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霸府 >第一卷 烽火邊城 第六十四章 白衣少年
    此人年紀不過三十來歲,見解頗爲獨特,還用上了逆向思維,可見北魏軍中多有能人,難怪最終能一統中國北方,深刻影響到後世的歷史進程。

    崔亮這時插話道:“長孫將軍所慮不差,在座諸位都與燕賊不共戴天,但最近與他們交過手的只有陳家塢和連雲寨,我們是否應該聽一下何宗主的高見。”

    他對何遇印象不差,又有意想見識一下他的智計謀略,當然內裏也有考較的意思。崔亮隱然衆人中的領袖,他一發話,衆人便紛紛附和。彼時中華大地最重世家門第,南北風氣都是一樣。

    何遇被點了名,心中一點也不慌張。他是軍校畢業的特種兵,受過系統的現代軍事理論訓練,眼界高度和邏輯性,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對於這個問題,何遇略一思索,便有了答案,當下站起來,侃侃而談:“從地理上看,盛樂和平城一南一北,互爲屏障,攻平城則盛樂來援,攻盛樂則平城去救,是以慕容麟手握重兵,斷不會棄平城不顧,分兵去打盛樂,同樣慕容寶也不會分兵來打平城,燕賊人馬多於我們三倍,攻城已然足夠,合兵攻打一處城池,兵力反而施展不開,對防守一方有利,對進攻一方沒有好處,慕容麟善能用兵,必不會這樣做。”

    “他之所以屯兵不進,一是爲了造成威壓態勢,打擊我們的士氣。二是爲了消耗我們積存的糧草,據我所知,慕容麟剛一出關,我們就已經將人馬糧秣收縮進城內,這樣坐喫山空,必不能持久。三是爲了調動盛樂派兵前來增援。我們現在的守軍在人數上處於劣勢,一旦戰事喫緊,魏王將不得不分兵前來增援,那樣就會給慕容寶以可乘之機。”

    拓跋燕頻頻點頭:“何宗主所言極是,燕賊人數多過我們,兩路出擊,好讓我們首尾不能相顧,顧此失彼,平城若敗,則盛樂不保,盛樂若敗,則平城難守。”

    衆人點頭。

    這時,有人問道:“我們每日消耗糧草,慕容麟人馬多過我們三倍,消耗糧草只會比我們多,又作何解釋。”

    “問得好,據我所知,燕賊行軍打仗,以騎兵爲主,只帶半月糧草,不夠的話就在地方搶掠。只是半月前,慕容麟僥倖攻下我陳家塢,憑空得了一千車糧食,是以有本錢囤兵不進,一方面訓練士兵,一方面也是消耗我們。不過,從糧食計算,慕容麟從陳家塢搶的糧草,即將耗盡,他們不日將會發起進攻。按常理推斷,三日內,甚至就是今日,甚至此刻,慕容麟就會傾巢出動,而且是緩進急攻,不給我們喘息之機。”

    話音剛落,就聽有報事官急跑進屋,跪地稟報:“殿下,各位將軍,探馬來報,燕賊已經離了雁門,向平城而來。”

    果如何遇所料,而且絲毫不差,衆人都是嚇了一跳。何遇也覺蹊蹺,自己隨口一說,竟是歪打正着,猜個分毫不差。

    慕容麟大軍出動,大帳中空氣頓時緊張起來,靜得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畢竟打仗不是兒戲,慕容麟殘暴奸詐,動輒屠城,一旦失敗,在座各位將死無葬身之地。是以,大家眼睛一齊都盯在何遇臉上,聽他繼續分析。

    何遇也覺事態嚴重,因爲剛來不久,有些情況並不十分掌握,所以面對拓跋燕發問:“殿下,慕容麟以騎兵爲主,而且沒有多帶輜重的習慣,料想所攜最多不過一月糧草,我們城內糧草可還支持得住?”

    拓跋燕一愣,說道:“何宗主神算,平城糧草原本備了三月有餘,慕容麟屯兵不進,我們不敢輕動,困在城中,白白消耗了一個月,現在勉強能支撐兩個月。”

    事情比想象中嚴重,慕容麟是進攻一方,可以在外面找些補給,平城這邊只能坐喫山空。不過現在已經入夏,兩個月後,平城天氣轉涼,弄不好會大幅降溫,慕容麟屯兵野外,只能不戰自退。

    何遇當下獻策道:“殿下,軍情緊急,何遇冒昧進言,現在得做幾件事,一、開始糧食管制,定量定時分配。二、堅壁清野,將郭城外城全部拆毀,不給燕賊留下一草一木。三、加固內城防禦,多備守城器具。四、填埋所有水井,投放毒物。五、編練軍隊,統一指揮。六、加強軍紀,組建督戰執法小隊。”

    他的這些建議,融合了當代軍隊建設,戰場管理的一些內容,要言不煩,一下子就抓住了衆人的心。拓跋燕暗道:“令狐長史說得不錯,此人果然機智過人,有他相助,真是大魏之幸。”

