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古語云

    相剋,則與相生相反,是指兩類不同五行屬性事物之間關係是相互剋制的,具體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鶴立獨羣的周文文,則總結出了他認爲的五行。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或能量、力量。

    但可以從五行之力的代表,去推出五行關係。

    金-金屬,木-植物,水-液體,火-熱能,土-大地。

    對應關係則爲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往復循環。

    甚至周文文能從科學上去找出論點,來證明。

    金,就是黃金、銀、鐵、鋁、鉛類的實體金屬。

    木,指的是植物中的細胞,如葉綠素a、b、c和d,以及細菌葉綠素和綠菌屬葉綠素等。

    水指的是液體,細分一點來說,也可以稱之爲由氫和氧組成的水。

    爲什麼水能生木,因爲水是細胞原生質的重要組分

    水還在體內起溶媒、運輸作用,能溶解多種電解質,又可以傳遞營養物質、代謝廢物和內分泌物質如激素等。

    火則指的是熱能。

    周文文認爲,在這個和他之前所在的宇宙,兩個相似的世界裏,任何物體自誕生那一刻起,便擁有溫度最高點———→熔點和溫度最低點———→零點屬性。

    只有這樣纔可以解釋,再硬的紙,遇上高溫還是會軟化,最後構成紙的元素支撐不住,裂解到達溶點。

    而在此前提下,又可以解釋火生土、水滅火關係。

    因爲水有較高熱導性和比熱,可作爲“載熱體”在體內和皮膚表面間傳遞熱量,有助於人體調節體溫。

    土,代表大地,是大地之地,而構成土的元素,大多數都爲含碳、含硅類化合物,恰好能補充土生金關係。

    陽木克火,陽火克土,陽土克金,陽金克活水,陽水克木。

    總結,木生火,木乾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礦生金。

    金生水,金凝結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總結,木生火,是因爲木幹到達燃點會產生火,火生土,是因爲火將木燒完會產生土。

    土生金,是因爲土會在重力、化學等反應下產生金。

    金生水,是因爲金可以變成“水”,或者去除雜質生水。

    水生木,是因爲水裏有木。

    既然有五行相生,就有五行相剋。

    傳統的五行相剋是金→木→土→水→火

    既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爲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爲樹木可紮根土裏。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爲堤壩可阻止水流。

    衆勝寡,故水勝火,因爲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爲烈火可熔化金屬。

    而看似相剋,其實是相生。

    周文文雖也認同,但他也有自已的理解。

    金克木,是因爲金裏沒有能讓木活下去的東西,既始金生水,但是這“水”對木來說,也是有毒的,例如遠邊被燒融化的銅水、鋁水、金水、銀水,又如近邊的水銀這種金屬。

    而木克土呢?

    周文文想了想,最終也只有植物、細胞需要土裏的元素,而既使土生金,可植物也是需要少量金屬元素。

    最好的例子就是化肥。

    又或者上面提到的葉綠素。

    葉綠素是高等植物和其它所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體含有的一類綠色色素。

    葉綠素有多種,例如葉綠素a、b、c和d,以及細菌葉綠素和綠菌屬葉綠素等,與食品有關的主要是高等植物中的葉綠素a和b兩種。

    而其結構共同特點是結構中包括四個吡咯構成的卟啉環,四個吡咯與金屬鎂元素結合。

    那麼剩下的問題來了,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又該怎麼理解呢?

    水克火,火克金都好理解,之前就提到,水因以有較高熱導性和比熱,所以可以作爲“載熱體”,也可以作爲滅熱體。

    滅熱體的原理是根據熱力學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在這個過程中,水將火的熱能傳遞走了,那麼火也就無法再繼續產生熱能,因爲他也不是永動機。

    熱力學第一定律是涉及熱現象領域內的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反映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在傳遞與轉換過程中守恆。

    表述爲:物體內能的增加等於物體吸收的熱量和對物體所作的功的總和。

    即熱量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也可以與機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轉換,但是在轉換過程中,能量的總值保持不變。

    其推廣和本質就是著名的能量守恆定律,表達式爲△U=Q+W。

    該定律經過邁爾、焦耳(等多位物理學家驗證。

    在十九世紀中期,在長期生產實踐和大量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它才以科學定律的形式被確立起來。

    物體內能的增加等於物體吸收的熱量和對物體所作的功的總和,表達式爲△U=Q+W。

    系統在絕熱狀態時,功只取決於系統初始狀態和結束狀態的能量,和過程無關。

    孤立系統的能量永遠守恆。

    系統經過絕熱循環,其所做的功爲零,因此第一類永動機是不可能的(即不消耗能量做功的機械)。

    19世紀初,由於蒸汽機的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研究熱和功的關係,對蒸汽機“出力”作出理論上的分析,所以熱與機械功的相互轉化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埃瓦特對煤的燃燒所產生的熱量和由此提供的“機械動力”之間的關係作了研究,建立了定量聯繫。

    丹麥工程師和物理學家柯爾丁對熱、功之間的關係也作過研究。

    他從事過摩擦生熱的實驗,1843年丹麥皇家科學院對他的論文簽署瞭如下的批語“柯爾丁的這篇論文的主要思想是由於摩擦、阻力、壓力等造成的機械作用的損失,引起了物體內部的如熱、電以及類似的動作,它們皆與損失的力成正比。”

    俄國的赫斯在更早就從化學的研究得到了能量轉化與守恆的思想。

    ......

    未完待續

    第074章預告能量守恆原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