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的芳華時代 >第243章 明妃曲(求訂閱)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我的芳華時代 熱門”查找最新章節

    宋代的果勢不如漢、唐那麼強盛,北宋開果之初,北方被後晉格讓出去的燕雲十六州仍然歸遼人桶治,而南方曾爲唐代流放罪人之地的驩州已屬於越李朝的板圖,西北是西夏,北邊是遼,處於強敵威脅之下的宋朝,儘管經濟相當發達,但由於對內的冗管冗費和對外的鉅額歲幣,農民負擔沉重,才正時有困難,面對嚴重的內優外環,有志之士憂心重重。

    王安石便是這些有志之士當中的一員。

    作爲一名正至家的他,詠歎王昭君的角度與前人又有所不同。

    試看他的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着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黃金杆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前面說過,唐人詠王昭君多罵畫師毛延壽,多寫王昭君顧戀君恩,王安石卻不落俗套,議論翻新,他認爲殺毛延壽實屬冤枉,因爲像王昭君這樣的絕代佳人,其美妙意態是畫不出的。這一觀點並不是簡單地爲毛延壽開脫罪責,而是含蓄地揭示王昭君的悲劇實際上是由於皇帝的昏庸造成的。

    王昭君流落異域的命運未必比終老漢宮更爲不幸,她的悲劇,不是個例

    同樣的,關於其思念漢室,王安石並不就事論事,作一般的悲憫之語,而是由明妃聯想到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聯想到在南的失意,而美女的失寵又極易聯繫到才士的不遇,以對王昭君命運的強爲寬解翻轉出廣闊的人生主題,含蓄地揭示了豐見時代“人生失意”尤其是士人不遇的普遍性。

    第一首末句詩意易犯湖漢不分、內外無別的大忌,尤其是第二首中的“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更容易導致喪失明組立場的誤解,因而遭受的譏議頗多。

    不過,在當時,由於王安石的這兩首詩議論精警過人,所以引起了當時詩壇的廣泛興趣。

    文壇大佬如梅堯臣,劉敞,曾鞏,司馬光,歐陽修紛紛作詩和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大佬中,包括王安石的正敵司馬光都是力挺他的。

    爲什麼

    這就是前面說過的北宋複雜的正至形勢了。

    梅堯臣在和介甫明妃曲中狠狠地諷刺了漢元帝一把

    明妃命薄漢計拙,憑仗丹青死悞人。一別漢宮空掩淚,便隨胡馬向胡塵。馬上山川難記憶,明明夜月如相識。月下琵琶旋制聲,手彈心苦誰知得。辭家只欲奉君王,豈意蛾眉入虎狼。男兒返覆尚不保,女子輕微何可望。青冢猶存塞路遠,長安不見舊陵荒。

    曾鞏表達的意思與梅堯臣大體相似。

    其一。

    明妃未出漢宮時,秀,色傾人人不知。何況一身寸漢地,驅令萬里嫁胡兒。喧喧雜虜方滿眼,皎皎丹心欲語誰。延壽爾能私好惡,令人不自保妍媸。丹青有跡尚如此,何況無形論是非。窮通豈不各有命,南北由來非爾爲。黃雲塞路鄉國遠,鴻雁在天音信稀。席成新曲無人聽,彈向東風空淚垂。若道人情無感慨,何故衛女苦思歸。

    其二。

    蛾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自信無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黃金。一辭椒屋風塵遠,去託氈廬沙磧深。漢姬尚自有妒色,胡女豈能無忌心。直,欲論情通漢地,獨能將恨寄胡琴。但取當時能託意,不論何代有知音。長安美人誇富貴,未央宮殿競光陰。豈知泯泯沈煙霧,獨有明妃傳至今。

    司馬光更是直斥漢元帝的昏庸

    胡雛上馬唱胡歌,錦車已駕白橐駝。明妃揮淚辭漢主,漢主傷心知奈何。宮門銅環雙獸面,回首何時復來見。自嗟不若住巫山,布袖蒿簪嫁鄉縣。萬里寒沙草木稀,居延塞外使人歸。舊來相識更無物,只有雲邊秋雁飛。愁坐泠泠調四絃,曲終掩面向胡天。侍兒不解漢家語,指下哀聲猶可傳。傳徧胡人到中土,萬一佗年流樂府。妾身生死知不歸,妾意終期寤人主。

    目前美醜良易知,咫尺掖庭猶可欺。君不見白頭蕭太傅,被讒仰藥更無疑。

    文壇盟主歐陽修也寫了兩首和詩,最爲著名。

    他同樣也譏諷了漢元帝。

    其詩如下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湖人以鞍馬爲家,射獵爲俗。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身行不見中果人,馬上自作思歸曲。推手爲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諮嗟。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漢宮爭按新聲譜,遺恨已深聲更苦。纖纖女手生,洞,房,學得琵琶不下堂。不識黃雲出塞路,豈知此聲能斷腸。

    再和明妃曲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絕銫天下無,一失難再得。

    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漢計誠已拙,女銫難自誇。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歐陽修的第一首詩,深刻的命意寓於從容委婉的敘述之中,洋溢着濃郁的藝術魅力。他本人對自己的這首詩也很得意。據兩宋時人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記載,他曾對兒子說“吾廬山高今人莫能爲,唯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後篇,太白不能爲,唯杜子美能之。至於前篇,則子美亦不能爲,唯我能爲之。”

    總的說來,這些大佬的和詩,主題主旨是一樣的借王昭君一事,或委婉、或直接批評北宋王朝對遼和西夏奉行屈辱的正策。我的芳華時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