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的芳華時代 >第272章 柳七郎(下)(求訂閱)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我的芳華時代 熱門”查找最新章節

    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的樂章集傳詞將近二百首。其中部分歌詞寫出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楓情,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裏,對都市生活有着豐富的體驗,“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連忘返;“萬井千閭富庶,雄壓十三州。觸處青娥畫舸,紅粉朱樓”瑞鷓鴣的蘇洲,也使他讚歎不已。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的汴京、落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洲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遊樂情景。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詞從自然形勝和經濟繁榮兩個角度真實地交錯描繪出杭洲的美景和民衆的樂事。這些都市楓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評氣象,而爲文人士大夫所激賞。

    相傳金主完顏亮因此詞“起投鞭渡江之志”,這則故事雖不可靠,卻可以想見它的社會影響。

    宦海沉浮、浪跡江湖的切身感受也是柳詞的重要內容。他的雨霖鈴詞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楓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塗上了陰影;“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寫出了他飄泊江湖的感受;“此去經年”以下,又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此外如八聲甘州、夜半樂等,也是這方面的成功之作。

    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示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複雜心態。稍後的蘇軾,即是沿着這種抒情自我化的而進一步開拓深化。

    從敦煌曲子詞看,慢詞早就在民間流行,但詞家仿作的一直很少。柳永長期生活在市民階層之中,接受了當時歌機、樂工們的影響,大量創制慢詞,這就爲詞家在小令之外了可以容納更多內容的新形式。

    柳詞在藝術表現上也自成風格,大部分作品都以白描見長;凡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大都層次分明,語意刻露,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又大量吸收口語入詞,一掃晚唐五代詞人的雕琢習氣。像下面這首憶帝京,就全用當時口語寫成。

    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徵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詞的長短句形式本來比五七言詩更適合於通過緩急輕重的語氣表達人物內心情緒的起伏變化,柳永由於多用口語,就更顯出了詞調在這方面的優越性,而且對後來說唱文學和戲曲作家在曲辭的創作上有影響。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注見葉夢得避暑錄話,這不僅決定於內容,還由於這種表現形式更適合於市民階層的要求。

    柳永不僅創造和發展了詞調、詞法,而且在詞的審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變化,還在題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晚唐五代詞,除韋莊、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的情感,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早年進士考試落榜後寫的鶴沖天,就預示了這一方創作方向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宕。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華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依紅畏翠,風琉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詞盡情地抒發了他名落孫山後的憤懣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方不羈的個性。

    作爲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的影響甚大。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劉耆卿,則學曹元寵組”;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渠、晁端禮、万俟詠等六人“皆有佳句”,“源流從柳氏來”。

    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

    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啓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收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一代新風。秦觀和黃庭堅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蘊藉而情韻更雋永深厚。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今人夏敬觀早已指出“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變其法,迴環往復,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於耆卿,大成於清針。”

    北宋中後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從柳詞分化而出,猶如一水中分,分流並進。我的芳華時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