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王朝1587 >第五章 蠢蠢欲動的順義王
    “猛可真以所愛者五人在俘中,故許獻還所掠,又親叩關索故賞,虜夷狡詐輕浮,若無歲賞利款,何以制其根本”

    朱翊鈞的話是有歷史根據的。

    歷史上的順義王扯力克受封順義王后,對青海蒙古部落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合縱連橫。

    此時由於明蒙互市,許多青海蒙古部落皆經過甘肅參加互市,扯力克便時常縱兵搶掠,不斷吞併當地部落。

    萬曆十六年,扯力克進入青海,與當地部落聯合,攻打西部的瓦剌部落,次年又在西寧修築寺廟,與明朝甘肅總督梅友松發生衝突。

    除此以外,扯力克還時常命麾下部衆打劫經絲綢之路進入中原的各國商旅,掠奪財物。

    這些蒙古部落進入青海地區後,大肆屠殺當地原本忠實於明王朝的藏族部落,並迫使他們南遷,使得明朝邊境藩籬逐漸減少。

    因此從萬曆十五年起,朝廷上下對青海出兵動武的呼聲甚高,但這一時期的西部邊患,多是小打小鬧。

    直到萬曆十八年,自以爲實力強大的扯力克對明朝發起了突襲,他以四千蒙古軍先後進攻了甘肅的臨洮、渭州、河州三地,在短短一個月內,使得明朝兩位總兵戰死,五座軍鎮淪陷,邊境軍民死傷無數。

    明朝甘肅總督梅友松因戰敗免職,其職位由原宣大總督鄭雒接替。

    鄭雒到任後十分冷靜,他並沒有集結重兵發起反擊,而是立刻切斷了青海與河套草原之間的一切通道,斷絕兩地蒙古部落的聯繫,同時警告河套地區蒙古部落,誰敢協助扯力克就先攻打誰。

    鄭雒的這一手筆,使得盤踞青海的扯力克一下子成了斷絕外援的孤軍。

    同時,鄭雒還派人在青海各地的蒙古部落裏廣發告示,重金懸賞緝拿扯力克等人,並嚴正聲明“脅裹者無罪”,引得不少蒙古部落紛紛投誠。

    接着鄭雒又拉攏青海當地受扯力克欺壓的藏族部落,給予優厚的賞賜,策動他們協同明軍作戰。

    如此幾番攻勢下來,扯力克勢力大減,原本和他合夥攻打甘肅的火篩、脫脫等部落,不是倉皇逃竄,就是嚮明朝投降,諸路蒙古部落也紛紛和扯力克劃清界限,原本被扯力克趕離青海的藏族部落,也有不少紛紛北歸。

    陰招使完了,鄭雒又迴歸了“陽謀”,他將麾下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分散在青海與蒙古草原之間的各個要道上,專打扯力克的輜重隊伍,且打完就走,不與扯力克發生正面衝突。

    從萬曆十八年的十月開始至萬曆十九年一月,明軍在青海的平叛部隊天天小仗不斷,沒打過一次大仗,卻成功而徹底地給囂張的扯力克斷了糧草補給。

    原本在河洮之變後氣焰囂張的扯力克,在不到幾個月的時間裏,就陷入了衆叛親離、四面楚歌的境地。

    鄭雒一面通過各種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打擊扯力克,一面派人向扯力克下最後通牒,聲稱扯力克若是繼續留在青海,明廷將剝奪他順義王的封號。

    同時鄭雒又命山西明軍集結邊境,隨時準備直搗扯力克的河套老家。

    利弊權衡之下,扯力克於萬曆十九年撤兵離開了青海。

    扯力克走後,滯留在青海的蒙古部落羣龍無首,萬曆二十六年,明廷發動大小松山戰役,攻破了最後一支扯力克的青海嫡系勢力阿圖海,迫使其西逃。

    至此,明朝青海蒙古部落作亂問題徹底解決。

    專事明史研究的朱翊鈞非常清楚,青海蒙古問題雖然在晚明沒有釀成大禍,但是青海局勢對明朝邊境的安穩至關重要。

    因爲就在河洮之變發生的第二年,寧夏戰爭和朝鮮戰爭相繼爆發。

    倘或沒有鄭雒在青海恩威並施,反而響應朝中主戰派的號召,讓明廷在青海投入重兵與蒙古開戰,那麼很可能就會使大明陷入三線作戰的泥潭。

    萬曆皇帝之前能任用鄭雒安邊,可見其識人精準,且絕非是一個對邊境事務一無所知的昏庸之君。

    青海是保證西部絲綢之路暢通的關鍵,明廷在俺答封貢之後通過互市貿易對蒙古諸部百般籠絡,並非全然是因爲軟弱怯戰。

    歲賞的好處在“恩”更在於“威”,互市帶來的經濟利益不但能分化蒙古諸部,還能在必要之時對叛部實行經濟制裁。

    正因朱翊鈞知曉撫賞外虜的利害,因此即使已知朝廷財政不支,也不願輕易裁減歲賞的開銷。

    張誠回道,

    “蒙古部衆以盜竊爲生,然制馭在我中國,倘或依總督鄭雒所言約定馬數,使蒙古如約則市,反之則閉關絕虜,諸部便不敢恣其所求,亦不至遂開釁隙,此乃我大明數世之利也。”

    朱翊鈞又掃了幾眼奏疏,道,

    “鄭雒的這些建議,內閣是怎麼看的”

    張誠恭謹道,

    “鄭雒在奏疏中提議限定的馬數,原本就是先帝爺於俺答封貢之初定下的舊額,內閣自然無有異議。”

    朱翊鈞笑了一笑,道,

    “俺答封貢是由當時的宣大總督王崇古,與大同巡撫方逢時一力主張,先帝又通過兵部議奏,以王崇古八議刊示廷臣會議而促成的,自是無有錯漏。”

    張誠聽到皇帝“選擇性忽略”了高拱和張居正在俺答封貢中起到的重用作用,便已知皇帝心下是贊同恢復從前的“舊額”的。

    否則依照這位皇爺的脾氣,早就用“張黨舊政,不值一哂”來堵底下人的嘴了。

    “皇爺說得是,鄭雒任總督以來,事事謹遵先帝爺之遺訓,故而三鎮無有溢費,如今實宜仍如舊額,加以限之歲賞,否則以朝廷有限之財,何以填虜酋無窮之壑”

    朱翊鈞從善如流,

    “既如此,便依鄭雒所言,即今自始,宣府市馬二萬匹上下,不得逾三萬;大同一萬四千,山西六千。”

    “至於其餘賞賜,皆以萬曆十四年爲準,舊例原無,不得輕爲加添,以恣其欲,一切賞格,務不出原議錢糧之外。”

    張誠一一記下,隨即又問道,

    “馬數、賞額皆依奏議,一應軍備是否亦照章核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