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賊 >第929章 一個字,幹!
    今天小船有朋友結婚,整整忙活了兩天,只睡了幾個小時……

    好在,終於忙活完了,也算是盡善盡美。

    這章應該還不錯,該解釋的,小船上都已經解釋明白……如果還有人非要就一些搞不清的細節來噴我,我也真沒辦法了……

    跪求正版訂閱支持...抱着兒子跪謝...

    ~~~~~~

    要對北地用兵,與老毛子進行‘試探性’的接觸,李元慶可絕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深思熟慮、沉吟良久、一直在醞釀、改良中的方案。

    正如韓信當年那句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依照此時的事態,即便他李元慶,再在對陣後金軍的過程中,立下什麼大功績,恐怕,也不可能再帶來什麼大的收穫,反倒是會更讓人忌諱、眼紅。

    畢竟,這麼多年了,人們對李元慶對陣後金軍能打勝仗,早已經形成了‘共識’。

    如果李元慶對陣後金軍不能打勝仗,那才叫見了鬼了……

    尤其是面對崇禎皇帝這種性子……只准他對不起天下人,卻絕不準天下人對不起他……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初登大寶,卻要面對李元慶這種頗爲強勢的強力權臣……

    雖然李元慶的確有中流砥柱、國之柱樑的定海神針之用,但~~,恐怕任何一個有雄心、有掌握慾望的帝王,都不希望有李元慶這樣的人存在……

    這~~,就讓事態陷入了一個詭異的循環。

    李元慶哪怕是再在對陣後金軍的戰場上立下大功,但只要李元慶無法攻破瀋陽城,無法滅亡了後金朝廷,就只能是‘叫好不叫座’,‘打雷不下雨’,反倒是會讓一衆喫這碗‘大鍋飯’的人,坐立不寧,‘臉紅心跳’。

    此時~,以李元慶的實力,壓制後金軍,沒有太多大礙,可以說是信手拈來,但~~,若想要攻破瀋陽城,想要滅亡後金王族、政權,那~~,就是真的有點想多了……

    以一人一地之力,去跟後金全國、尤其是還有皇太極這種不世出的雄主在位的遊牧民族強國死磕,就算李元慶把他的家底子都拼光了,恐怕,也並不一定會見到什麼好的效果啊……

    聖人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孟子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說到底,只有在保證了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之下,才能去考慮後面,否則,若是自己都立身不穩,談何治國?更談何平天下?

    一切無怪乎只能是鏡花水月而已!

    就算能青史留名,但那又能有個鳥用?能改變歷史進程麼?

    但歷史卻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

    不過~,就像是捕蛇人捕蛇。

    此時~~,李元慶的確是無法捏死皇太極、捏死後金國運的命門,但這些年來,長生營的飛速發展,不斷的進步,一場場艱苦戰役的不斷磨練,整個長生營的精氣神,已經完全起來。

    換句話說,長生營的軍魂已經成型,體系,已經開始趨向於完備,在整個大勢上,已經開始壓制後金女真一個、甚至是幾個等級。

    再直白點說。

    此時,就算李元慶和長生營單方面、單獨直面後金軍主力,在軍事層面上,李元慶和長生營的兒郎們,那也是絕對不虛的。

    哪怕後金是舉全國之兵來襲,只要是在遼南,只要是在長生營的本土上,不說讓整個後金軍主力有來無回吧,至少,也得崩掉他們幾顆牙齒,甚至,斷條腿,斷只胳膊。

    只不過,李元慶和長生營,此時就像是一個強壯的嬰兒,他們想要完全成長到壯年,成長到巔峯,還需要一些時間……

    此時,在大明國內的大勢上,李元慶雖是有些被動,有些受人掣肘,施展不開手腳。

    但~~,在對陣後金軍方面,李元慶已經與皇太極達成了妥協,又與莽古爾泰達成了私下裏的協議……

    皇太極和莽古爾泰只要不是想‘喫棗藥丸’,那就絕對不敢輕易來招惹李元慶!

    再露骨一點說……

    此時,皇上、朝廷,忌憚他李元慶,那是因爲,他們害怕他李元慶功高震主,賞無可賞,要壞了‘規矩’。

    而皇太極和後金方面,忌憚他李元慶,卻是因爲,他們是真害怕,李元慶有事兒、沒事兒,就來他們的地盤上溜溜,不是一記奪命拳,就是一記窩心腳,這般下去,那就是大羅神仙也受不了啊……

    尤其是~,下一步,要‘五年平遼’的袁督師,強勢上位,已經是不可避免……

    加之,大明國內,流民軍浪潮的勢頭,已經開始騷動。

    再加之崇禎皇帝要對朝野內的閹黨殘餘勢力進行大清~洗……

    整個大明國內的事態,已經是開水煮豆子-----越來越燥亂!

    若李元慶再盯着大明國內的格局,死死不肯放鬆,那~,可就絕非是智者所爲了。

    更非是英雄的選擇!

    世界歷史,古往今來,轉移國內矛盾的最好手段,那便是‘禍水東引’!

    將部隊的注意力,將麾下百姓、子民的注意力,集中到外面……

    尤其是後世的霸主、大哥、世界警察米國,在這方面,更是玩的溜的不能再溜了……

    在此時,李元慶要用兵,其實有兩個選擇。

    最好的,其實是倭國、南洋一線。

    只不過,因爲東亞的地理位置,歷史傳承,再加之李元慶和長生營本身的優劣勢,綜合各方面的原因考量

    ,不論是對倭國、亦或是南洋動兵,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李元慶船隊、或者叫已經有了雛形的‘海軍’,還不夠強大!

    若李元慶直接對倭國的小鬼子用兵,荷蘭人怕就會第一個跳出來,從而在南洋方面,引發連鎖反應。

    在歷史上,當年~,國姓爺之所以敢對臺灣的荷蘭人動手,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爲荷蘭人在東南亞的勢力已經勢弱,再加之,鄭家的船隊已經成長起來,幾乎獨霸東亞海域。

    國姓爺在各方面的資本,積累的已經相當雄厚,他本身,也迫切需要一個穩固的根據地。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那便是國姓爺幾乎完全放棄了、鄭家在東南亞沿線的利益。

    是非功過。

    後人自是不好評說。

    只不過,國姓爺在位時,鄭家的整體收入,與他父親鄭一官相比,那差的可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當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國姓爺的血性,堅挺的脊樑,卻是他父親鄭一官最缺少的東西……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