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漢室再起 >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雄末路(下)
    “縱虎終究爲患,此吾之過也”

    劉琮安慰着道:“父親大人不必如此,是您給了荊州百姓十幾載太平,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您安心將養身體就是,其他的不要多想。”

    劉表道:“沒有機會了啊,吾這些時日以來因曹操南下,更爲憂慮,如今”

    “吾倒不是真怕了那曹孟德,只是,琮兒,這副擔子以後就交給你來挑了,吾不忍也”

    劉琮堅定的道:“父親且看我勝那曹孟德,保全荊州”

    此時此刻,劉表只覺氣血上涌,吐出了一口鮮血:“好好好,吾兒有如此志向,吾”

    “善待你兄長,勿要手足相殘”

    “在天上,看着你旗開得勝”

    說完這句話之後,劉表臉上再沒有半分血色,逐漸的蒼白起來,眼神逐漸的黯然無光,這一生的時光,就在這短短的幾息之內,走馬一般浮現在腦海裏。

    自己本是兗州山陽人,也算是宗室之後,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亦是名士中的翹楚,自詡爲清流代表,因黨錮之禍被牽連,被迫流離失所,事後才被朝廷起復任用。

    那一年,天下多路諸侯討伐董卓,長沙太守孫堅也起兵響應,北上的時候逼死了此前曾與他有過節的荊州刺史王睿,自己就是這時才走了門路,得朝廷之命,任了荊州刺史,時年已四十九歲了。

    隨後單騎入宜城,頗有膽氣,到此,劉表的嘴角微微上揚,在德珪,子柔,異度的輔佐之下,斬殺賊寇,荊襄九郡傳檄而定。

    後斬殺孫堅,廣開經學,任用士族官員,自己沒有帶兵作戰的經驗,也沒有開疆拓土的雄心,既沒有劉備那樣親手帶出來的嫡系部曲,也沒有曹操那樣有一批忠誠的宗親將領們輔佐,自己也只能對蔡瑁,張繡,黃祖等人主要以拉攏爲主。

    但這樣做自己對荊州的控制力並不強,這也決定了自己始終只能夠進行保守內斂的策略,在任之時,沒有能夠狠下心來,卻給兒子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思緒在此戛然而止,劉表垂下頭來,溘然長逝

    劉琮喚了幾聲,見到蔡氏用顫抖的右手探了探劉表的鼻息,隨後癱軟的坐在地上,劉琮急忙上前:“母親,節哀順變,接下來”

    蔡氏只是無神的道:“琮兒,按照規矩辦就是”

    劉琮拱了拱手,隨即退出門外:“府中上下,盡數着孝服,通知全州,百日之內官府不許督辦喜慶之時,民間百姓勿擾,命襄陽官員可進府拜喪,前線將領,營中哀悼即可”

    “謹遵主公之命”

    “另外,傳我兄長,趕赴襄陽弔喪,並主持葬禮,吾要事纏身,只能服喪七日。”

    對於劉琮來說,劉琦這個時候也合該進入襄陽了,畢竟自己已經執掌兵權,一個在外的劉琦,遠遠比一個關在襄陽的劉琦來得穩當一些。

    和其他的皇子王孫不同,劉琮根本不用擔心劉琦會回來爭奪這個位置,因爲劉琦沒有那個實力,劉琮有自信,畢竟那些皇子王孫是沒有權力驟然登位的,而自己已經掌控住了荊州的局面。

    若是劉琦安分守己也就罷了,總能讓他在襄陽優容富貴到終老,回到襄陽還敢搞風搞雨,劉琮雖然說不至於手足相殘,派些兵馬,將他禁足在府中,軟禁起來還是能夠做到的。

    弒兄的名聲不好聽,最好不要幹,劉琮是一個愛護羽毛的人。

    更何況,父親劉表也不希望自己兄弟二人走到那一步吧,之前的事情就一筆勾銷,劉琮也不想做太多的計較。

    襄陽的文武官員到位之後,劉琮便是道:“家父去世,琮也身爲悲痛,本當守孝三年,但是如今曹操大軍即將兵臨城下,琮不忍父親十八載基業毀於一旦,是故戴孝七日,七日之後,入土爲安,兄長伯尚屆時已經返回,便由其主持喪葬事宜。”

    “父親有遺命,琮依舊領荊州刺史,鎮南將軍,兄長襲爵位成武侯,值此危急存亡之秋,襄陽本地官員,憑弔後便各司其職,至於外郡官員,亦可進襄陽憑弔。”

    劉表的屍體也是要在七天之後入土爲安,但是靈堂不會撤去,外地返回的官員可以在靈堂祭奠,也可去墓地緬懷。

    衆臣聽聞之後,也是拱手應諾。

    “王威將軍領三千騎軍精銳於城內巡值,但凡有聚衆鬧事者,造謠者,不論官職大小,就地格殺”這個權力就相當的大了。

    王威上前:“末將領命”

    七天之後,劉琦也是返回了襄陽城中,開始迎來送往前來拜謁的文武官員,這些事情都是有兵丁在看着的,所以劉琦也並沒有做其他的小動作。

    自從拜訪了劉備之後,劉琦也就死了心,在外數月,逐漸的接受了這個事實,不管如何,成武侯這個爵位還是拿到手中了,也罷,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吧。

    蔡瑁這個時候也是沒有多說其他的,畢竟劉琮現在說服了文聘,自身也掌控了奉天軍和江夏郡的兵馬,而且打這一仗的主力還要看文聘在南郡的三萬兵馬和劉備的一萬兵馬。

    張允率領兩萬水軍封鎖漢水,遮護來輸送兵力的浮橋和樓船,而蔡瑁這個時候也被任命成爲了荊州的水軍大都督,這個職位也只是虛職而已,蔡瑁和劉琮之前有約定,不參與這一次的抗曹之戰,爲蔡家留一條後路。

    但是這也只是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而已,張允率領的兩萬水軍當中,有蔡瑁的兩名族弟蔡中,蔡和,對於這場戰事,蔡瑁不直接參與,但盤根錯節的勢力卻又在其中。

    蔡瑁本人則是率領五萬兵馬,屯駐中廬,遮護這處要害。

    對此,士族羣體這個時候皆是默不作聲,既然劉琮選擇要打,該反對的也反對了,士族不出力就是,將來如何,看後續吧,劉琮要是打不過,屆時早些前去投效曹操,瞬間送些禮,走走門路就是。

    我見諸君多有病,諸君見我應如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