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在大宋整挺好 >第九十五章 西樓先生
    回到別院,一百名士卒正在訓練,再也不會出現累似於“向綁草那邊轉”的口令了,田十一有些欣慰。

    小金毛牛通看向十一哥的眼神裏滿是崇拜,他從來不知道,士卒竟能練到如眼前這般百人如一的地步。

    牛小沫自從做了總教官後,竟是漸漸有了幾分威嚴,雖然在十一哥眼裏她仍是那個可憐的小丫頭。

    今天思想教育的話題是:我們爲什麼要訓練。

    士卒們每隊十名隊員、一名隊長,共計十一人,剛好符合鴛鴦陣所需的人數。大家坐在一起輪流發,田狗兒則是坐在一邊,抓緊“偷學”牛小沫的教育方法。

    一切都走上了正軌,十一哥很滿意、很欣慰,他再也不是那個只能坐等方臘出招而毫無還手之力的田小子了。

    一名士卒跑了過來,喊了聲“報告”這才說道:“十一哥,修化真求見。”

    如今的別院中明崗暗哨遍佈各處,田十一曾經讓修化真在白天和夜晚嘗試着潛入別院。

    開始時修化真自信滿滿,但被發現兩次後,他便在心裏憋了口氣。

    一天夜裏沒有月光,修化真覺得是個好機會,可以給十一哥手下那些個眼高到沒邊的傢伙們一個教訓,結果連第二道牆都沒翻過就被擒了下來。若不是牛通發現的早,修化真怕是要被打個半死。更新最快s..sm..

    “漁網太可恨”。這是修化真怨念滿滿說的唯一一句話。

    綠林中使用漁網做武器的幫派還真的沒有,當聽說十一哥正準備給漁網加上鉤刺後,修化真徹底打消了再來一次的打算。

    今日修化真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鏢局終於可以開張了。

    鏢局畢竟要養着一大羣舞刀弄棒的廝殺漢,而且還要配備兵刃,所以修化真在轉了不知多少個彎,花費了十一哥近八百貫錢後,這才說動高知府點頭答應下來。

    鏢局果然是個燒錢的買賣,正在趕製的數百套武士袍和作訓服自不必說,兵刃更是天價。因爲當水賊可以自己去弄兵器,開鏢局卻必須向官府購買,爲的是記錄在案有據可查。

    雁過拔毛的地方,想少花錢自是不可能的。此時田十一手裏的錢,真的不多了。若是酒樓再不開張,怕是三百士卒的飯錢都會成爲問題。

    不大一會兒,士卒稟報說李潮生來訪。

    李潮生本是泉州人,已經六十幾歲了,因爲兒子招惹了仇家,這纔不得不帶着全家躲了出來。做了一輩子的造船匠人,兒孫也只學會了造船的手藝,李潮生一家人日子過得不太好,這時修化真找到了他。

    聽說只需要隔着屏風與人閒聊上一天就能賺到一百文錢,而且還供兩頓飯食,李潮生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

    屏風後自然是李芬利之父。之所以要用屏風隔開,一來是因爲傻子都能看出李騎士不是宋人,二是李騎士需要一邊聊天一邊用鵝毛筆做筆記。

    至於口音,土生土長的李芬利之父與宋人沒什麼兩樣。

    “也不知閉門造車能造出個什麼東西來,有機會要想辦法讓李騎士去造船廠見識一下了。”田十一暗暗想到。

    至於李潮生一家,既然都會造船,自然不可能讓他們跑掉,眼前只是先吊着,過後自然要收進十一哥的夾袋裏面。

    “錢啊!”田十一撓了撓頭,覺得是時候發動自己的計劃了。

    王府那位包子臉的程管事一得空就會去酒樓裏轉轉,每一次都樂得合不攏嘴。

    在程管事看來,田小子的奇思妙想果然獨道,這樣的酒樓若是不賺錢就沒有天理了。可是,無論多麼賺錢,也不可能在一日裏賺足七千貫錢。

    程管事已經安排人去汴梁了,準備高價請個會炒菜的廚子過來。只待自己贏了賭局,這酒樓立馬就可以重新開張,到時絕對能日進斗金。

    田十一在程管事眼裏,已經升級爲觀音座下的散財童子,只爲他一個人送財的散財童子……

    就在包子程美美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時,整座杭州城突然掀起了一場風暴。風暴的源頭,卻是一個自稱爲“西樓”的傢伙。

    杭州府衙的主簿臉色潮紅,快步闖進了高知府的書房之內。

    眼見主簿無禮,高權臉上顯出不快之色,卻不料那主簿一臉的激動,將一張宣紙放在高知府面前。

    只是隨意掃了一眼,高權猛地站了起來,雙眼似是射出光來,貪婪地盯着紙上詩句。

    “這是?”高知府的聲音似乎都顫抖起來。“此詩是何人所作?”

    主簿激動伸手點指了宣紙一角,那裏寫了很小的兩個字,“西樓”。

    “你是如何得到的?”高權的聲音猛地高亢起來。

    主簿終於開口說話,只是那聲音卻因激動而有些沙啞。“此詩已在杭州街頭廣爲流傳,不知出自何人之手。”

    聽了這話,高權竟是抓耳撓腮起來,不斷顫動着手中的宣紙說道:“一定要找到這位西樓先生,將府衙內的人手都派出去,快些去,快些去……”

    當朝皇帝趙佶雖然管理國家的本事不咋地,但卻是個出色的藝術家兼書法家,其獨創的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風姿綽約,真真是名留了千古。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老大喜好文墨與藝術,下面的各層級官吏自然要更甚之,若有好詩呈到御前,更有可能受到官家的賞識。所以,此時的宋朝,若遇好詩好畫,所有的“儒雅”宋人都會將其視爲至寶。

    眼前這首詩,自然是要寫道奏章遞到御前的,只是不知何人所作,這奏章卻沒有辦法寫,因爲官家一定會問“這是何人所作?”。

    防採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read3;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