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的芳華時代 >第228章 要不要這麼誇張啊(求訂閱)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我的芳華時代 熱門”查找最新章節

    “能不能詳細的說說呀”李小紅看着顧秋風,眼睛狡黠一亮。

    沒等顧秋風作出回答,吳剛就感嘆道“秋風學弟,你簡直就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古代文學、現宕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怎麼什麼都知道啊”

    “沒錯。”鄭宗緒表示贊同,“而且還不是隻知道個大概,你一開口說話,就可以看出來,你讀過好多書,不僅如此,還形成了獨特的思維方式。”

    頓了頓,他學着吳剛剛纔的模樣感嘆道“在你這種狠人面前,我都感覺自己讀了個假博士。”

    兩位大博士當面吹捧,弄得顧秋風挺不好意思的。

    學海無涯,書囊無底,我還在大海中啊

    施文秀也毫不掩飾對顧秋風的誇獎“上回我說這兩邊書架上的書有你看的,結果你說這上面的書我基本上都看過,當初我還不信,以爲你吹牛來着,現在我信了。”

    “唉”

    孔澤搖頭晃腦地說道“不服不行啊”

    “你還是把嚴羽和滄浪詩話細說一下吧,我也想聽聽。”鄭宗緒道,“畢竟這部大作深刻地影響了元明清三代的文學理論,我懷疑李漁在寫閒情偶寄詞曲這一部分時都受到了嚴羽的某些文學理論的影響。”

    鄭宗緒話都說到了這份上,顧秋風苦笑一聲,迎上李小紅那欣喜的眼神,有條不紊地說起了嚴羽和他的滄浪詩話。

    “嚴羽,字丹丘,一字儀卿,芙建邵武人,自號滄浪逋客,一生未曾出仕,大半時間都隱居在家鄉,其確切的生卒年不詳,後人根據滄浪先生吟卷中那幾首詩,大體可以推斷出他生於南宋光宗紹熙年間,卒於理宗嘉熙末至淳佑初。嚴羽本是一個有雄心壯志,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也非常關心處在明組危亡之秋的南宋社會現實,只是在當時的那種是非顛倒、輻鏽黑岸的社會條件下,不願和污濁同流,不得不隱居避世。他一生充滿了鬱郁不得志的感傷心情,先曾避亂江楚,後又漫遊吳越,在當時是一位頗有愛果思想和明組感情的詩人。在滄浪先生吟卷中有不少憤激感時的詩作,憂果傷時之心,溢於言表。”

    “嚴羽是一個“另類”的人,別的詩人、詞人在對黑案輻敗的社會正至灰心失望後,基本就是笑傲山川,把自己封閉在山水楓月之中,不再關心世事,嚴羽不同,即使是隱居後,他仍然關心危急的果勢,連他的朋友、江湖派著名詩人戴復古都說他“飄零憂果杜陵老,感遇傷時陳子昂。””

    “他一生有三次外出漫遊的經歷,大概在第二次離開家鄉前夕,也就是理宗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他就完成了滄浪詩話的主體部分,此後直到逝世,他一直都在增刪、修改這部詩論。”

    “嚴羽的詩歌理論特別強調學習盛唐、學習李杜,希望從詩歌中體現一個繁榮富強的果家風貌和氣派。他的滄浪詩話雖然編成並冠以滄浪詩話之名是在他死後,但其主要部分在他生前已經流傳。”

    “我打斷一下。”孔澤突然出聲道“嚴羽論詩,師法盛唐,是不是與南宋中後期嚴峻的正至形勢有關”

    顧秋風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笑道“你研究的是明代中葉的復古文學,而嚴羽的滄浪詩話直接影響了明代的“前七子”、“後七子”的創作,所以,你這是跑我這兒薅羊毛來了”

    “說說唄。”孔澤尷尬地笑了笑。

    無語地看了他一眼,顧秋風道“對於嚴羽提倡學習盛唐,歷來的研究者有過許多不同的解釋,有的說他是爲了糾正姜西詩派學習唐人杜甫而不得其法,有的說他是爲了反對江湖派、永嘉四靈注南宋永嘉地區的四位詩人,徐照,徐璣,趙師秀和翁卷,這四人都出於理學大師葉適之門,各人的字中都帶有一個“靈”字,所以葉適把他們合稱爲“四靈”。提倡學習晚唐賈島、姚合、許渾,還有跟你剛纔說的一樣,認爲同南宋中後期風雨飄搖的形勢有關,體現出了嚴羽的愛果主義思想,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卻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頓了頓,他接着講了下去,“我們都知道,嚴羽的滄浪詩話,提倡以禪喻詩,強調“別材”、“別趣”,以“妙悟”、“興趣”爲中心,師法盛唐的詩學思想。通讀滄浪詩話,它從表面上看似乎主要是講詩與禪的關係,其實他的詩論中心是在探討宋代詩歌創作和理論批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如何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顧秋風說到這,忽然看見鄭宗緒和孔澤已經攤開了小本本,一手按着本子,一手拿着筆,嚴陣以待

    這是要把我講的東西記下來

    我的天,要不要這麼誇張啊

    我只是隨口說說而已誒

    顧秋風哭笑不得,正要開口詢問,卻被吳剛搶了臺詞。

    “你們這是做什麼”

    孔澤卻說道“我感覺,秋風學弟接下來說的東西,可能對我的論文大有幫助。”

    鄭宗緒一聽,連忙點頭,“我也有同感。”

    好吧,你們二位猜的還真準

    顧秋風暗暗點頭,又說道“別材”、“別趣”說是嚴羽整個詩學理論的基本出發點。“別材”之“材”,與“才”通,即是“才能”之意,指詩歌創作要有特別的才能,不是隻靠書本學問就能寫好詩的。詩人不同於學者,學者不一定都能成爲詩人,宋人不懂這一點,遂以議論、才學、文字爲詩。嚴羽說“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至於“別趣”,是講詩歌有特別的趣味,不是發發議論,講講道理就可以成爲詩歌的。這是指詩歌必須要有美的形象,感發人的意志,激動人的感情,能引起人的審美趣味,而不能只有乾巴巴的議論和枯燥無味的說理”

    隨着顧秋風的講解,吳剛、施文秀、李小紅三人認真地聽着,鄭宗緒和孔澤則在小本本上飛快地記錄着,生怕漏掉了一個字。我的芳華時代


章節報錯(免登陸)