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神級木匠皇帝 >第三百零五章 直搗敵巢
    高句麗半島,釜山港。

    風和日麗,今天是一個黃道吉日,宜出征遠行。

    海灣內,足足一百零四艘豹式巡洋艦,四百艘一號武裝運輸大福船,整整齊齊的排列着,顯得威風凜凜。

    作爲此次出征總指揮官的鐘礎相,滿臉匪氣的臉上,絲毫沒有文人墨客的儒雅,濃眉大眼之間,充滿了殺氣。

    朱由校身穿冬暖夏涼的千年冰蠶絲五件套,外罩造型霸氣奇特的超合金黃金甲,身披緋色披風,左右兩側,分別是踏雪神駒小白、變異大狗T34。

    身後則是聯合艦隊兩位司令官,鍾礎相和張光哲。

    再後面一點,整齊站着大明皇家東海、北海兩大艦隊的各位核心將領。

    這次出征倭國的龐大陣容,由兩大艦隊的十七萬皇家海軍將士、三萬後勤輔兵組建而成。

    “咚咚!”……

    戰鼓聲猛然大作,卻是吉時已到。

    一場簡單又隆重的出征祭海儀式後,隨着朱由校一聲令下,各個師團的將士們,還有三萬後勤兵,在一名名將官的指揮下,紛紛的在整齊有序的登船。

    朱由校最先登上了旗艦,走到甲板上,迎面吹來的海風,將他身後的大披風撕扯着,如同桅杆上的風帆一般“呼呼”作響。

    極目遠眺,幾乎將整片海岸線、完全覆蓋着的乳白色大戰艦,紛紛的開始了收錨揚帆。

    那一片雪白的船帆,幾乎蔓延至天際之遙,有點無邊無際的感覺。

    將士們一批批的大舉登船,一匹匹戰馬被一名名將士,牽着走上了戰艦,人如虎、馬如龍,人馬都是精神抖擻。

    隨着一艘艘載滿將士們的戰船離開碼頭,另外在一邊等候的戰艦,馬上重新駛入到原來的碼頭,繼續重複着之前的一幕,週而復始、絡繹不絕。

    從大清早的辰時一刻,一直來到下午的酉時過半,所有的艦船,才全部準備就緒。

    “出發!”

    這次遠征軍的總指揮官鍾礎相立即下令,浩浩蕩蕩的皇家海軍聯合艦隊開始出發,一隊接着一隊的駛出釜山港的各個大碼頭。

    “這才稱得上是帆檣如雲、碧海泛舟啊!”

    站在中央旗艦的艦艏處,朱由校看着這海天一色,蔚爲壯觀的大明皇家海軍大艦隊,有些感慨的說道。

    龐大的艦隊,向着高句麗海峽對岸,一路蠻橫無比的霸道挺進。

    沿途,自然無可避免的,遇見了一些各類商船。

    這些來自大明和世界各國,前往倭國大肆賺錢的武裝商船,見到如此龐大的艦隊,一個個都是躲閃不迭,人人都是驚慌失措、震驚不已。

    “這些戰艦是從哪裏來的?怎麼可能會有如此浩大、雄壯的艦隊?”

    “臥槽!這片海域要發生龐大的戰爭了不成?這叫我們這些商人如何是好?”

    “哎!現在的倭國之中,已經是一片亂象,我們這幾年時間的生意,本來就是十分的難做,如今又碰上了這麼龐大的艦隊,那……”

    “我知道,這是北明帝國的皇家海軍!”

    “這麼多的北明帝國大戰艦,不會是去攻打倭國吧?”……

    大明皇家聯合大艦隊所過之處,留下了一片的驚歎之聲,大家都在唉聲嘆氣。

    本來,這倭國就是最好賺錢的地方。

    倭國內,有着大量的金銀礦,每年產出的金銀極多,這裏的人又閉關鎖國,需要各種的外來貨物是海量的。

    這些年以來,往來倭國的各路海商,只要不是遇上那種殺人越貨的海盜,哪一個不是賺得盆滿鉢滿?

    毫無疑問,這些商人最怕的就是倭國大亂和打仗了。

    這近一年以來,倭國本來就有暴亂髮生的種種跡象,讓各路商人憂心忡忡。墨雪

    而今天,大家居然看到了一支龐大得、幾乎要把人當場嚇死的大艦隊,在倍受震驚的同時,一個個的都是徒呼奈何!

