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風起南海 >第二十一章 經營營浦
    溫明對這種事情還是駕輕就熟的,在儋耳郡的時候,他主要就是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對當地的俚人、僚人,他既清剿,又要安撫,在幾年之內,儋耳郡的俚人、僚人大部分都下了山,改土歸流,入了當地的戶籍。

    對俚人、僚人的工作都能做好,對營浦縣的漢人的工作,溫明自然沒有做不好的道理,對孟昌的安排,他很有信心的答應了。

    孟昌微笑道:“顯思,我知道你是一個有能力也有經驗的人,讓你來當營浦縣令是委屈你了,不過你放心,現在主公領地擴張很快,需要大量有經驗的官員,只要你在營浦縣幹得好,我一定會向主公推薦你的,我看你擔任一個郡守,不在話下。”

    溫明有一些感動的說:“那便多謝郡守了。”

    其實,溫明比孟昌還大幾歲,不過他讀書晚,天賦也不如孟昌,所以成績比孟昌差得比較遠,這也讓孟昌比他提拔要快。

    孟昌又說:“除了儘快安撫本地漢人百姓之外,還要努力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的生活,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要發展經濟,首先就要修建基礎設施,而最首要的就是要修路,要修一條從蒼梧到零陵的公路,讓兩郡相連,這樣纔能有後續的發展,而要修路,就要把那幾千戰俘利用起來,讓他們來幹苦役,還可以用錢糧來讓當地的蠻人充當勞動力......”

    孟昌是一個辦事很仔細的人,他將各種細節都對溫明說得很詳細,其實這些方法溫明也都知道,這都是南海模式,溫明早就習慣了,不過溫明絲毫沒有不耐的神情,恭敬的聽着孟昌的安排。

    到了第二天,黃忠的大軍出發了,而溫明帶着一隊士卒,到縣城外的村落裏去安撫百姓去了。

    雖然縣城大門兩邊已經貼上了安民告示,不過這幾天縣城裏還是有一些百業蕭條,家家戶戶都是大門緊閉,街上的商鋪也都關門了。

    這倒還好,因爲商鋪雖然關了門,可是那些貨物總不會一時就壞掉,過幾天再開門也沒啥,可是縣城外面的莊稼可是耽誤不起的,營浦縣主要的作物也是水稻,現在不少人都逃散了,水稻沒人管,這樣下去,今年的水稻減產一定會很嚴重的。

    所以溫明安撫百姓的工作是刻不容緩,而且必須要立刻見效,讓老百姓都回來種植水稻。

    雖然溫明是文官,可是他的身上也穿了鐵甲,因爲這畢竟是新佔領地區,危險還是存在的,他從小幹活,上學又經常訓練,在儋耳郡的時候,他也是天天下鄉,所以體能還是很不錯的,穿着鐵甲也絲毫不感覺累。

    溫明一上午跑了幾個村,這些村的老百姓跑了不少,留在家裏的大都是一些老弱,他們都關上了大門,躲在家裏。

    溫明找到了一些留在家裏的老百姓,向他們宣傳了交州軍的政策,告訴他們交州軍絕對不會胡作非爲,而且稅率比荊州的要低得多,讓他們通知那些逃散的老百姓,回到家園,繼續耕種。

    雖然大部分老百姓將信將疑,不過還是有一些人是相信的,因爲營浦和蒼梧離得很近,甚至有一些人在蒼梧還有親戚,他們也聽說過交州的一些政策,交州對老百姓確實很好,他們答應會通知自己那些逃散的親朋好友,讓他們回來。

    在路上,溫明看到一個老人孤零零的在田裏拔草,他便脫下鐵甲,帶着那些士卒一起下田,幫着老人拔起草來,這當然有一些危險,可是溫明相信,幫老百姓幹活是最好的贏得他們信任的方式。

    那個老人看到這些當兵的來幫他幹活,誠惶誠恐,連道不敢,不過溫明對他說:“老丈,你年紀大了,就歇着吧,我們幾個一會兒就幫你把這點活幹完了。”

    溫明也不是吹牛,他從小就幹農活,哪怕當了官之後,也沒少幹過農活,這些士卒就更不用說了,都是農民出身,人人都會種田。

    那個老人很是感動,回去拿了水,又拿了喫的過來,給溫明他們喫喝,不過溫明他們只喝水,不喫老人的東西,他一邊幹活,還一邊跟老人聊天。

    原來,這個老人家裏本來還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成了家,孩子也都不小了,這一次交州軍攻下了營浦縣城,他們害怕,帶着孩子逃到了山裏,本來要把老人也帶走的,可是老人說他這麼大年紀了,死了也無所謂,他放不下家裏的幾畝田,要留在家裏種田。

    兩個兒子實在無奈,只能是帶着自己的孩子逃到了山裏。

    老人說,他們的村子裏有很多都是這樣的情況,青壯年基本上都逃走了,留下來的都是老人,他們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死了也不怕,他們也捨不得家裏的田,所以就留了下來。

    不過他們的年紀大了,體力比較差,幹起農活也沒原來那麼快了,所以這幾天,田裏的草長得很快,蟲也生了不少,還得施肥了,這些活哪裏幹得完?這讓他們都是心急如焚。

    當溫明第二天帶着交州軍和荊州軍的戰俘到了村子裏幫老百姓下田幹活的時候,村子裏留下來的老百姓們都驚呆了,他們什麼時候見過這樣的軍隊?不但不燒殺搶掠,還幫他們幹活。

    溫明的這一舉動,一舉贏得了營浦縣老百姓的信任,很快,那些逃散的百姓便陸陸續續的回到了自己的家園,營浦縣重新恢復了生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