    對於何遇的建議,拓跋燕照單全收,立刻吩咐下去,由專人負責辦理。

    何遇接下去說道:“從時間上算,多則七日,快則五日,慕容麟必將強攻平城,當務之急是要儘快整編軍隊,統一指揮,做防禦演練。”他系統學過現代軍事理論,心中躍躍欲試,但考慮到身份地位,還是決定將崔亮推到前面,繼續道:“所以在下再次冒昧進言,由殿下總領全局,協調各方,崔子明將軍專掌軍隊,其他各位在一旁協助。”

    截止到前日,所有人馬纔剛剛到齊,這些天來雖然訓練一刻沒停,但還沒來得及整合。何遇此時提出統一指揮權的問題,正是說到點子上。

    與昨晚的口舌之爭不同,今日大帳議事是實打實的關係到生死存亡。大家均點頭表示贊成,對何遇的纔能有了更進一步瞭解。

    拓跋燕果斷道:“何宗主此言有理,如此就請子明將軍持我印綬,統攝所有人馬,負責守城,本宮掌管後勤糧草,其餘各位一起襄助。”

    話鋒一轉,又道:“大戰在即,軍法無情,還請各位告知部署,嚴守軍紀,以免觸犯。”

    諾——

    衆人齊聲領命。

    崔亮也不推辭,客套兩句,從拓跋燕手中領過印綬,當衆開始佈置軍務。他出生清河世家,家學淵博,自帶一股威嚴的氣勢,一通佈置下來,衆人無有不服。

    何遇暗道:“崔子明果然有些才幹,這一番發號施令,倒也井井有條,號令嚴明,可見古人智慧,真不可輕視。”

    ”殿下,各位將軍,崔某還有一事與各位商議,據我所知,現在城中各有馬軍一萬,步軍也是一萬,但戰馬卻不足三千匹,騎甲更是缺少,以騎破騎是爲上策,現在平城騎兵不足,如何破賊,各位可有良策。“崔亮正襟危坐,臉有憂色。

    拓跋燕一旁點頭:”子明將軍顧慮周全,實不相瞞,這些天本宮也正爲此事煩心,燕賊從去年開始就禁止馬匹買賣,平城缺馬已非一日,現在勉強算來,能有四千匹,但能做戰馬的,尚不足三千。“

    何遇知道,彼時中國北方正是重裝騎兵肆虐的天下。是以人人看重重裝騎兵。但從後世的作戰經驗來看,攻守雙方兵力使用的效能爲三比一,也就是三個兵進攻,一個兵防守,算是勢均力敵。慕容麟有步騎六萬,平城有步騎兩萬,己方在人數上並無多少劣勢,而且平城非陳家塢可比,城池堅固不說,北魏騎兵的戰鬥力比之後燕,有過之而無不及。騎兵攻戰厲害,但自身消耗極大,單純守城,反不如步軍划算。己方出城野戰,寡不敵衆,肯定不是慕容麟對手,但只要守上一個月,後燕糧草不濟,天氣轉冷,自會不戰自亂。

    正欲發言,就見一白衣少年從人羣中站起,團團一禮,氣定神閒道:“叔父勿憂,以小侄看來,固守平城有騎兵相助是錦上添花,無有騎兵也沒什麼要緊,三千戰馬已是太多,用不着再想辦法湊集馬匹。”此少年長身玉立,白若女郎,年紀不過十四五歲,但舉止談吐,風度絕佳。何遇不識此少年,便輕聲問一旁盧義。

    盧義昨日與何遇言語齟齬,但畢竟是世家子弟,爲人倒不小氣,當下輕聲說道:“此子是崔子明族侄,也是我表姐的兒子,姓崔名浩,字伯淵,有個小名叫桃簡,此子還算聰明,但好爲大言,成天學着諸葛亮,自比張良、管仲,被我表姐夫不知罵過多少回,就是死性不改,今日當衆胡說,且看崔子明如何斥責他。”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是北方高門,世代聯姻,是以盧義對這少年的家世瞭如指掌。

    說着無心,聽者有意。何遇心中咯噔一下,細看這少年:“神光內蘊,顧盼自雄,正是世間第一流的人物。”稍對這段歷史熟悉的人都知道,崔浩歷仕北魏三朝,滅胡夏、平北涼,破柔然,位高權重,比之蜀漢丞相諸葛亮有過之實無不及,可惜晚年因爲國史之獄被誅殺,死前衛士數十人還撒尿在其身上。

    何遇學的是歷史專業,對崔浩這段故事自然心知肚明。穿越時空有這樣一個好處,對一些人和事物可以做通盤考量。崔浩晚年身敗名裂,但此時的他不過是一十五歲的翩翩少年,還正想着如何顯親揚名。這樣一想,什麼功名利祿,什麼蝸角虛名,一時間都變得不那麼重要。正所謂“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一切終爲塵土,一切都是虛幻罷了。

    求票票,求收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