    這些商船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加速離開這片海域,免得自家的商船,被即將爆發的戰火,殃及池魚,遭到無妄之災。

    經過一天一夜的海上行駛,有着朱由校精準導航的命令,大艦隊一路順風的橫渡了高句麗海峽,終於進入到了倭國的附近海域。

    按照之前的計劃,皇家聯合大艦隊並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前進。

    先前擬定作戰計劃,首先要打擊的幾個目標,就是倭寇的老巢所在:大阪、江戶和京都。

    倭國的名字,原意爲“日出之國“或“日落之國“,歷史上曾有大和、東瀛、扶桑、倭國等別稱。

    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6千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

    根據倭寇的民間傳說,倭國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國,其國號的本意,爲朝陽升起的地方。

    由於地處大明帝國東面的海洋上,故此大明帝國的民衆,又稱其爲東瀛或者東洋。

    這倭國境內的島嶼極多,大小島嶼的數量,要遠遠地超出了大明帝國目前所轄的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高句麗半島。

    因爲這片海域的島嶼,實在是太多,艦隊不時就需要繞行。

    爲了爭取時間,大艦隊沿途遇上許多有着倭寇居住的大小島嶼,只能夠暫時的放過他們,讓這些本來以爲自己要被攻擊的倭寇軍民,一個個在莫名其妙的驚呼不已。

    又是近一天一夜的時間過去,皇家海軍聯合艦隊,終於來到了預定的目標海域。

    “陛下,諸位,距離這裏海域不遠處,就是倭寇開放的港口城市:大阪。”

    “從大阪往北一百五十里,則是京都,倭寇天皇的行轅,就在京都城裏。”

    “再從京都往東偏北約八百里,是德川幕府御所:江戶城。”

    皇家軍事情報局的副局長黃見捷,因爲精通倭國的語言,這次隨軍負責情報工作。

    大艦隊剛剛進入這片海域,他就疾步走來,找到了皇帝陛下和艦隊總指揮鍾礎相,畢恭畢敬的彙報着說道。

    由於陛下和幾位將軍,對倭國的大阪城不熟悉,他就在繪聲繪色的、滔滔不絕的解說了起來。

    大阪,位於倭國的中西部,近畿地方的中央位置,其人口數量與人口密度,僅次於江戶和京都。

    大阪的三面被山地所圍,西部面臨呈弓形的大阪灣。

    其東、北兩方,海拔五六百米,南部較高,最高點是巖涌山,高約近九百米。

    大阪中部爲大阪平原,澱川、大和川及其支流,流貫其中。

    被稱爲“水之都”的大阪,自古以來就憑藉河海交匯之優勢,與國內及西方的漢人大陸、高句麗半島,交流貿易十分頻繁。

    尤其是位於大阪的港口難波津,更是與海外各路商人,進行交流的重點地區。

    大阪城,由戰國時期的霸主豐臣秀吉所建築,是規模極大的古城,比大明帝國的西安城略小。

    其代表性建築:天守閣,則是大阪的象徵。

    天守閣是大阪城內最主要的建築,主體高十三米的天守臺上,矗立着高達近四十米的天守閣,看上去很是壯觀。

    爲了建造大阪城,豐臣秀吉命令全倭國的諸侯,都要參與興建工程,許多護城河及城郭的石塊,也是由各地諸侯所捐獻而來。

    並且,豐臣秀吉在三年內,動用了數十萬名的勞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

    大阪城外整個長達二十里左右的石牆,大約動用了近百萬塊的大石塊。

    整個大阪城的建築結構,共分成內城、中城與外城,其中有着內外兩道護城河以及兩道高大的石壁,其它如大手門、多門箭樓等,數不勝數。

    還有其餘的一些大阪情況,口才極好的黃見捷,對大家一一說明。

    隨着這個十分有才的、臉皮極厚的傢伙解說,大家對於這陌生的大阪,終於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不再是一無所知。

    在場的衆人,都是一些久經沙場的殺才,都在盤算着即將發起的攻擊,己方使用何種套路,才能夠讓戰鬥變得輕鬆一點,獲得的戰果大一點。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