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烈明 >第四十九章 賭約
    朱平安的一句話讓黃公輔等人一愣。

    “住口!”路振飛趕忙打斷了朱平安的話語,“振璽公和集聲先生都是當世大儒,哪裏輪得到你這黃口小兒在此胡言亂語!”

    朱平安一挺脖子,“先生,學生只是就事論事,以往授課之時,先生還曾說集思廣益,要虛心接納別人的見解,怎麼如今卻又出爾反爾!”

    路振飛不氣反笑,“你這孩童……!”

    一直沉默不語的張繼祖卻突然開了口,“見白先生容稟,朱世兄的話未嘗沒有道理!”

    陳子壯和黃公輔捻鬚互視一眼,同時將目光投向張繼祖和朱平安兩人,看來是對兩人的見解頗有興趣,路振飛也就此閉口,打算聽一聽兩人的分析。

    張繼祖衝着三人施禮完畢,這才說道:“以往學生也是覺得修習經史,以此報效朝廷、造福百姓。但回到鳳陽之後,所見所聞卻與學堂上知曉的道理大相徑庭。別的不說,單說前些日,流賊大軍逼近鳳陽,闔城文武竟然手足無措,要不是見白先生和朱世兄指揮若定,捨命一擊,中都現在如何,猶未可知啊!”

    張繼祖嘆口氣,“當時學生毫無辦法,只覺得空有一身抱負和文才,卻無用武之地,眼見着流賊大軍進駐鳳陽城下,卻是無所適從。”

    朱平安卻是臉上一紅,好在黃公輔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張繼祖的身上,並未注意到他的窘態。

    前日裏爲了對付廖永堂,朱平安命陰世綱策動鳳陽府士子鬧事,頭一個目標便選中了這個張繼祖。只因爲他是鳳陽府爲數不多的舉人,而且還又東林黨人的身份,在士林中影響頗大,況且此人和衆多士子一樣,喜愛縱論國事、指摘朝廷得失,很像後世的所謂憤青一族。

    於是,張繼祖變成了朱平安手中的一把利劍,將錦衣衛千戶所搗了個稀巴爛,最後還被勒令在家閉門思過一年。

    現在聽張繼祖所言所行,朱平安倒是發現,這位張家大少爺倒是個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相比較自己做的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情,一時間竟然有些慚愧不已。

    “社稷動盪,我輩已不能僅限於經世之學了!”陳子壯點點頭,竟然對張繼祖所言深有同感。“旁的不說,單說如今朝中的大員,楊嗣昌、盧象昇、孫傳庭這些人,哪一個不是精通兵事的,但局面依然難以改觀。就像振璽兄,不是也由文轉武,要兼顧湖廣的兵事了嗎?”

    黃公輔苦笑連連,他這也是被趕鴨子上架。兼管兵事談何容易,在湖廣任布政司參議的這些年,相繼平定了湘南和湘西的“瑤亂”,雖然得勝而歸,但發現的大明軍中的問題卻是讓他觸目驚心。戰力匱乏、將官無能,小小的一個部族叛亂,竟然費勁千辛萬苦打了兩年多才算徹底平定,這樣的軍隊,如何能和日益強悍的流賊以及關外韃虜相抗衡?

    於是,朱平安便適時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陳子壯開設雲淙書院,便可以邀請黃公輔這樣兼通文武的幹才前去授課,讓士子們先初步瞭解兵事,熟悉戰爭,這樣一來,一旦國家有變,即刻便可以上馬統兵禦敵,也不會出現南明時期大批士子從軍卻無謂犧牲的悲慘局面了。

    但朱平安的想法卻有些一廂情願了。

    黃公輔這個由文轉武的官員卻首先表示了懷疑。別的不說,就說士林對於武事的天然牴觸,便是一道很難跨過的鴻溝,如今雖然局勢糜爛,但遠沒有到國破家亡的地步,讓一心只讀聖賢書、削尖了腦袋走科舉獨木橋的士子們學習兵事,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黃公輔的判斷無疑是比較客觀的,這讓朱平安不禁有些灰心。抓起桌上的酒杯,猛灌了一杯,酒氣上頭,熱血上涌,心中不禁悲憤莫名。

    “天災**,我大明可是一樣不缺,長此以往,不出十年,必然亡國滅種,難道諸位士林中人、國之棟樑就眼睜睜的看着我大明江山落入賊手嗎?”

    “平安,不得妄言!”路振飛立刻喝止。

    “先生,平安沒有妄言!”朱平安將酒杯重重的放到桌子上。

    “先說**!”朱平安站起身,將桌面上的杯盤撤到一邊,留下幾個酒杯,蘸着酒水畫出一幅地圖來,“崇禎九年,張獻忠會同亂匪老回回等號稱二十萬進攻荊襄,大敗襄陽總兵秦翼明,之後沿江東下。今年二月,攻克安慶,要不是朝廷下詔左良玉、劉良佐等部截擊,恐怕此時淮揚已經失陷!”

    黃公輔、陳子壯看着桌上簡單卻清晰的地圖,一時間沉默不語。

    “張獻忠攻皖不克,亂匪一陣風的三萬大軍葬身中都城下,張獻忠失去奧援,只得退走廬江。史可法、左良玉等人連敗張獻忠,將其逼進潛江,誰料左良玉竟然擁兵自保,不僅退縮不前,反而總兵劫掠百姓,之後獨自北還,致使大好局面一朝崩潰!”

    “楊嗣昌定下的四正六隅之策,已經開始顯現威力,李自成爲洪承疇所敗,已經不得不向四川退卻。張獻忠兵敗潛江,此時也已是喪家之犬,只要各部同心協力,剿滅這兩大匪患只在朝夕之間。”

    路振飛哼了一聲,“這些戰事你我已推演多次,形勢已經向着有利於朝廷的方向發展,如何能稱得上**?”

    朱平安苦笑了一聲,“原因是那時我和先生都忽略了兩個重要的方面。第一,關外皮島失陷、朝鮮歸附滿清,滿清自此之後再無掣肘之患,可以一心一意對關內用兵。第二,一旦滿清入寇,勢必要抽調官軍精銳拱衛京師,但亂匪還要不要再剿。”

    朱平安的雙眼不禁有些泛紅,“假如學生猜測的不錯,來年,滿清必然要對關內大舉用兵,此次規模將遠超往日。諸位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滿清鐵騎南下,朝廷將會如何應對?”

    黃公輔和陳子壯互相看了看,“危言聳聽,奴酋皇太極繼承汗位不過幾年的光景,而且不曾停止用兵,怎麼會一定在明年入口關內呢?”

    朱平安坐直了身體,不禁笑了起來,但臉上滿是苦澀。“兩位還沒有想明白嗎?韃子與流賊就是我大明軀體上的兩顆毒瘤,他們會眼看着彼此被朝廷分而治之嗎?沒有流賊,我朝廷數十萬大軍即刻便會雲集九邊,滿清何來入寇的機會?沒有韃子,流賊能逍遙這麼多年嗎?”

    朱平安一拍桌子,“如今流賊陷入困境,眼看朝不保夕,韃子會坐視不管嗎?敵人的敵人便是盟友,難道諸位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嗎?”

    “試想一下,滿清一旦進犯,剿滅流賊的大好局面將會即刻煙消雲散,說不定,還會有朝廷官員打着招安的主意,養虎爲患。等到朝廷和韃子廝殺的筋疲力盡之時,這些個流賊便會毫不猶豫的再度舉起反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