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電影黑科技 >第265章 討論會
    

    “現在這個時候就算髮展碳基芯片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加大力度解決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纔是正道。”

    “碳基芯片就是炒出來的概念,逼乎科研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進行過多次研究了,這個技術思路是走不通的!”

    “我記得當初拳擊手號和赤紅暴風面世的時候,逼乎科研中心不是一樣對這種大機器人下了死刑嗎?先說拳擊手號是特效,後面又說赤紅暴風造不出來,現在還有人信逼乎科研中心?”

    評論裏面有人理智分析,有人莽撞定論,也有人玩梗喫瓜,但是不少人對於碳基芯片都持不看好的看法。

    畢竟碳基芯片這種東西現在全世界都沒有真正研究成功的。

    過去的幾十年裏,國內大部分人已經習慣了國內各個領域各種各樣的追趕,對於有人自己走路的事情還沒有看習慣。

    總之都怪鷹醬的毛手感太好!

    陳神搖搖頭,以後這些人看習慣了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了。

    不過緊接着他就看到了一條有關於自己的評論。

    “不過說起機甲我就想起了大神,我感覺如果大神來搞的話,碳基芯片也許真的有希望,畢竟證明他不僅僅是機甲懂王,他是什麼都懂一點。”

    這……

    來個人把這個預言家刀了吧……

    如果不是知道他的事情不可能泄密,他還真就懷疑有內鬼了。

    陳神退出報道,才發現這篇報道在網上還引起了不小的熱度,不少新聞網站都進行了推薦。

    雖然最近熱度稍減,但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一直都是熱門話題,這篇報道能有這樣的熱度也不算奇怪。

    只可惜,報道里面沒有提到華威,不然的話它將是自媒體夢寐以求的財富密碼。

    報道引起了不少波瀾,連帶着那條預言家的評論也火了起來,還真有不少人來到他的賬號下面評論,請他出山去拯救國內的半導體產業……

    對於這些人,陳神只是默默轉發了一條棱角科技收購國內EDA軟件開發公司前十名的新聞當作迴應,表示棱角已經在爲國內的芯片產業做貢獻了。

    再多的他也不能說了。

    這也是這兩天發生的大新聞,只不過人們的眼球都被投入使用的光聲掃描儀吸引了,所以纔沒有引起轟動。

    這可真不是一件小事。

    在把國內前十名的EDA軟件公司收購之後,棱角相當於統一了國內的EDA軟件設計領域。

    這件事是產品部門負責人張遠進行的提議,他在對EDA軟件進行了深入的瞭解之後,發現現在的棱角研究部門還不具備EDA軟件的研究能力。

    因爲國內EDA研究的相關人才本來就少,就算有也是要麼出國,要麼在其他EDA軟件設計公司裏面,自由人基本沒有,全部都是打工人。

    哪怕已經在針對性地招收人才,碳基芯片EDA軟件的研究團隊連招帶挖,到現在都沒有湊夠十個人,這樣的研究團隊也不可能完成陳神交下來的任務。

    激光顯示和碳基芯片生產線都可以在四個月左右出成果,他們EDA不可能比碳基芯片生產線更晚,再加上還要預留下設計第一款碳基芯片的時間……

    這簡直就是一個噩夢難度的副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使用的只有鈔能力了。

    老陳同志公章一蓋,直接就同意了張遠收購其他EDA軟件公司的提議,而且一收購就是照着前十的排名來。

    只不過哪怕是收購了這前十的公司,EDA的研究人員滿打滿算也才只有八百多人。

    沒辦法,EDA軟件設計門檻高,全世界範圍內從業人員也就2.5萬人左右,國內大概只有1500人,甚至有可能還不到這個數,他們現在已經是國內EDA軟件研究領域的半壁江山了。

    而且這八百多人的研究方向還不一樣,想要靠這些人完成整條碳基芯片產業鏈上面需要的EDA軟件,張遠覺得希望不大。

    要不是陳神說過他本人也會在研究過程中給予支持,說不定張遠就哭出來了。

    轉發完新聞,沙雕網友們的反應也沒來得及看,陳神喫完早餐之後就朝着今天的目的地出發。

    他今天還有一個討論會需要參加,是關於光聲檢測的。

    會議討論的問題是專供光聲檢測使用的計算中心需要建多少所,怎麼建,建在什麼地方……

    按照目前的發展規劃,未來光聲掃描儀會作爲一項醫療基礎設施紮根國內城鄉,滿足廣大羣衆的醫療檢查需求。

    再考慮到光聲檢測的結果計算需要大量算力支持,所以建立專門供光聲檢測使用的計算中心就十分有必要了。

    現在需要確定的問題只是要建多少。

    車子行駛到會議地點停下,剛剛下車就有接待人員走上前來。

    “您好,陳總師,我是負責與您對接的人,叫高洪流。”高洪流看着陳神,主動把自己手上的會議文件遞了過去。

    “你好,我們先到會議室去吧。”

    陳神跟他握手問好,把文件接過來查看,跟他一起往會議室走去。

    此時。

    會議室裏面,參會人員已經陸續到達,此時正趁着會議開始之前交流談話。

    “最近那篇光聲檢測原理的論文你看了沒有?”一名禿頂的地中海學者想起今天討論的主題,轉頭詢問旁邊的老朋友。

    他盧承志只是一個數學教授,看不懂光聲檢測的論文,不過他的老朋友應該能看得懂。

    旁邊的老朋友常盤說道:“那篇論文我不止看了,還幫一個朋友做了翻譯。”

    “好傢伙,我之前還以爲那位天才的強項是機器和人工智能,沒想到他連生物醫療都可以摻進來一腳,而且一來就是這麼大的一個成果!”盧承志用手比劃着,試圖說明這個成果給他的震撼。

    只不過這個不需要多說,他的老朋友常盤十分明白他想要形容的感覺,“可別提了,我現在都感覺這輩子白活了,研究了幾十年,結果還比不過一個年輕人。”

    “而且我聽說這個成果可能會得到諾獎,很可能不需要排隊,甚至還有可能是獨享成果,據說已經有不少人打算聯名推薦了。”

    現在的自然科學領域的諾獎已經很少看到有一人獨享的情況了,更不用說陳神還有可能跳過前面那麼多排隊的人直接得獎。

    而且最讓人酸的是他今年纔多少歲來着,還不到十八吧……

    常盤的話有些酸溜溜的,盧承志只有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他熟悉自己的朋友,以他朋友的實力哪怕是在極其憤怒的情況下都做不出來這種等級的成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