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賊 >第959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
    這幾天小船遇到了一些事情……應該很快就可以處理完。

    欠下的幾章,小船會盡快補上。這麼多年,小船的人品,暫時還算是靠譜的吧……

    月初,跪求各種支持……

    ~~~~~~

    袁督師走出宮門的時候,已經是深夜。

    剛纔,崇禎皇帝雖然邀請他留宿皇宮,給予他這極高的榮耀,但袁督師猶豫再三,最終還是矜持的拒絕了這個充滿榮耀和誘惑的美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袁督師可以‘恃才放曠’,但~~,在一些場面上的虛榮上,他自是要收斂一些了。

    袁督師雖然狂,雖然傲,但他可絕不傻啊。否則,在去年年初的時候,他也不會舔着臉子,挖空了心思,去給魏公公立生祠了。

    對於此時朝廷的風向,袁督師可能把握的不是太準,但~~,對於朝廷此時是什麼狀態,袁督師卻是盡在掌握。

    在此時這般狀態,他又如何肯因爲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兒,毀了他這十餘年、才辛苦經營起來的‘能臣’的名頭?

    不過,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風得意馬蹄疾。

    走出宮門外,袁督師的心情,那簡直就像是老虎插上了翅膀,簡直要飛上天啊。

    他情不自禁的便哼起了南方家鄉的小調,整個人的步伐,都有些輕飄飄的飄飄然起來。

    心中暗道:“蒼天不負苦心人啊。我袁某人,終於熬到今天了啊。”

    不遠處,袁督師的十幾個家奴,也看出了自家老爺今天心情似乎是相當不錯,一個個弓着腰,諂媚的看着這邊,只等待自家老爺一過了宮城的警戒線,便趕緊過來討個喜,說不定還能討點喜錢。

    這時,袁督師身後卻想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有人喘着粗氣急急追過來,小聲呼道:“袁兄,袁兄且留步。”

    袁督師眉頭微皺,忙回過頭,看向來人。

    心中暗道:“在這皇宮重地,誰人敢這般失禮?”

    但片刻,等他看清了來人的臉,卻忙掛起了笑臉,小聲笑道:“許兄,您有事情知會小弟一聲便可,何須這般急切、親自過來?”

    來人是袁督師的‘學長’,萬曆四十四年及第、現在是崇禎皇帝隨侍近臣的給事中許譽卿。

    袁督師早在十幾年前,便與許譽卿有舊,得到過許譽卿的拂照。一直以來,與許譽卿都保持着斷斷續續的聯繫。

    以袁督師的性子,這已經是相當了不得了。

    更不要提,此時許譽卿的身份,那可是天子身邊人啊。

    許譽卿喘着粗氣,半晌才平息下來,兩人一邊往前走,許譽卿一邊有些急切的小聲道:“袁兄,你今日,你今日在皇上面前,爲何會爲自己套上枷鎖?”

    “枷鎖?”

    袁督師登時被嚇了一大跳,忙小心道:“許兄,何出此言那?”

    許譽卿小心掃視左右,見已經出了宮城的警戒線,忙小聲道:“袁兄,你,你爲何會對平遼之事,對皇上許諾時間?而且,才,才區區五年?”

    袁督師此時也明白了許譽卿的意思,心裏一塊石頭卻落了地,不由低聲笑道:“許兄,小弟當是什麼事兒呢?原來是此事兒啊。此事,不過是小弟當時的權宜之計。若小弟不給皇上期待,遼地之事,怕就不會這麼順利啊。”

    許譽卿一時不由大爲搖頭。

    雖然他早就猜到了,這是袁督師想‘糊弄小孩子’,但等袁督師親自說出來,他還是被嚇了一大跳,背後的冷汗都滲出來。

    忍不住低聲道:“袁兄,你糊塗,糊塗啊。皇上乃聖明之君,人中龍鳳,若他日,皇上追求起平遼的期限,你又該如何應對?”

    “呃?”

    袁督師登時也愣住了。

    此時,袁督師雖已經爲官多年,但整個核心,卻一直是在遼地、這種放逐之地。

    說白了,在遼地,文人就是大頭,派系林立,各自爲戰,袁督師也是當家作主慣了,他實際上對整個官場的節奏,或者說,對整個政治~鬥爭的殘酷性,認識的並不清晰,並不夠。

    但許譽卿走的卻是堂堂正正的傳統‘大道’。

    對這其中的貓膩,對箇中關節,他自然是感同身受、心有慼慼。

    看此時袁督師還有點懵懂的樣子,他已經完全明瞭,他這個小師弟,明顯還是雲山霧繞啊。

    但袁督師畢竟不傻,一看許譽卿的表情,他便已經知道,他在有些地方,必定是犯了忌諱,忙小心道:“許兄,我聽人說,前面有一家牛肉鋪子,小菜很不錯,咱們去喝一杯?”

    許譽卿此時雖是皇上的身邊人,是天子近臣,但給事中的位子,其實就相當於後世的顧問、幕僚,甚至是祕書的活計。

    表面看似是風光很甚,但實質上,沒有半分實權。

    許譽卿和袁督師都已經過了不惑之年,都到了人生的鼎盛時期,若說是許譽卿沒有抱負,這又怎的可能呢?

    只可惜,他此時的位置,並不足以讓他施展他的抱負。

    這也是此時士大夫階層的一個……一個很大的悲哀……

    哪怕你才高八斗,驚世絕倫,擁有治世之才呢。

    想要達成抱負,達成所願,施展自己胸中的溝壑,卻也必須要循序漸進,一直熬到某一個節點。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自然是一件好事,循序漸進,不疾不徐。

    但須知,人生最鼎盛、最美好的年華,不過是而立、不惑、知天命。

    &n

    bsp;一旦等到入閣,或者說熬到巡撫、經略,那卻至少要五十五、六十,甚至是七老八十。

    先不說以此時的營養條件、醫療環境,人能不能活到這個時候了。

    哪怕是活到了這個時候,但~,大明官場的整個大環境,怕也是能把石頭的棱角都磨平、給磨成鵝卵石了……更不要提,是人呢……

    更不要提,這只是在順風順水、最理想模式的狀態。你必須能熬到這個時候,而且不會被路上的坑坑窪窪絆倒……

    但大明讀書人數以萬萬,最後,能走到最後的,又有幾人呢?

    但~~,這卻並不是說,你有才,你有本事,能有力,就沒有了施展的餘地,那~~,卻就必須要想辦法,‘圍魏救趙’,換個途徑,或者說,換種模式了。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大明的黨爭禍亂,如同雨後春筍、火後野草,‘野火燒不盡、吹風吹又生’的核心原因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