許也會有疑惑,但~~,李元慶說是遼南的兄弟們,給他王大人的孝敬,瞬間,王在晉簡直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啊!

    忍不住長嘆息道:“李帥,難得,難得啊!難得遼地的兒郎們,還記得我啊!”

    李元慶也有些說不出的感慨。

    在‘學術’上,王在晉無疑是成功的。

    他的《三朝遼事實錄》,爲後人研究明史,尤其是明末這段歷史,提供了強有力的考究。

    而他的依山海關據守之策,在後世,也已經被論證,這應該是最貼切的,解決明末遼事問題的方案。

    &n

    bsp;  可惜啊!

    造化弄人!

    他最終還是一個失敗者。

    雖不至於窮困潦倒,但~,滿腔的熱血,一身本領,無數溝壑,卻是要硬生生的被清冷的江風和絲絲的細雨,消散在江南這‘殺人不見血’的風刀之中啊。

    “大人,遼地的兒郎們,一直記得您!若有時間,您可以回遼地看看。百姓們也很想念您啊!”

    王在晉重重點了點頭,“李帥,有機會,王某一定會去的,一定會的……”

    王在晉好半天,才從憂慮的情緒中恢復過來,李元慶也和他慢慢打開了話題,當然,一切還是以遼事爲主。

    談到此次寧遠之戰時,王在晉也是大爲感慨:“李帥,哎!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此事,朝廷處斷不公啊!寧遠之戰的主戰場,明明是在覺華島,卻……”

    王在晉有過在遼地的親身體驗,他自是明白,其中貓膩和細節,忍不住爲李元慶扼腕嘆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