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風起南海 >第兩百六十一章 郡吏溫明
    甄家要遷移到南海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麋竺的耳朵裏,這不禁讓麋竺也動了心。

    就在去年,麋竺正式接任了麋家家主之位,要說和南海的關係,他麋家可比甄家密切得多,他麋家可是早了幾年就跟南海做生意呢,而南海的人口,至少有十幾萬都是麋家運送過去的,麋家爲南海乾過的隱祕事不知道有多少,南海既然能夠接受甄家,那就更加能夠接受麋家了。

    現在北方不太平,徐州同樣也沒那麼太平了,當年徐州黃巾雖然很快就被平定了,可是最近又在蠢蠢欲動,而青州黃巾一直就沒消停,幾十萬青州黃巾到處打游擊,最近好像要往徐州而來了。

    雖然麋家沒有甄家那樣被張燕盯上的現實危機,可是麋家富可敵國,擁有如此大的一筆財富在這亂世本來就是懷璧之罪,麋竺又如何不怕呢?

    沒用多久,麋竺也做出了跟甄家同樣的決定,那就是先將一部分族人遷移到南海去。

    其實,麋家要遷移到南海,比甄家要容易得多,因爲麋竺早就做了佈局,在南海購買了不少產業,倉庫、商鋪、住宅都買了,想去南海直接把族人遷去就行了,當然,還是要提前跟周曄打個招呼的。

    這一年的秋收,國淵研究數年的雜交水稻,終於取得了重大成果,他經過幾年辛苦培育出來的一款秈型雜交水稻,在今年的實驗當中獲得了每畝地近九石的超高產量,而且在抗蟲、抗逆等方面的表現都非常優良,收穫的稻穀碾出來的稻米口感也還不錯。

    要知道,現在的畝作爲一種面積計量單位,跟現代的畝是不一樣的,現在的一畝周曄大概測量過,只有四百多平方米,一畝也就合現代的三分之二畝左右,而近九石的產量,就是五百多斤,這樣一算,這種雜交水稻的真實畝產量有七百多斤。

    這可比原來南海的最高水稻畝產高了百分之二十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當然,這個產量跟現代動輒一千多斤的畝產還不能比,不過現代的水稻種植的條件這個時代也沒有啊,現代的水稻種植,有各種化肥,有農藥,如果有這些條件,周曄估計這種水稻畝產上千也沒什麼問題。

    國淵的這個成就讓周曄欣喜若狂,其實,他本來是沒打算國淵這麼快能夠培育出雜交水稻的,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哪怕國淵用十幾年培育出雜交水稻那也不虧,能用幾年培育出來,那已經是一個驚喜了。

    不過,國淵這幾年也是夠辛苦的,爲了尋找性狀好的野生水稻,他和他的助手走遍了整個南海郡,同時,他也沒有耽誤他農曹從事的本職工作。

    周曄當即就給了國淵千金獎賞,這個成就無論從任何方面來說,都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不過國淵卻將這千金獎賞全都放到了自己的研究組裏作爲經費,他還謙虛的說,他能夠培育出這種水稻,也是運氣不錯,他剛好發現了一株性狀不錯的天然的雜交水稻,從而才取得了這個成就。

    可是周曄知道,這種事情是沒有運氣可言的,雖然國淵看似是運氣好,發現了這樣一株天然雜交水稻,但是如果不是他親眼尋摸過數以萬計的水稻植株,又如何能有這樣的發現呢?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育種的問題了,因爲雜交水稻有父本和母本,在制種過程當中,由於父本和母本的開花期不同,所以很難完成授粉,有的時候只能憑藉一點運氣,加上另外的一些原因,所以以現在的技術,每畝地制種產量只能達到七八斤,也就夠播種兩三畝地的,這樣的產量當然是無法大規模推廣的。

    當然,要解決這個制種的難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也許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解決,而這種雜交水稻也不一定就能夠適應所有的地區,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種,因此,對雜交水稻的研究是不可能停下的,還需要繼續下去。

    這一年的冬天,北方酷寒,這爲北方的老百姓帶來了更加深重的災難,冬天越寒冷,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就越難熬。

    而南海也再次下雪了,而且今年的雪下得很大。

    這一天,番禺城西仁義裏,來了一名郡吏,帶了幾個警察過來,他們是來這裏查看今年的雪災情況的。

    仁義裏是七年前麋家運送來的一批北方流民建立的村莊,他們在這裏生息了七年,現在已經完全融入了南海,將自己視爲了南海人。

    這名郡吏和幾名警察挨家挨戶的詢問雪災的受災情況,雖然這裏的房子大都只建了幾年,不過今年的雪太大了,誰也不敢說這屋頂就一定頂得住這麼大的雪。

    郡吏敲開了一家人家的家門,開門的是一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年輕人,他見了這名郡吏,高興的說:“阿明,原來是你啊,你來有什麼事情嗎?”

    郡吏也笑着說:“阿和,是我,我是奉了郡中之命,過來察看今年雪災的受災情況的,你家的情況如何?”

    阿和道:“我家屋子前年新修過,夠結實,我今天早上又上房去把雪都剷掉了,沒事,你去別家問問吧。”

    從裏屋裏又出來幾個人,他們也都認識這個叫阿明的郡吏,也都跟他打起了招呼,郡吏也一一跟他們打了招呼。

    郡吏又看了看他家的情況,點頭告辭走了。

    阿和對自己的父親道:“爹,你看人家阿明,都當了郡吏了,他們全家都搬到城裏去了,當初你也不讓我去讀書,要不然只怕我也當了郡吏了呢。”

    原來,剛纔那個郡吏也是仁義裏出身的人,名叫溫明,七年前,他們來到南海之後,溫明的父親便將他送進了南海官學讀書,去年他從南海官學畢業之後,已經年滿二十,所以便當了一名郡吏,今年都能夠帶着幾個警察到裏中來辦事了,這當然讓大名武和的阿和羨慕不已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