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王朝1587 >第一百零八章 九千歲見萬歲(下)
    其實從個人角度出發,朱翊鈞是不討厭魏忠賢的,因爲朱翊鈞提倡投票的目的就是爲了讓所有人獲得他們應有的平等與尊嚴,在這一點上老魏一馬當先,在思想上已經先衆人而先地擺脫了時代侷限,以奴婢之身獲得了與帝王所相媲美得“更平等”。

    朱翊鈞對此不可謂不服氣,他自覺他是解萬民於水火的救世之人,而魏忠賢壓根就不屬於“萬民”之列,說老魏是老百姓他肯定還不樂意。

    他老魏認你這個皇帝當主子就是爲了不當老百姓嘛,他本身就不想跟老百姓平等,你這個皇帝非要跟他平等,非要不把他當奴婢,那你不就是在利用帝王的身份來壓迫他的自由意志嗎?

    他魏忠賢需要你這個當皇帝的來解放他嗎?需要你這個現代人來教他怎麼獲得平等與尊嚴嗎?

    根本不需要啊!

    他老魏在做出自宮決定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是自己解放自己了,他在跪下來自稱“奴婢”的那一刻,就已經得償所願,向他畢生之所奮鬥目標邁出堅定而有力的第一步了。

    他魏忠賢就是想當奴婢,就是想當皇帝的近臣嘛,你硬是要去阻止他,告訴他當一個頂天立地繼往聖之絕學的男子漢纔算是一個男人的康莊大道,那你就是在用你狹隘的人生經驗在束縛他。

    朱翊鈞在心裏給魏忠賢找了個定位,他覺得老魏在現代應該屬於揮舞着彩虹小旗的性少數羣體,只是大明給性少數羣體的職業空間實在是太有限了,但是即便如此,誰也不能去剝奪一個男人自由選擇成爲宦官的權利。

    孫中山革除了太監製度,可他也沒認定一個男人不能在後天成爲性少數羣體的一份子啊,性向和性別本來就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

    朱翊鈞那麼一想,心中頓時鬆快了許多,司禮監和東廠也可以當作是一個針對性少數羣體進行社會化撫養和互助式養老的保障型機構嘛,自己一個現代人當皇帝,不能總拘泥於古代觀念,說不定再往後倒過來看看,司禮監和東廠還比二零二零年先進了好幾百年呢。

    他覺得自己不是在奴役魏忠賢,老魏也不是個輕易受奴役的人,他其實是順着老魏,給老魏一個功成名就的機會。

    就算自己不給魏忠賢這個機會,他老魏也能找到下一個機會,這任皇帝找不着就往下任皇帝身上找嘛,只要魏忠賢不死,他就是隻剩一口氣,就不會把自個兒困死在一個奴婢的位置上,他無論如何都會想方設法地躥到乾清宮裏來的。

    歷史上的魏忠賢就是這樣好養活,你就是派他去刷淨桶、看倉庫、帶孩子做飯,他也照樣能從千萬個小閹中活出來,活成宦官中的千萬分之一幸運與成功給你看,古人勵志起來,你一個穿越者根本攔不住。

    這邊朱翊鈞正在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地跟自己作心理鬥爭,那邊魏忠賢倒被皇帝看得惶恐起來,他覺得皇帝盯着自己的眼神相當異樣,不像是一個主子看着奴婢,倒有點像是他們村裏的老丈人看着一個不怎麼滿意的上門女婿。

    魏忠賢立刻反躬自省,老魏的這一點相當本分,他村裏人的話他都可以當耳旁風,唯獨主子的吩咐他是時刻不忘品咂琢磨的,

    “皇爺是否以爲奴婢所言不妥?”

    皇帝的眼神動了一下,像是在沉睡裏忽然被人從夢中喚醒那樣恍惚,

    “……朕是在想……當年朕許王守仁從祀孔廟之時,京中就有謠言說,王守仁能配享孔廟,是因爲王承勳用重金賄賂了永年伯,讓皇后在宮中爲新建伯內援,故而方能促成此事。”

    朱翊鈞從他的歷史知識中找了個藉口,

    “簡直是胡說八道,皇后素來端方,何曾逾矩?且王守仁能配享孔廟,是因爲朕以爲陽明心學乃有用道學,昔年世宗朝時,桂萼等說王守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師,欲立異以爲高,則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論,然致知出於《大學》,良知出於《孟子》,王守仁以理學建安壤,其勳業氣節,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何嘗偏廢朱熹之學術?”

    “武臣從祀於太廟,所以彰武功,儒臣從祀於孔廷,所以表文治,朝廷重道崇儒,原尚本實,操修與經濟都是學問,何必別立門戶?理道之要在於正人心,王守仁道德事功皆居絕頂,倘或新建伯有過,實不必追及先祖。”

    魏忠賢趕緊把朱翊鈞的這一通亂謅在心裏記了下來,他沒讀過書,搞不懂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在理論上究竟有甚麼不可調和的差別,於是只能先記下大意,想着一會兒回司禮監就去找孫暹或者劉吉祥補課。

    朱翊鈞倒不會因此覺得魏忠賢無知,因爲他知道,在義務教育不甚普及的晚明,絕大多數老百姓都弄不懂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究竟是個甚麼意思。

    這放在現代也是個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級別的高深課題,其話語權本來就只存在於朝廷的上層清流之間,普通老百姓根本沒必要弄懂它。

    後來魏忠賢得勢之後,東林黨就利用這一點來攻擊他沒文化。

    這個問題站在東林黨的角度來看也不算錯,大明士大夫的“清流文化圈”就相當於現代高校的學閥學術圈,老魏一個二十歲才半路出家的宦官,就算是讀白了頭髮,也不可能被那些紮紮實實一步步通過科舉考上來的進士們承認學術成果的。

    但是魏忠賢沒文化歸沒文化,皇帝的旨意還是聽得懂的,這歸功於他的天賦,老魏就是那種天生政治敏感度極高的人,他從朱翊鈞的話裏聽出了這麼個意思,皇帝是想在不褫奪王守仁身後名的情況下把新建伯王承勳給法辦了。

    那麼這件事在魏忠賢眼裏就成了這個樣子,陽明心學究竟是個啥他是不必要弄得太清楚的,反正皇爺說它是啥就是啥,畢竟王守仁能配享孔廟,跟陽明心學究竟是個啥關係不大,關鍵還是因爲張居正生前反對心學,而萬曆皇帝在其死後爲了“倒張”的政治目的,一口氣便把王守仁擡進了孔廟。

    如果王守仁的身後名敗壞了,那就等同於證明了張居正生前的觀點並沒有錯,錯的是皇帝,而這恰恰是萬曆皇帝所不能容忍的,魏忠賢對此很能感同身受,擱他他也不能忍,歷史上三十多年後他也真的對東林黨一點兒都沒忍,

    “是,是,中宮娘娘之名,豈能爲那等不法之徒所污?”

    朱翊鈞點了點頭,見魏忠賢答應得那麼幹脆,又有點不大放心,心想別老魏手腳沒個輕重的,提前三十多年就弄出個萬曆朝版本的東林六君子來,那收場可就難了,

    “朝中篤守程朱之學者甚多,昔年廷議之時,耿直如沈鯉、王家屏皆道王守仁從祀,或恐反爲盛典之累,而朕以其學術純正,故准以重典,且我朝世爵定典,論功有六,一曰開國,二曰靖難,三曰擒反,四曰平番,五曰御胡,六曰徵蠻,擒寧藩、平南贛、徵田州,王守仁一人佔三功,可謂實至名歸。”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