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風起南海 >第兩百四十九章 象林春天
    這個春天,象林縣前所未有的熱鬧了起來,無數農夫正在田裏耕種。

    這一年時間,從交趾流放到象林縣的四萬多罪民已經全部遷移到了象林縣,由於是用海運,所以路上死亡的罪民並不算多,總共只死了一百多人。

    現在的象林縣,在日南幾縣裏倒是人口比較多的縣之一了,而且漢人的數量佔據了優勢地位,足以壓制占人和山越人。

    這讓士燮很高興,因爲日南郡的人口不算多,只有二十來萬,能一下子增加這麼多人口,這可都是一個郡的實力啊。

    在去年收復象林縣之後,朝廷遲遲沒有派人來當縣長,這是很正常的,象林縣是整個大漢的最南端,大家都將這裏視作瘴癧之地,到這裏來當官,也不知道回不回得去,所以沒人願意來,就算有人被任命成這裏的縣令了,他也有可能裝病不來上任。

    所以,大漢的邊郡官員長時間不到任是常有的事情,就算到任了,很多人也都想盡快調回中原去,不願意留在這裏。

    士燮便將自己的次子士只徵辟爲日南郡吏,然後將他派到了象林縣主持縣務,實際上擔負起了縣長的職責。

    士只同樣也是飽讀詩書,這幾年在蒼梧郡,也跟着叔父蒼梧郡丞士壹經常處理一些政務,對政務也不陌生,所以倒是能夠勝任縣令的職權。

    現在士燮的長子士廞在南海郡深得周曄重用,士燮也想讓自己其他幾個兒子出來做點事情,以後都能成材,除了士只之外,士燮也同樣徵辟了自己的三子士徽擔任郡吏,他的四子士乾和五子士頌還未成年,學識不足,也沒什麼經驗,所以士燮乾脆將他們送到了長子士廞那裏,讓他們跟着士廞學習,如果他們學習得好,那以後也是可以委以重任的。

    士只知道,民以食爲天,如果要將象林縣治理好,那首先就得把農業搞好,讓老百姓能夠喫飽飯,因此,他一邊安頓這些從交趾流放來的罪民,一邊安排他們耕種,去年下半年都收了兩季水稻,收成也不錯,倒是能夠養活這麼多人了。

    幸好象林縣的占人也是有着種水稻的習慣,所以象林縣的田都是熟田,當然,他們的農業技術不如中原發達,特別是水利設施比較差,完全是靠象林縣的土地肥沃,水資源也豐富,而且一年能夠三熟,所以才能過上不錯的日子。

    上次收復象林縣之戰後,士燮在象林縣留下了三千郡兵,南海郡的山地營也在這裏留了幾十人,來訓練這三千郡兵,經過這麼久的訓練,這三千郡兵的戰鬥力大大提升,特別是山地作戰的技能越來越強,再加上他們的裝備佔據了壓倒性優勢,他們清剿占人和山越人的戰鬥也是戰果頗豐。

    如今,他們已經俘虜了數千占人和山越人,讓他們做苦役,建設象林縣的水利設施和其它基礎設施,這也算是讓他們用勞動來贖罪了,這幾十年來,占人佔領了象林縣,建立了林邑國,可沒少欺負漢人,象林縣的漢人被他們殺的殺,趕的趕,幾乎已經絕跡了。

    當然,爲了徹底的平定象林縣,對占人和山越人也不能一味的清剿和殺戮,士只准備借鑑南海的經驗,也給占人和山越人一條活路,凡是願意在漢人的治下安分守己的過日子的占人和山越人,等到幾年之後,也可以分到田地,成爲象林百姓。

    這四萬多交趾罪民對安定象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們雖然是罪民,可是說到底,只是被苛政逼得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只要統治者對他們好一點,他們就願意努力幹活,養活一家老小。

    因此,到了象林之後,士只宣佈他們同樣可以分到田地,只不過要交納的賦稅稍稍比普通老百姓要高一點,並且要幫忙種植官田的時候,他們都是真心擁護士只,瞬間成爲了象林縣的順民,而象林縣的肥沃土地,也讓他們一下子愛上了這片熱土。

    對士只治理象林縣的方法,士燮還是很滿意的,只要這樣下去,要不了幾年,象林縣便會重新穩固下來,成爲大漢的穩定領土,這都是他士家的功業啊。

    士燮自己在日南也幹得不錯,現在日南的幾家工廠生產都很穩定,他們生產的特產,吸引了不少海商到這裏來進行貿易,這給日南郡帶來了鉅額的稅收,有了錢,士燮就能夠在日南興修水利,興辦學校,發展公共衛生事業,訓練軍隊,以壓制境內的山越人,爲以後徹底解決山越人的問題而打下好的基礎。

    可以說,日南郡照搬了南海的模式,甚至日南郡有不少官吏都是從南海過來的,比如醫曹從事餘述,工曹從事黃猛等等,還有那幾個工廠的廠長也都是從南海過來的,日南郡和南海郡之間的貿易往來也相當多,因此,日南郡的身上已經深深的打下了南海郡的烙印。

    除了日南郡,交趾郡現在的郡守是蘇懷,他還帶了不少南海的郡吏到交趾,因此,交趾的發展模式同樣也照搬了南海模式,交趾現在的發展勢頭也很不錯。

    而合浦郡在交趾郡和南海郡中間,這裏也受了南海郡的影響,不少商人都到南海郡進行貿易,也有一些人在合浦郡辦工坊,製造一些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產品,所以,合浦郡現在的發展也還是可以的。

    這幾個郡,剛好都在南海周圍,當然,這裏說的南海是真的海,而不是南海郡,它們逐漸形成了一個環南海經濟圈,這四個郡從以往的邊地敝郡,已經一下子變成了整個大漢最穩定、經濟最具有活力的地區。

    由此可見,穩定纔是硬道理,現在整個大漢,只有這幾個地方最穩定,沒有叛亂,而其它的地方,是處處烽火,就連一直都很穩定的益州都有五斗米道的叛亂,這樣怎麼可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